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娟
摘要:班主任是班級的組織者和管理者,是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一個班級的好壞,班主任是關鍵。小學生年齡小,活潑好動,自制能力差但向師性強,正處在社會化的初級階段,對他們的教育和管理失之毫厘將謬以千里,所以小學班主任工作存在諸多責任與巨大壓力,本文對小學班主任的班級管理技巧進行了研究和嘗試,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和反應。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技巧
一、全面了解和研究學生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班主任工作的對象是學生,全面了解和研究學生是班主任正確而有效地組織班級工作的前提條件,是班主任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引導的基礎。了解和研究學生的方法多種多樣,有觀察法、談話法、研究分析書面材料和調查訪問等。其中最好的就是通過課堂教學、課外活動和班級活動,全面觀察學生,以及調查訪問學生、學生家長、學生親友、任課教師等與學生相關的人。
了解學生,就是要了解班上的每一個學生。不但要了解學生的個人情況,還要了解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情況,了解影響學生的各個方面的因素。同時了解學生還要保持經常性,因為少年兒童正處在生理和心理的發展期,他們易受外界的影響,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因此只有經常了解學生,了解到學生的真實情況,才能為融洽師生關系打下良好的基礎,進而從不同的實際出發,因材施教。
二、以身作則,成為學生榜樣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何況這個榜樣是自己的老師呢。烏申斯基說過:“教師人格對于年輕地心靈來說,是任何東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陽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業的一切,只有從教師人格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現出教育的力量。”言傳是身教的基本方式,身教是言傳的有效手段。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話語“老師自己都做不到,還要求我做!”可見,教師的言行對學生的影響有多么大。作為一名教師,除了在言行舉止、衣著穿戴方面為學生起表率作用外,還得加強自身素質修養的提高。為了更科學、有效的管理班級,少犯錯誤,我不斷加強自我修養,注重自身良好品德的形成,以身作則,一視同仁,讓學生信服,努力增強自己的親和力,使自己的非權力性影響持久而深遠。平時,教師要思想端正,生活習慣良好,儀表端莊、樸素大方,真正體現“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要求。如果每個班主任有一股“讓全班學生向我看齊的勇氣”,那么“身正為范”就真正得以體現了。
三、民主管理,各盡其責
一個班級常規管理是一項整體的育人工程。要做好班級的日常管理工作,維護班級良好的學風和生活秩序,僅靠班主任一個人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只有把學生的積極因素調動起來,才能形成凝聚力,共同構筑學生自我管理機制。小學生表現欲強,因此,作為班主任要多發現學生的特長,在班上多設崗位,讓學生都有“上崗施政”的機會,讓他們表現、鍛煉自己,提高管理能力。
為了讓更多的學生當上班干部,讓每一個學生相信“我能行”,可以進行自我推薦“施政競選演講”。由學生無記名投票,民主選舉,組建班委會。傳統教育是“唯師是從”,一切聽從教師的安排,而創新教育則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作用,在管理過程中逐步學會自我管理。班主任要做好班委會成員的分工合作,建立起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的制度。班級里要管的事畢竟很多,這正是給學生展示才華、增長本領的平臺。如辦墻報、開主題班會、搞聯歡、進行各種比賽、開展各種活動等等,要讓每一名班干出主意、拿辦法、做準備、各盡其責,充當適當的角色。
四、自我管理,培養自育能力
班主任要管理好一個班級,該用什么方法呢?對這個問題我進行了很多思考。我認為管理班級應該是民主與法制的結合。明白了這一點,我在培養班級民主氣氛的同時,制定了詳細的班規,使班級管理有法可依。雖然在制定班規時是需要花費不少心思,但是“磨刀不誤砍柴功”,班規訂下之后,我感到班主任工作十分輕松。我們班除了10位班委及課代表,每組設有組長,每天有值日班長負責考核,天天一小結,周周一總結,月月一評比,因為管理規范,我班基本達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目的。在實踐中師生不斷完善班規,形成了良好的班風。那么在整個管理班級的過程中,我最大的體會,就是所有的事情,盡量讓學生自己去做,當班主任就好比做父母,如果什么都是包辦代替,那是培養不出成才的子女的,而應該是在民主的對待他們的同時,充分發揮他們的自主性,適當的時候加以引導。因為實現自我教育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五、做好學生安全工作
校園社會化現象日益明顯,校內及校園周邊環境日趨復雜。因此,落實各項安全教育舉措,提高小學生安全防范意識變得迫在眉睫。班主任肩負安全告知、告誡、防范和救護責任,要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和自護自救教育,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安全防范和自護自救知識。如對學生進行交通安全、消防安全、人身安全、財物安全、飲食衛生安全等教育。特別是對學生的危險行為或潛在的危險行為要及時地告誡、制止和糾正。對班級進行的各種活動以及學生之間的矛盾糾紛、校園欺侮、包括隱性傷害要防微杜漸,而不僅僅只是亡羊補牢。學生一旦發生安全事故,除要及時按制度規定上報,還要力所能及地進行自護自救,并采取得力措施防止事故的擴大。
六、家校配合,共同教育
家庭是小學生的第一學校,要充分發揮家庭的教育作用。班主任要多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和家長共同教育好學生。除了家訪,在通信現代化的今天,可通過手機、電話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事實證明,加強與家長的聯系,密切與家長的關系,就能比較容易實現與家長共同教育學生的目的。
總之,如何當好一名小學班主任,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應策。教育有法而無定法,隨著社會的發展,學生個性的差異,環境的不同,教師也要“入鄉隨俗”。當好一名班主任不是千篇一律的,要與時俱進,勇于開拓,大膽創新,尋找規律,實踐與經驗相結合,腳踏實地,才能履行好班主任的職責,達到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