張娜
摘要:隨著新課程的展開,實現(xiàn)語文課堂教學最優(yōu)化,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激發(fā)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與思考,這是廣大語文教師在改革與探索中所追求的目標。當一節(jié)課、一篇課文的教學目標確立之后,教學策略的選擇和實施就成為影響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關鍵。因此,語文教師要掌握有效的理念,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以使得語文課的課程計劃、課程標準和課程目標真正落到實處,使學生得到應有的發(fā)展。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背景下,研究和討論高中語文課堂有效性,就顯得十分迫切與必要了。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新課程;興趣
課堂是教師和學生主要教學活動場所,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園地。教學中的教與學多數(shù)情況下都在課堂上進行,課堂教學質(zhì)量直接影響到語文課的教學質(zhì)量。當前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存在這樣一個現(xiàn)象,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的繪聲繪色,學生在課堂下表現(xiàn)的昏昏欲睡,在長時間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并沒有提高多少。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已經(jīng)成為高中語文教學必須解決的一個現(xiàn)實問題。在新課程背景下,需要教師及時轉變教學理念,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最終全面提升教學質(zhì)量。
一、首先要明確教學目的
課堂教學目的是語文教學的方向,是一節(jié)課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教學目的要嚴格依據(jù)課程標準,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制訂,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為重點。學生的學習能力包括閱讀能力、認識社會和適應社會的能力、提升閱讀品位和對信息的搜集及整理能力、鑒賞和探究的能力等等。明確了這些目標,我們才能使教學有的放矢,提高教學效率。例如,教學《紀念劉和珍君》,根據(jù)課程標準和教材內(nèi)容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知識目標:了解記敘散文的含義和特點,理解文章的寫作目的,對文章的關鍵詞句做到充分的了解。能力目標:在了解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學會歸納文章的結構特點,掌握寫作特點,概括表現(xiàn)手法。通過教學實踐,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的學習效果很好,有的放矢地進行問責的閱讀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便得到了培養(yǎng)和提高。
二、營造課堂氛圍
在具體的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必須講究課堂教學的藝術,要平等地對待每位學生,合理誘導啟發(fā)學生,靈活嫻熟地掌握教育的機智(契機、應變能力等),精選適度有益的訓練,公正、準確地評價學生。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激活每個學生,使之積極參與,共同探究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教師要深入研究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語文學科的性質(zhì)特征,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語文教師在課堂上要善于通過情感交流,完成預定的教學計劃,達到教學目標。例如,當課文的基調(diào)清新爽朗時,教師應以愉悅歡快的講授心情去感染學生;當課文的基調(diào)哀怨悱惻時,教師應以沉郁凄涼的講授心情去影響學生。又如,說明文具有嚴密的科學性和清晰的條理性,教師的心情則應平和、舒快;議論文的思維邏輯嚴密,或深沉,或激昂,教師的心情也必須隨之或嚴肅,或振奮。
三、精選教學內(nèi)容
當代教學論認為,教什么永遠比怎么教更重要。一篇課文讀下來,哪些地方能夠形成有效刺激,哪些地方?jīng)]能形成有效刺激;哪些地方需要形成有效刺激,哪些地方不必形成有效刺激,都必須加以考慮。教師沒必要從頭到尾、面面俱到地講解,而應該對內(nèi)容進行篩選、刪減,精選最必要的,抓住其精華、要點進行教學,為學生騰出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自主參與和理解。從遷移的心理活動看,集中注意于問題的主要矛盾,有助于形成知識遷移。許多教師的堂上講解時間都有嚴格的規(guī)定,并取得相當顯著的教學效果。他們的成功經(jīng)驗就在于善于控制知識量,擇其精華要點,突出主要問題,保證用于高思維訓練和能力培養(yǎng)的時間,使學生很快形成知識和能力的遷移,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在《邊城》第一課時的教學時間里,筆者只設計兩個大問題:翠翠愛哭,課文中幾次寫到翠翠的哭?每一次哭的原因是什么?課文屢屢提到唱歌,這對情節(jié)的發(fā)展起什么作用?整節(jié)課的教學都圍繞這兩個主要問題重錘敲打,引導學生自學思考,合作交流,筆者適時點撥。學生很好地體味了課文在刻畫人物心理方面采用的環(huán)境烘托的藝術手法,了解了沈從文描繪的湘西風土人情,品味了沈從文小說的寫意性和抒情性。
四、恰當使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語文課堂教學
語文課堂教學既要突出鮮明的人文性,又要體現(xiàn)出一定的工具性,同時,還要包含豐富的情感,因此,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用多媒體技術可以發(fā)揮促進語文教學多方面的作用。但是利用多媒體教學一定要合理,要有一個科學的度,不要在整節(jié)課上都使用這一種教學方法,那樣學生會感覺單一。在應用信息技術過程中,可以將其作為課前導入的手段,通過播放一些和文章有聯(lián)系的影片和音樂,吸引學生注意力,然后再利用其它教學手段開展教學。像艾青的《雨巷》、徐志摩的《再別康橋》等詩作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課前導入。
五、加強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了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主張,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越來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視,并取得了較大的進步。但在發(fā)展與實踐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要想在教學活動中實現(xiàn)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要不斷地轉變教師的教育理念,逐步完善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為主要方式的學習模式。現(xiàn)代教育理論指出,教學過程不單純是某種認識的過程,更是一個交流、合作、探究的過程。目前世界上多個國家都在普遍采用這種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這種學習方式很有創(chuàng)意,并且有較強的實用性。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才是學習發(fā)展的主體,學生處于主體地位。在學生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對學生實施合作培訓,使學生的合作意識得以加強。
總而言之,在新課改的教學精神指導下,我們對新課改的教學方法、教學理念、教學技巧都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并且教學思想已經(jīng)有了轉變。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也有所增加,但是,要想實現(xiàn)全面的語文教學的進步,還需要我們廣大的教師堅持奮斗,不懈努力。
參考文獻:
[1]萬明華.有效的語文教學.江西高校出版社,2006(12).
[2]張彩云.淺談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J].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09(07).
[3]徐世曾.學生學習熱情的激發(fā)與培養(yǎng)[J].教育咨詢,2009(09).
[4]沈祖蕓.錢夢龍:我的腳下永遠是起點[M].2006年4月27日
[5]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年版
[6]略談學習國文[M].葉圣陶教育文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