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可
摘要:語文學科教學是通過語言文字培養學生情感,在語文教學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文章結合課堂教學內容,探討如何把愛國主義運用到初中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關鍵詞:語文教學;培養;愛國主義
對于今天的中國而言,她所面臨的挑戰更多的不是來自外界,而是來自自身成長;不是來自血與火、真刀真槍的敵我搏斗,而是表面看起來風平浪靜、實則暗流涌動的人民內部利益的盤根錯節;自然,也無法像軍事斗爭一樣,“畢其功于一役” 。作為一位中學語文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樹立實現“中國夢”的學習信念,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能力,促使他們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國家棟梁。
一、學習偉大人物,揚起愛國之情
偉大的祖國孕育了很多民族英雄、革命家、思想家、軍事家、科學家、文學家等,他們熱愛祖國、報效祖國的精神鑄成了中華民族的精魂。他們的光輝業績成為我們后代敬仰的楷模。課本中的《木蘭詩》,歌頌了為保衛祖國而戰斗的英雄人物,歌頌了為維護國家統一,不計個人安危,表現了堅貞不屈的節操的民族精英;很多科學家為了祖國的繁榮昌盛在科學技術上做出卓越貢獻。所有這些都是中華民族的英雄譜、愛國篇、正氣歌。正是由于眾多英雄人物的杰出表現,從不同的側面表現了中華民族崇高的道德境界和偉大的精神氣質,匯成了中華民族的優良的傳統。在學習這些課文時,要引導學生置身于課文內容之中,讓他們設身處地的感受到一種偉大的人格魅力,領略到仁人志士報效祖國的那種震撼與氣勢,在欽佩和可歌可泣中產生出一種創偉業的凌云壯志。
二、拓展提升,培養愛國主義情感
《最后一課》中,阿爾薩斯難遭淪喪,然而這最后一堂法語課為小鎮人民播下了一顆愛國主義的種子,法蘭西一定會重獲自由的。為此,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小型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最后一課的鐘聲敲響了,然而它已經播下了愛國主義的種子,法蘭西一定會重獲自由的。我們這堂課也將畫上句號,同學們,不知道小弗朗士和韓麥爾先生是否喚起了你那蘊藏在心底的愛國情懷,你對祖國語言是否有了新的認識?
學生談到中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孕育了燦爛的文化,呼吁大家用心學習漢語;談到學好漢語,就是捍衛祖國的尊嚴;談到成語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是漢語的精華,但是很多電視廣告濫用成語。在學生的精彩發言中,我們可深切地感受到學生的對于祖國的熱愛,對于母語的熱愛。正如課程標準總目標第一條中說的:“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在這樣一個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不但激發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還培養了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的精神。
三、弘揚古代文化,激發學生的民族自信心
我們的偉大祖國,歷史悠久,文化遺產極其豐富?!敖酱腥瞬懦?,各領風騷數百年”。歷代的文學家燦若群星,給我們留下了不少優秀的作品。在中學語文教材中,入選的古文一般都是膾炙人口,千古傳誦的名篇。在這些名篇中,有春秋戰國時的諸子散文,他們大都崇尚文采,深入比興,韻散兼用,說理透辟;有歷史散文、政論散文,歷史散文內容豐富,重點突出,語言幽默莊重,鮮明地刻畫了歷史人物的形象,政論散文言辭激烈,感情充沛,縱橫恣肆,簡潔明快,鋪張揚厲,頗有氣勢;有唐詩宋詞,唐詩雄壯纖秀,平淡富麗,想象奇特,爭奇斗艷,宋詞意境婉約細膩,雄豪恢張,想象奇幻突兀,手法靈活多樣,還有元明清大家的作品,他們風格各異,個性鮮明。教讀這些古代優秀文學作品,對于啟迪學生智慧,增加學生知識,豐富學生文化生活,弘揚古代文化,提高學生審美能力,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質,從而激發學生的民族自信心,以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重大意義。這也是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的契機。
在《趙州橋》前布置學生預習的時候,我就讓學生發揮他們的想象來設計一座橋梁。本意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但在講到橋的設計特點和美觀圖案并與學生設計的橋梁進行比較時,我發現學生對石匠李春異常敬佩。這可是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大好時機,我立即讓學生發表他自己的看法。有學生提到橋的特點,他說:“我在設計橋的時候,根本沒有想到會有洪水對橋的沖擊,更沒有想到給橋加上一些美麗圖案,讓它更加的美觀呢?”當我提到更多學生所熟知的一些著名歷史建筑時,他的敬佩之情就更濃了。我想,不須我多說什么,學生自然會對我國悠久的歷史和偉大的古代文明贊嘆不已。
四、將愛國主義運用到寫作中
寫作教學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重要渠道。在寫作教學中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陣地、主渠道作用,按照不同學段學生的心智水平和認知特點,有計劃、有步驟地設計寫作教學內容,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內容滲透到寫作教學中。在注重寫作技巧和思維訓練過程中,加強情感態度和核心價值觀的引導,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同時,在進行寫作訓練時,敢于和善于把現實道德領域中的一些新的主題素材放進核心價值體系的教育之中,選擇社會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讓學生通過寫作進行辨析,提高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還可以采用命題或半命題的方式選擇學生普遍關注的道德和人生觀、價值觀話題,結合初中學生的特點讓學生張揚個性,自由抒發真情實感,潛移默化地將核心價值觀熔鑄到學生的思想意識中。如以“責任”為話題的作文,學生通過例舉“三鹿奶粉事件”一針見血地鞭撻了某些行業存在信任危機,大膽呼吁國民應承擔社會責任;以“風采”為題的作文,學生在自由選擇文體的前提下,教師通過講述我國航天員駕駛宇宙飛船漫步太空的事跡,引導學生領略中華風采,教育學生應該向太空英雄致敬,為祖國喝彩,增強了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實現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主義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而要把它落實到實踐中去,愛國主義的教育,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只有使愛國主義教育完美地貫穿于語文課堂中,才能使愛國主義情感真正在學生的內心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