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玲玲 王子薇 牛林會
摘要:隨著大學生生活日益豐富化,互聯網交易的便捷式發展,支付寶,微信等線上交易成為大學生的日常交易方式,校園愛心舊物交換,也可以借助互聯網,進行交易。方便大學生各取所需,滿足消費需求。同時順應綠色生活,節約資源的生態意識。
關鍵詞:互聯網;愛心舊物;舊物交換
一、愛心舊物交換的重要性
(一)閑置物品品種類型多樣化
由于閑置物品多種多樣,閑置將造成資源浪費,無法得到有效利用。通過有效交換,使大學生的閑置物品可以物盡其用。如:圖書、電子設備、服裝、樂器、玩具、美妝、包類、鞋類、文具等都可以進行交換。
(二)閑置物品需求多元化
應對在校大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和物品的短暫性使用,促使閑置物品的需求多元化發展。校園舊物在大學的處理方式以簡單粗暴著稱,諸如條騷市場、擺地攤等,大學生們走入市場,進行挑選所需物品,面對地攤擺設的雜亂,分區的不明確,其隨意性,使受選限制性得影響,無法精準找到所需物品。
(三)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化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大學生作為互聯網的最大消費群體,其具有熟練使用互聯網的技能,對新鮮事物的接受具有非常大的積極性。微信、支付寶成為現階段大學生交易的主要平臺,現金使用程度降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學生網上購物便捷化,物流的快速化,物品的更新換代加速化,以及大學生的需求多元化,由此造成了大量的閑置物品。堆積的閑置物品,不加利用,將會進一步造成時間、空間上的浪費。
(四)大學生加深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通過理論知識的學習,使大學生的精神層次上升,但缺少實踐的學習,會讓進入社會的大學生受挫性較低。愛心舊物交換,其一是解決了大學生閑置物品的問題,其二是提高了大學生環保節約的意識,其三是低價銷售為需要的同學節約了購入成本,其四為雙方提供了交換機會。目前,就業即失業的社會現象頻發,大學生盡早養成節約環保的意識對大學生未來的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愛心舊物交換的重要意義及作用
(一)促使大學生環保意識加深
大學生的實踐參與行為使大學生的環保意識得到加強,減少資源浪費。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使大學生的核心環保素養提高。通過社會參與,提升自身科學精神與責任擔當。舊物愛心交換,改變了舊物的處理方式,讓大學生學會了舊物的合理處理方法。環保節約意識的加強,促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引導大學生的正能量有效釋放,完善公益發展,環保發展。
(二)有利于向大眾傳遞公益愛心的理念
經濟基礎的發展伴隨著上層建筑的進步,文化建設也成為人文發展的重點對象,更多的人有著回報社會的理念,卻由于公益平臺發展的層次不齊,使自身的公益愛心理念止步于理念,無法付諸行動。通過舊物愛心交換平臺,誠信建立,信息透明公開,適時更新的平臺交換狀態,創造自身的高度影響力,從而使社會公眾公益愛心理念傳遞,促進社會的進步。
(三)有利于大學生自身文化公益素養的提升
通過此平臺讓大學生切身理解微公益,參與實踐活動,從中實現自我價值精神滿足,并從公益角度出發重新定位道德標準、責任、奉獻的理解,提升自身道德和思想水平。
(四)有利于緩解社會壓力
由于高等教育的逐漸普及化,使大學生成為社會中龐大的一個群體,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不同種類的社會壓力,例如就業壓力,環境壓力,住房壓力,交通壓力,社保壓力,生活壓力等,通過建立大學生舊物愛心交換平臺,使大學生的力量得以匯聚在一起,回報社會,服務社會。
三、愛心交換平臺的重要特征
(一)簡單方便。愛心交換的平臺建設,促使大學生可以盡情的交換,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甚至交換主體也可以涵蓋教師,更大程度為人們提供便捷。
(二)互動性強。借助網絡平臺,網絡作為信息交流平臺,是一個開放的系統,人人都可以以獨立的人格去判斷并可自由參與,可打破時空的界限進行異地,即時,實時的交流互動。
(三)傳播速度快。借助大眾媒體、網絡媒體的力量傳播信息,傳播迅速,影響范圍廣,效率高,傳統媒體無法與之比擬。
(四)信息交易透明。雙方交易信息透明,實時進行線上線下交流。物品信息更加全面化、多樣化,售前、售時、售后都可以得到有效交流,這樣就解決了不必要的麻煩。
四、大學生當前愛心交換存在的問題
(一)交換模式渠道單一
校園交換渠道通常為跳瘙市場,二手市場等,渠道較為單一,無法讓學生更充分使用學校資源。給學生的交換帶來一定的麻煩,信息的單向性也使得學生在時間、精力上花費更多。
(二)交換的行為缺乏規范措施
物品的售前售后情況不明朗,大學生購買的物品的風險提升。并且跳瘙市場的特性為無序性、雜亂性,這使得交換的行為缺乏規范管理,存在各方向上的漏洞容易使犯罪分子潛入。
五、關于愛心舊物交換的建議及措施
(一)建立愛心舊物交換平臺并豐富交換渠道
1.通過校園網絡建立簡單易操作的程序
一套簡單易操作的程序加上人性化設計,不僅使用起來方便易上手而且更能吸引大學生的參與,通過構建與菜鳥物流相似的簡單易操作程序,為大學生服務,方便大學生們實現舊物交換,表達自己對他人和社會的關愛。程序一方面憑借校園網絡的穩定性和安全性,保障平臺正常運行,提高運行效率。另一方面通過校園網利用多種途徑參與如QQ,微博,微信等平臺,省時高效地實現舊物交換。
2.積極開創微公益“互聯網+”平臺
結合《網絡信息發布安全管理規定》《校園新媒體管理辦法》《文明上網管理制度》,規范舊物交換平臺秩序;設立“愛心助力”“分享交流區”“讀書學習吧”等特色專區,形成公益力量傳播合力;通過成立微公益舊物愛心交換平臺傳播核心團隊,組建志愿者小分隊,選拔大學生志愿者,積極轉發微博、跟帖評論,撰寫原創評論文章,以此實現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的目的。
(二)規范舊物交換行為并制定相關措施
有效的措施是在建立大學生舊物愛心交換平臺的同時,加入一個微公益監督考核,通過第三方監督,確保微公益的公正、公開、透明,從而有效避免多重監督的現象。要對大學生舊物愛心交換平臺準入門檻進行設置,分層次,分種類,分管理的模式進行規范化,體制化管理。
參考文獻:
[1]李艷東.黃露.劉瑋等.校園閑置物品互聯網的設計與開發[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2
[2] 陳超.匡小芳.大學校園舊物交換平臺構建研究[J].大眾科技,2014
[3] 李興芳.校園社區服務平臺的設計與研究[D].保定.河北農業大學,2012
[4] 游敏惠.程艷.大學生微公益現狀及其引導[A].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5
[5]宇朝霞.胡瑜.微公益:學校德育的新途徑[J].中國德育,2017
[6]盧廣婧璇.我國微公益的緣起與發展[A].新聞研究導刊,2016
[7]羅輝,舊物在線交換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江西.江西財經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