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國輝
摘要:新課改已經進行了幾個年頭,化學教學正走向信息化。教育技術的現代化,稍然推動著教育觀念、教學手段、教學方法的改變。多媒體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是普及技術教育的關鍵,是信息技術課程和其它課程雙贏的一種教學模式。本人在工作中將多媒體技術靈活運用中學化學課堂教學。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也出現了過于依賴現代信息技術的傾向,反而影響了教學的效果。作為現代教學手段,信息技術是對傳統教學手段的補充,但不可能完全取代傳統的教學手段。
關鍵詞:高中化學;多媒體技術;運用;探討
下面我對信息技術與化學教學的整合的優缺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多媒體技術與化學教學整合中的優勢
電腦多媒體能把文字、聲音、圖像、音像、動畫等傳播媒體集于一體。并賦與教學信息傳播的交互功能;使教師和學生能隨時隨地獲取各種化學知識,提高教學資源的利用率。電腦多媒體教學是現代教育的一個重要發展趨勢,用它來輔助化學教學,能使教者瀟灑自如,學者輕松愉快。
(一)豐富的表現力
中學化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可將不同的化學內容進行模擬仿真、創設情景,化不可見為可見,化抽象為直觀,化復雜多變為簡潔明了,極大地增強了中學化學課堂教學的表現力。
(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能使許多抽象的化學概念、化學規律,復雜的化學反應環境由靜態變動態,無聲變有聲,抽象變具體,不僅能大大增強表現力而且易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有著極高的價值,從而促使學生更好、更快、更準、更深入地把握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
(三)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運用信息技術,能使課本中難以理解的抽象內容、復雜的化學反應過程,生動地、直觀地演示出來,便于學生對化學反應的現象進行觀察、比較、分析,使思維得到適時地啟迪。
(四)促進與其他學科的滲透
中學化學教材內容與其他各學科有著許多的聯系,如噴泉實驗、布朗運動、氣體摩爾體積等與物理知識有關;酸雨、光化學煙霧的形成等與地理知識有聯系;糖類、蛋白質、赤潮等與生物知識有聯系。
(五)資源的共享性
隨著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多媒體信息的自由傳播,教育資源在世界的交換和共享已成為現實,打破了現有的地域界限、學科界限,應用電腦多媒體網絡輔助化學教學,起到了縮小發達地區與落后地區的教育基礎和教學水平之間的差距。
二、多媒體信息技術與化學教學整合中的不足
教學過程中存在片面追求手段和信息技術而忽視師生互動作用的傾向多媒體化學課件的畫面形象生動、圖文并茂、聲音悅耳動聽,對學生的感官產生一定的刺激作用,能夠大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因此,很多教師在上課時重視用多媒體,而忽視了自己手里的粉筆,忽視了傳統的板書,忽視教師自身擁有的資源。
首先,傳統的板書過程往往是老師思維過程的再現。教師伴隨著講授過程的一步步板書,實際上就是在一步步書寫著自己的思維過程,對學生具有一定的啟迪和示范作用;同時,師生、交流學習體驗,也是學生思維漸進的過程。
一般說來,板書除了包括教師備課過程中設計好的相對固定的部分外,也包括上課過程中針對具體問題和具體情況下臨時書寫的即時性部分。而利用信息技術制作的課件,在上課過程中難以即時修改,缺乏應變性。
另外,對于化學教學而言,其學科覆蓋面廣,知識點分散,若不能在教學過程中突出重難點,必將使學生無法抓住學習的主流,從而無法建立起化學的知識網絡體系,化學將成為各種知識信息的簡單堆積。
教師的自身作用隱蔽了,教學過程不再是由教師引導,而為機器所主宰了。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認為:老師仍是不可缺少的主體,多媒體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只能起一種輔助作用,它的存在是為了增強老師的作用,加強師生互動,而不是要削弱或代替教師的作用,讓學生一味地接受。
在趣味性上,多媒體技術無法替代科學實驗。科學實驗往往伴隨著物體的運動、發光、發熱、顏色及形態的變化,有時甚至是爆炸等極端現象,在完成教學的同時,也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效率。許多學生喜愛上化學課的原因,就是因為在化學課堂上經常會有各種各樣的實驗,如果簡單地用影片似的課件演示替代實驗,其趣味性必將蕩然無存。
在能力培養上,多媒體技術無法替代科學實驗。在演示實驗的過程中,需要學生運用全部的感官去觀察、感知實驗的現象,而后通過對現象的分析、處理,探究變化的過程和原因。這其中的許多現象,如放熱、吸熱等是課件難以真實描述的,這就影響了學生的分析、探究。
總之,多媒體信息技術與化學教學的整合,不僅僅是一種教學方法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把信息資源引入化學教學活動中,合理、靈動地運用多媒體技術,把學習空間還給學生,給學生提供視覺和聽覺感受,豐富學生的想象,有效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展的意識和能力,充分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化學教師更新教育觀念,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增強課堂教學的信息量,給學生以美的享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卓有成效地開展現代化的化學教學,迎接新一輪教學改革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