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
摘要:在新課程不斷改革的條件下,對數學的教學目標越來越高。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求學生具備一定汲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看圖解決問題的問題。小學生還處在一個愛玩、好動的階段,他們很難靜下心來學習,特別是數學這種概括性強的學科。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平時的課堂中,要善于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的眼光,激發學生好奇心,從而使得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本文就此談談小學數學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策略
研究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改革,不能孤立地進行。教學方法是教學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是一般教學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具體運用,因此它要服從于一般教學論的原則指導;但是它又必須體現數學學科的特點。教學理論不是一成不變的。特別是近二十多年來,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社會不斷變化,一方面不斷向教育和教學提出新的要求,另一方面人們對教學客觀規律的認識日益深化,教學理論其中包括教學方法的研究有了很大發展,這對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改革產生著積極的影響。因此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必須隨著現代教學理論的發展不斷地改革。
一、創設情境,培養興趣
托爾斯泰曾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興趣是人們探索某種活動的心里傾向,是推動人們認識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動力,學生興趣的產生和能力的培養是課堂有效性的前提和結果,學生一旦對于一樣事物或是一門學科產生了興趣,便會積極主動的投入,這正是提高課堂有效性的一個開始,而提高課堂有效性的目的就是要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更好的發展。這便是我們所要達到的結果。所以有人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一)故事導課,創設問題情境,激發興趣。
新課改要求學生自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而成功地導課能很快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進入渴望學習的狀態,為整節課的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提高學生學習的課堂興趣,關鍵是教師課要上得“有趣”,因此我們要把愉快的有效的東西跟教學內容結合起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因為好奇,才有探索,也才有創造,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心理,寓教于樂,寓教寓趣。
(二)創設操作性情節,調動學習興趣
根據小學生好動、好奇的心理特點,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一些以學生活動為主,對一些實際問題通過自己動手測量、演示或操作,使學生通過動手動腦獲得學習成效,既能鞏固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養創造精神。
(三)營造“競爭”情境,激趣樂學
根據數學學科特點以及小學生好動、好新、好奇、好勝的心理特點,我經常在課堂中創設一個競爭的情境,引入競爭機制,面向大多數學生,恰當地開展一些游戲競賽的活動,為學生創設一個競爭和成功的機會。例如在學習了北師大版第四冊的混合運算后,我安排了這樣的游戲環節:四人一組,每人出一張撲克牌,看誰先湊出24,誰算出來牌就歸誰,最后誰的牌最多誰就獲勝。這不僅讓學生復習了表內乘除法混和運算順序,而且極大滿足了學生的好勝心,讓他們領略了成功的喜悅,更加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
二、創建動態的教學過程
在我國傳統的教學中,不管是教師、家長還是學生,大家總是向分數看齊,認為分數就是學習成果的全部總結,因此教學時的教學目標就是考試的知識點,這也造成了傳統教學的機械化。很多教師在課堂上把知識點講給學生,學生只會死記硬背,機械的做著與考試相關的練習題,到了考試時,按圖索驥,只能按照自己的那一點點知識進行解答,稍微換一下題型就會遇到困難。從總體來看這個教學過程,就好像流水線,老師按部就班的教,學生按部就班的學,都是十分生硬的,沒有教學應有的靈活性。新課改施行以后,要求教師改善傳統的教學思想,揚長避短,使教學變得靈活,鼓勵學生自主探究,不生搬硬套,要有自己的思想,培養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就比如學習四舍五入的時候,首先告訴學生最后一位小于5的就舍去,等于5或者大于5的就向前一位進1,然后讓學生自己領悟其中的意思,最后給出練習題讓學生自己解答。這個過程考察課學生的理解能力,給他們獨立思考的空間,培養他們自主探究的精神。其實,教學本身就是動態生成的一個過程,其中存在著很多的影響因素。比如教師觀念陳舊,這個因素將教學的動態給忽視了,才會導致教學的機械化。
三、實行養成教育
所謂的養成教育就是從小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思想品質以及學習方法,為學生的成長和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我們國家“贏在起跑線上”的思想根深蒂固,因此我們教師更有責任從小就培養學生,幫助他們成長為優秀的社會人才。在平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基礎知識的積累,不能讓學生們狗熊掰棒子,學一點忘一點,平常多做練習,多復習知識,還要幫助學生建立系統的知識體系,將知識點聯系起來,系統的進行學習,比如學習數的互化,分數化小數、小數化分數、分數化百分數、小數化百分數等等,在學習新知識之前,可以先把小數的讀法和寫法、百分數的讀法和寫法等都復習一下,找到他們的關系,這對于他們的互化也有著非常重要的幫助。所以,在教學時,也要培養學生的分析總結能力,盡量找到知識點的關聯,不死記硬背,不生搬硬套,做到靈活學習,靈活應用,從而大大的提高教學效率。
四、總結
為了適應新課改的巨大變化,小學數學的教學方式也在發生著變化。新課改的目標是為了鍛煉學生的學習的技能,而不是傳統的填鴨式的知識灌輸。所以,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們也應該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的能力。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走近學生身邊平等對話交流,鼓勵學生主動思考發問,建立良好的互動型關系,作為教師要積極反思過去和現在的教學方法,理解教學理念,建立新的小學數學教學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