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亞雙
【摘要】當前,全球經濟一體化促使經濟競爭越來越嚴峻,我國各企業的生產經營形勢也是愈來愈復雜,財務風險也不斷加大,這就需要建立更加科學有力的風險評價方法來降低企業財務風險。然而,就當前我國企業財務管理來看,其風險評價方法存在諸多不足,跟國外企業相比缺乏一定的杭風險能力,因此,構建更加穩健的財務風險評價體系于當前國內企業而言尤為重要。本文結合當前國內企業財務管理現狀對構建財務風險評價體系作以淺顯的分析。
【關鍵詞】財務風險 評價體系構建 建議
一、財務風險評價相關概念
(一)財務風險涵義
財務風險究竟具有怎樣的涵義?首先財務風險于各個企業之各項財務活動中均有存在的可能,因為,任何企業的生產經營都有可能存在形形色色地很難預料到的因素,也有一些因素是企業自身無法控制的,這些難以預料、無法控制之因素就是企業財務管理之潛在風險因素,這些因素倘若沒有及時預測到就會于一定時期內亦或是一定范圍內令企業最終創造的財務成果偏離于預期經營目標,這種偏離極有可能對企業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企業也有可能因此會走向破產邊緣甚至是被破產。
在一個企業,生產經營的主線就是財務活動,它貫穿于整個企業經營過程當中,比如籌措資金是生產經營活動、長短期投資也是生產經營活動、還有分配利潤都是,這些活動都有風險性。
(二)財務風險的特征
第一,客觀性特征。很顯然,財務風險均客觀存在于任何一個企業的經營過程之中。每一個企業,不論是企業的大小,都有財務風險發生的可能,所以說在生產經營過程中財務風險皆不可避免,只要是市場經濟環境不改變,經營活動不停止,財務風險就不會消失,因此說,它是市場經濟企業經營活動之必然產物。
第二,不確定特征。事物是發展多變的,企業經營活動也是多樣化的,這就決定了企業財務風險的不確定性。也就是說,財務風險能否發生誰也不能完全確定,增強企業財務管理超前性跟預見性,財務風險就有可能避免,如若不然財務風險就有可能出現。由此言之,財務風險的發生時間、發生形式、能否發生等均不能準確確定。
二、財務風險評價體系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不適應企業經營環境
我國企業經營環境較為復雜,經營規模與日擴大,從這樣的經營環境來說,財務風險評價體系應該更具規范性、嚴密性,然而,因滯后的風險理論研究基礎,使得財務風險理論缺乏成熟性,這種不成熟表現在風險評價制度不完善、風險評價結構不緊密,跟國外風險管理明顯存在差距。單從財務風險評價方法上講,我國多采用單量判定模型法進行評價,這種方法在信息量反映上受限較大,因而也對推廣帶來不利,其對當前復雜的企業經營環境也無法適應。
(二)企業情況通過指標得不到真實反映
比如說,在分析企業短期償債能力時,其資產流動比率跟它的速度比率的得出均是依靠資產負債表的數據,假使企業實際資產流動存在質量差的情況,流動資產就會被高估,而這種情形在財務報表中卻反映不出來,這就可能令分析結果跟實際情況出現偏離。還有評價方法中,其資產負債率跟負債經營指標皆無法對企業實際資產做出準確估量。
三、財務風險評價體系構建
構建跟企業相適應的財務風險評價體系,夯實企業財務風險管理是眾多企業經營管理的必然,也是眾多學者開展研究的一個主要方向。筆者結合所學知識對構建企業財務風險評價體系提出幾點建議。
(一)結合企業實情慎重選擇財務指標
無人不曉,在企業經營過程當中就潛藏著重重風險,管理稍有疏忽就很有可能造成削弱企業抗風險能力,最終導致經營危機。基于此必須結合企業自身實際情形選擇適合自身的財務指標,因為通過選取財務指標便可體現出這個企業具不具有財務風險、所具風險有多大,根據其風險制定相應措施。當然,企業財務指標的選擇也并非是簡單之事,因為財務指標眾多,一個一個地進行計算顯然是不太可能,真要是一個不落地去計算,財務人員的工作量就會大幅增加,這樣工作效率必然降低,因此謹慎選擇跟企業有關聯的財務指標是降低企業財務風險的一個關鍵。
(二)建立健全短期財務風險預警指標
一個企業的任何一項經營活動,皆有可能發生財務風險,故加強企業資金管理尤為重要。筆者建議通過建立健全短期財務風險預警指標來提高企業抵抗財務風險能力是首選。只要有經營知識的人都明白,決定企業經營能力強弱的兩個指標是:其一是企業應收賬款,其二為存貨,這兩個指標若大幅減少就說明該企業經營能力相對較強,反之較弱。這兩項指標倘若有任何一項失衡,引起企業危機的可能性就很大,所以企業必須建立健全短期財務風險預警,準確之現金流量預算能為企業提供較好之預警信號,通過預警及早發現財務管理中的一些問題并及時給予處理,避一些不必要的損失就會得以避免。為此,筆者建議設定短期期限,比如可以以周、旬、月為期限,也可以以季、半年還有一年為期限,構建完整之短期財務風險預警系統。
(三)構建長期財務預警系統,設立財務分析指標體系
短期財務風險預警指標的構建還不能完全滿足新形勢下企業財務風險管理要求,應該建立起一個長期財務風險預警系統,這樣才能使得企業財務風險控制工作更加穩固。因此筆者建議,首先對企業長期風險預警系統構成有個清晰的了解,其構成主要有四個模塊:償債能力構成財務風險系統的第一模塊,第模塊為盈利能力,企業運營能力構成模塊之三,發展潛力為其第四模塊。這四大模塊的指標均以量性呈現,通過對其進行分析,便能對企業財務風險做出準確判斷。在企業財務評價中,兩大部分最為重要,其一是獲利能力,其二是償債能力,它們兩個作為評價指標的兩大基本部分而必須受到企業的重視,只有重視這兩大部分才能使得企業經濟效率得到提高。筆者之所以建議建立長期財務預警系統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系統模型所需數據的獲得完全能夠從一般財務報表中得到實現,因此可操作性極強。
總之,在經營過程中任何企業無法避免財務風險,因此要求企業管理人員結合自身實情及經濟形勢,有針對性、預見性地制定相應管理措施,有效管控財務風險,進而為企業創造更好地經濟效益,助推企業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孫穎超,鄭立新.財務風險評價體系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5.
[2]魏宏.企業財務風險評價體系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7.
[3]王雍.基于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的財務風險評價體系研究[J].財經界學術版,2016.
[4]趙宏亮.企業財務風險評價體系研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