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鑫
摘要:在將新課程理念充分貫徹落實的基礎上,重視學生學習和運用地理能力的提高,重視學生正確地理觀的培養,在對地理教學理念和手段進行優化組合的同時,使其課堂教學效果得以成分提升。
關鍵詞:高中教育;新課程;有效教學
高中教育中,高中地理是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于高考成績也有關鍵影響,提高高中地理的教學效率是地理教師非常關注的問題之一。高中地理的特點是知識點較多,知識較為晦澀抽象,在教學中教師往往注重知識傳授,忽視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觀能動性,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都難以提高。
一、高中地理教學現狀
(一)缺乏科學的學習技巧和習慣
許多高中生認為地理難學,一提起地理就頭疼,每次上地理課都像聽天書一樣。其實地理并沒有想象的那么難,只是學生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也就是說學習地理不能僅僅依靠死記硬背,還有需要計算的知識,比如計算經緯度、海拔、時差等。由于學生的學習思路沒有打開,對地理的理解不完善,使得學習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問題。學生在做地理試題時邏輯不清,分析不透徹,題目中隱含的條件沒有挖掘,使做題陷入困境。還有學生只在課堂上學習地理,在課后連課本都不看,學習沒有動力和方向,沒有養成學習地理的好習慣,不科學的學習方式使學習地理受到阻礙。
(二)不勤于思考,過分依賴教師
由于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高中生在學習上經常表現出過分依賴教師的現象。地理教學中許多內容需要活學活用,當學生不理解的時候,就會認為反正老師還要講,等著老師講吧,不會也沒關系。這樣的思想使高中生的探索精神和自主學習能力極大的下降,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發揮。在教學中,經常會有高中生找地理教師求助的現象,其實向教師求助是一件好事,證明學生有上進心,熱愛學習,但是學生求助的問題中有許多都是學生自己能夠解決的,只要將學到的知識變通一下就可以,但是學生并沒有自己去思考,還是直接去問老師。如果學生不能養成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的習慣,那么在地理的學習上很難有更大的突破。
(三)意志力薄弱,對地理不重視
現在的高中生學習壓力大,面臨著高考的洗禮,大部分課余時間都在學習,使得學生的精神高度緊張,心理變得十分脆弱。學習地理本應該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可是當學生遇到不懂的問題時就會退縮,認為地理太難,這是學生意志力薄弱的表現。在學習中,高中生對地理的重視程度不足,總是把過多的精力都放在數語外上面,學生普遍認為地理學科平時不用學,只要考試之前突擊就可以,把知識點背下來就能拿高分,同時學生的家長也認為地理是副科。這樣的思想是完全錯誤的,高中生要想全面發展,就必須學好地理,抱著僥幸心理絕對是行不通的。高中地理難度加大,需要高中生積極的思考和推理,才能夠掌握地理知識。
二、新課程高中地理有效教學策略探索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和融洽的課堂氛圍
一個有效的教學過程,不僅包括了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融洽,而且也是構建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相互信任的一個關鍵。在進行地理學科的教學過程當中,老師是教學的一個核心,但是在新課程的理念下,教師要將這種理念進行淡化,把自己放在一個和學生同等的位置上,平時要多關心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方面的問題,多幫助他們戰勝困難,對于學生的想法要尊重,不能一味的否定,激發學生對于問題的擴散,多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主動參與到地理課堂中來。
(二)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和合作能力
按照當前我國的高中地理的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應該是主體,教師只是輔助指導學習的引導者。在進行學習的過程當中,教學要多培養學生進行自主創新的能力,對于某些問題的思考能力,多培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增加彼此之間探討問題的樂趣。
(三)創設問題情境
在教學中,教師要以“問題”作為教學的主線進行,不斷培養學生的能力。第一,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按照所要教學的內容,以及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來選擇所要提出的問題。比如說,在講授高中地理“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這一個課題時,老師主要運用了課堂提出幾個問題的方式,讓學生相互之間進行探究,學生根據問題進行學習、查找問題的答案,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變得活躍起來,對于問題的參與度也增強了,循序漸進的培養出了自己的能力。第二在經過交流討論后,教師將問題的答案告訴了學生,之后,各個小組之間對于其他的問題進行補充,最后進行歸納總結。
(四)“有效”要實施在教學的過程上
對于教學過程,往往包含著很多重要的要素,即情境方面的、講解方面的、提問方面的、語言與節奏方面的、結構方面的、調控方面的、檢測方面的、評價方面的等。而創設教學情境,要教師利用所處的環境、情感、藝術等,來調動學生的心理,以及協調學生具有的心理活動,進自己最大努力發掘出人的生理、心理的潛能,通過它,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拓展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反之,學生沒有興趣,學習沒有效果。所以,有價值的教學情境,往往體現出幾個特征,包括:生活的;學生的;形象性、學科的特點、本質的問題、情感等。
(五)根據學生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有效的地理教學,不僅要注重教學內容的數量,同時要關注地理教學的質量。在新課程理念下,高中地理的知識逐漸增加,這對高中地理標示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要根據學生的知識掌握能力,進行合理的安排教學內容,不但要增加學生的地理知識量,同時要使學生扎實的進行對地理知識的學習。在進行教學時,地理教師要杜絕對過多地理知識的講解,這樣會使學生在學習大量的地理知識時,無法進行有效的掌握。同時一節課的地理知識數量過少,會浪費時間,這樣會使學生無法積極的進行地理知識的學習。所以教師在安排教學內容時,應了解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個性需求。教學內容的安排要以學生為主題對象,從學生認知角度的能力出發,尋找質和量的最佳契合點,從而使教學更有效的服務于學生的學習。
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應該轉變教學觀念,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切實提高教學有效性。
參考文獻:
[1]蘇麗宏.高中地理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8
[2]詹秀娣.新課程理念下高中地理課堂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