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俊
摘要:合作教學是教師在課堂上經常使用到的一種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能有效的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交際以及團隊協作能力。在新課改的不斷深入下,合作教學模式越來越受到老師的青睞。初中物理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研究性學科,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學習能夠起到非常積極地作用。
關鍵詞:初中物理;合作教學;方法
合作學習是一種新型的學習模式,學生之間通過面對面進行互動學習,能夠使學生之間進行有效的溝通,學會與人合作學習、與人溝通。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對于教學目標的達成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本文在進行寫作時,與自己的實踐經驗相結合,旨在探討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合作學習的策略。
一、在教師的組織下分配合作小組
在學生小組合作學習之前,教師要做好相關組織工作。首先教師根據本班學生狀況將其分成幾個學習小組,一般四至六位學生為一組,小組人數一般不超過六人,人數太多教師難以調控,且小組合作學習效率低。人數太少不利于小組間的交流,分組時,教師要盡量使每個小組的水平接近,可以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能力高低、心理素質等,讓不同特點、不同水平的學生進行分組組合,每個小組都有好、中、差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生的不同水平有助于他們相互幫助、共同提高,這樣能力高的學生得到提高,能力一般的學生得到鍛煉,能力差的學困生得到幫助。其次教師在課堂上應適時扮演多種角色,而角色的互換應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老師在小組合作學習之前,扮演的是“指導者”――用媒體演示、紙條粘貼等方式輔導學生小組交流,使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時有路徑感、方向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扮演的是“合作者”――穿插游走于各小組之間,傾聽學生的交流,補充自己的觀點,成為學生中的一份子;在小組學習之后,老師又扮演“引領者”――小結、提升學生交流的內容,及時肯定學生成績,彌補學生的不足。
二、注重實效,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水平
在合作學習教學策略的運用過程中,小組的交流和討論往往陷于交流與討論的淺層次、表面化。比如:在學習《物體受力時怎樣運動》后,對于力的平衡學生只會簡單地記住力的平衡條件,而對于如何判斷物體受哪些力和哪一對是平衡力,則容易出現錯誤的判斷。為此,筆者設計了這樣一道題:水平放在桌面上的書本,下面哪一對是平衡力?A.書本的重力和桌子的重力。B.書本的重力和桌子對書本的支持力。C.書本對桌子的壓力和桌子對書本的支持力。D.桌子對書本的支持力和桌子所受的重力。剛開始時,學生只對照平衡條件找答案,但他們都很難找到真正的答案。后來,筆者引導學生畫出受力分析圖,然后再對照條件――排除,這樣,學生的思路才得以打開,討論的過程也逐步深入,問題也得到了圓滿解決。實踐證明,學生只有在對合作學習的內容有了深入理解的基礎上,才能夠有效地開展合作學習,進而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
三、設置問題,引導合作討論
問題的設計與合作學習的效果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在進行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許多教學內容是圍繞問題的提出而進行的,學生通過討論對這些問題進行解決,對教學內容進行學習與掌握。因此,教師對于學生合作學習的問題的設置要進行仔細的研究。可以設置一些開放性的問題。例如,初中物理中電流與電壓的關系這一課,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電路圖的設計,然后提出問題:“為了讓結論更加普遍,可以對電路中的電阻兩端的電壓進行怎樣的改變?”在經過小組討論之后,學生可以找出問題的答案,以此能夠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每個科目的教學目標以及內容均不相同,即使是同一學科,不同的章節教學目標以及內容也不會相同。因此,在合作學習時,教師提出的問題要有一定的趣味性以及合作性,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合理評價,增強合作意識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效果與小組學生的共同努力密切相關。在學習過程中,每個小組成員都能發揮最大的潛能。在小組合作學習評價時,學習過程的評價與學習結果的評價要有機結合,例如,在摩擦力的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小組成員是否進行了明確的分工、參加任務是否積極、在進行分工時職能是否與學生的能力吻合以及最后小組的研究結果對小組的合作學習進行評價。若小組以上方面均較為合理,當給予滿分以示鼓勵。對于有關小組成員的評價,要根據成員與小組其他人的配合是否默契、合作時是否積極以及是否完成了自己的特定任務對其進行評價。合理的評價,有利于小組成員對于在學習中的正確學習方法以及結論進行積極的強化與鞏固,并且能夠對小組學習的安排以及個人參加時的表現進行調整。教師在進行合作?W習評價時,不僅要對學生的學習水平進行評價,還要對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合作精神、投入程度、態度以及情感進行關注與評價。教師通過對合作學習的評價,幫助學生自我認知,并建立學習的自信心。
五、總結
合作學習模式以育人為最終目的,能夠使全體同學都參與進來,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同時,教師在運用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時,應充當好組織者、指導者以及幫助者的身份,注意分組、問題的設置以及評價三方面,使物理教學中合作學習有序而高效地進行。
參考文獻:
[1]趙海.《初中物理“合作、探 究”式教學模式的研究與探索》[J].考試周刊,2008,(16)
[2]席日晶.《對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思考》[J].新課標研究(基礎教育),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