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少紅
摘要:多媒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揮重要作用,多媒體的使用既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又幫助學生理解語文教學的難點和重點,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得力助手。
關鍵詞:多媒體;小學語文;寫作技能
一、前言
隨著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多媒體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越來越廣泛。如何運用多媒體來提高語文教學效率,成為語文教學的新課題。根據程翔先生的研究,多媒體在教學中的作用體現在增強趣味性、開展情境教學、促進教學動態化、提供背景資料和展示板書等方面。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決定了運用多媒體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的優勢。
二、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好奇是青少年普遍的心理特征。小學生好奇心強,對新課文的學習就是在這樣一種心態基礎上開始的。根據課文的特點,借助多媒體,采取別具一格的新課導入方式,成功地點燃學生的興趣之火。教師可以用樂曲和視頻制造氣氛,把學生帶入意境。如教學《我們愛你啊,中國》時,教師先播放《我們愛你啊,中國》這首歌的視頻。在優美的旋律和畫面中,學生感受到祖國的美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偉大的成就,在美好的氣氛中開始學習。
再如在學習《最后的姿勢》時,播放一段“5·12”地震視頻,讓學生初步認識到地震給人類帶來的災難。接著這樣導入課題:“2008年5月12日,一場突如其來的8級大地震,將川西北一個個美麗的城鎮鄉村瞬間變成廢墟,數以萬計的人失去了生命。面對死亡,我們可能無法做出更多的選擇,可是譚千秋老師卻義無反顧地選擇了一個特殊的生命姿勢,那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最后的姿勢。”這種利用視頻資料引出課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效果不言而喻。
利用多媒體解決語文教學的難點 小學生的抽象思維不夠活躍,對語文教學中的一些抽象知識理解起來比較困難。《詹天佑》一文中有“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三個故事,集中體現了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愛國工程師。其中,“設計‘人字形線路”是課堂教學的難點。課文中這樣描述該線路的設計:“北上的列車到了南口就用兩個火車頭,一個在前面拉,一個在后面推。……過了‘人字形線路的岔道口就倒過來,原先推的火車頭拉,原先拉的火車頭推,使列車折向西北前進。”根據這兩句話,教師分段制作微視頻,并且讓學生根據視頻將“人”字形線路畫出來。通過觀看視頻,學生直觀地理解了詹天佑對線路的設計,體會到這一設計的巧妙之處,從而進一步認識了詹天佑的杰出才能。
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詞語理解是學習語文的難點。特別是一些不常見的詞語,對于他們來說更是困難。傳統的詞語教學,總是讓學生讀詞語解釋,然后死記硬背。這種方法不僅單調枯燥,而且不能讓學生充分理解詞語含義,更談不上靈活運用。《圓明園的毀滅》中“眾星拱月”一詞對大多數學生來說都很陌生。于是筆者制作了教學課件,先引導學生了解圓明園的位置,再逐一觀看圓明園的一個個小園,學生很快就理解了“眾星拱月”的含義:“月”指的是圓明園,“星”指的是圓明園的那些小園,“拱”就是圍繞的意思。這種形象的教學方法,既有助于學生理清詞語的意思,也為他們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
利用多媒體突破語文教學中的重點 現行小學語文閱讀教材,其內容真可謂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無所不有,課文中有許多事物對小學生來說都是陌生的、難以理解的。憑借現代技術向學生提供動畫、圖像、解說、文字、音樂等多種信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能幫助他們準確高效地把握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大大縮短教學進程,提高教學效率。
如《開國大典》第二段的教學重點是認識開國大典的歷史意義和體會群眾無比喜悅之情。在引導學生認識開國大典的歷史意義時,設計教學步驟:
(一)出示開國大典錄像資料,創設情境;
(二)默讀本段,理清典禮的進行過程;
(三)通過分析比較,思考哪些場面寫得特別詳細,哪些場面寫得較為簡略;
(四)聯系上下文說說句子的含義,體會思想感情;
(五)指導學生朗讀,讓學生看著多媒體的畫面來讀,學生更容易理解當時的場景,體會開國大典的歷史意義和群眾的喜悅之情。
其中一句話較難理解:“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經過無線電的廣播,傳到長城內外,傳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國人民的心一齊歡躍起來。”如果只是憑借閱讀,學生很難理解“莊嚴”“雄偉”的聲音究竟是怎樣的聲音。因此,教師引導學生再次看錄像,傾聽毛主席聲音的“莊嚴”“雄偉”,學生很快就領悟到這兩個形容詞是為了強調毛主席的聲音不是一般的聲音,而是非常莊重嚴肅、雄壯偉大,說明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而“全國人民一齊歡躍起來”也是一種視覺化的描寫,學生通過觀看視頻里人民歡呼雀躍的情景,深入體會到毛主席的聲音,震動了全中國,使全中國人民感到無比歡快和激動,表明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培養寫作技能 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多媒體在寫作教學中的作用一方面體現在可以利用多媒體創設寫作情境,把五彩繽紛的景象展現在學生面前,激發他們的寫作熱情;另一方面則是通過多媒體引導學生觀察實際生活,將課堂教學與實踐巧妙結合,從而使學生有東西、有內容可寫。無話可寫是學生寫作面臨的較普遍的問題。于是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學生喜愛的直觀形象,進行有效指導,使學生有意識地觀察目標,培養觀察能力,幫助學生尋找話題,理清寫作思路。
三、結語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課件、視頻等多媒體所呈現的直觀影像、畫面,可以使教學過程形象化、情境化、趣味化,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教學重點和難點,誘發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