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有堂 李孟 李萌 王璐子
摘 要 新工科背景下對應用型人才專業群思考與規劃,是構建新工科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探索。文章首先對新經濟、新業態、新技術下的教育形式進行分析、其次提出適合新工科與現實教育形式相互匹配的構建原則,然后研究出專業群課程體系及培養方案優化方法,厘清了學科與專業、傳統專業與新興專業、新興專業與新興技術、專業群與崗位群、崗位群與產業鏈等交叉、迭代與融合等邏輯關系,最后得出新工科背景下適合南陽經濟和學校發展的應用型人才專業群。
關鍵詞 新工科 學科專業群 思考與規劃
0 引言
工科教育與新技術、新產業、新經濟的協調發展關系;[1]學校教務及教育研究工作者在深入研究新工科與當今教育形勢,學校依照中國和國際教育發展趨勢,按照學科與專業、傳統專業與新興專業、新興專業與新興技術、專業群與崗位群、崗位群與產業鏈等交叉、迭代與融合等邏輯關系,學校組織各學院,按照行業分類調研組,對南陽及周邊區域經濟、行業、產業等歷史、現狀、趨勢等進行專項調研,系統分析所屬專業相關的區域經濟產業布局、行業分布、發展趨勢及需求等情況,然后進行產業歸類,梳理出傳統產業、新興行業,厘清本單位開設專業對應的產業集群關系,提出與產業鏈相互關聯的關鍵環節(技術開發、工藝設計、生產產品、銷售服務等)對應的專業規劃調查報告。[2]本文以南陽光電產業、行業及其崗位產業鏈為例,說明南陽理工學院學科專業群的思考與規劃。
1南陽光電信息產業的現狀分析及學校學科專業布局
南陽地處河南省西南部,光電產業的發展位于中國第三位,特別是光學冷加比較發達。近年來,高新區光學企業布局規范、發展有序,南陽以要建成“臥龍增長極、南陽新城區、世界光電園、開放橋頭堡”為發展思路和目標,各區域建設的戰略高度出發,精心培育物流配送、裝配制造、光電新能源三個主導產業,重點要大力發展光學組件、光學加工與鍍膜、數字微顯電視之類的相關產業特色,從中打造出集市場信息、服務、商業金融、光學研發為一體的現代化產業新城區。[3]
南陽理工學院圍繞區當地社會發展,堅持“做大工科為主,發展特色學科,兼顧理科和人文”,已經形成結構相對優化、適合地方產業發展需要的學科專業集群。學校現學院分類分為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電子與電氣工程學院、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等19個教學院部;其中電子與電氣工程學院包括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等50個本科專業。
2學科專業群的構建原則
根據教育部陳鋒處長發表“大艦戰略”計劃。其主要特征是:開放、融合、集成、體系,所以在構建學科專業群時,著力打造一個開放式的平臺和生態化的系統,同時又要建立一個開放性的創新生態系統中,下面是學科專業群的構建原則:
第一個是傳統專業與新興專業的匹配;
第二個是新興專業與新興技術的融合;
第三個是專業群與崗位群歸類;
第四個是崗位群與產業鏈迭代。
在深度分析創新鏈和產業鏈基礎上,建立人才培養、科技創新、技術轉移、智庫建設、創新創業教育等功能的系統集成。學校專業建設委員會認真分析專業群建設規劃,加強重點專業群、主導專業建設。學校在專業群建設方面,重點針對實驗室建設、師資配備、擴大自主權、資金支持等幾個方面加強建設力度。在3至5年內力爭使那些重點專業群的專業水平達到應用技術型本科的建設要求,其中主導專業的辦學水平也要力爭達到省內應用技術型高校當中的領先水平,顯著提升我校服務當地經濟的貢獻程度和學科專業競爭力,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人才、智力的重要基地做貢獻。依靠重點專業群的示范引領作用,共享其優質的教學資源,促進學校專業建設的整體推進,帶動其它專業群的發展。按照“大艦戰略”思想,對學科專業進行“加法”和“乘法”和“除法”規劃的基礎上,重新構建建設“虛擬專業群學院”,院長和執行教務長由組織部任免。
3學科專業群體系結構規劃
按照“傳統專業與新興專業的匹配、新興專業與新興技術的融合、專業群與崗位群歸類、位群與產業鏈迭代”的學科專業群原則,圍繞南陽及周邊地區產業集群,通過規劃和政策引導,不斷調整、優化我校學科專業結構,促進特色專業集群的形成和發展,形成學科與專業、傳統專業與新興專業、新興專業與新興技術、專業群與崗位群、崗位群與產業鏈等交叉、迭代與融合等邏輯關系。使學科專業建設與地方產業結構更好匹配,更好適應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滿足市場人才需求。以學科專業建設轉型,努力構建定位準確、結構合理、特色鮮明、協調發展、全面對接地方產業需求的專業結構體系,推動人才培養的機制體制創新。
根據學科專業建設的基本原則,同時在調研、研討的基礎上,分析學校學科專業發展現狀,依據南陽及周邊地區產業結構調整方向和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等產業集群的發展,按照產業技術領域內的主要崗位群將現有本科專業整合為若干專業群,建立產業群與專業群、專業群與專業、專業與產業群間的對應閉環關系。在專業群中遴選4~6個富有特色的重點專業群,被劃定為重點專業集群的那些專業應該符合南陽及周邊地區主導產業和戰略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的主要發展方向,專業人才培養理念較為先進,具有較好的專業基礎,專業方向契合相關崗位鏈需求。每個專業群確定一個主導專業,根據學現狀具體規劃了先進制造、光電信息、土木建筑、生物醫藥、電子商務和文化創意6個學科專業集群。以光電信息專業集群為例,涉及專業為電子信息工程、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通信工程、軟件工程、物聯網工程、自動化等相關專業。
經過近幾年本科教育的積奠,特色專業集群在對服務行業、服務地方產業經濟和服務地方文化方面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為專業集群的建設和規劃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光電信息專業集群中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為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移動終端自適應處理技術為河南省工程實驗室,機器人智能自動化系統實驗中心為河南省實驗示范中心、南陽市重點實驗室。南陽理工學光電信息服務培訓基地,每年為光電行業企業培訓大批干部和專業技術人員,該基地自主研發的“光敏電阻測試與自動分揀系統”一直以來為學生實習和光電企業生產線使用,學校服務光電行業的能力明顯增強。
在服務地方區域經濟方面,一是加強與光電企業的合作。學校與南陽光學龍頭企業中光學集團有限公司等近40家企業,以及產業聚集區和縣區地方政府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或產學研合作協議。在技術培訓、人才培養、資源共享和文化轉播等方面逐步展開深度合作。學校向南陽市及河南省派出30名博士專家服務團等,服務企業技術攻關和科技研發。二是加強與南陽政府的合作。我校“南陽協同創新研究院”提交的“南陽市光電信息產業可行性研究報告”被南陽市政府采用;“無人機智慧農業”已經上報到國家商務部農業發展報告,為政府經濟社會發展決策提供重要依據。
4 結論
通過新工科背景下集群建設,探索建立工科發展新模式,學校教育研究工作者在深入研究新工科與當今教育形勢,學校依照中國和國際教育發展趨勢,按照學科與專業、傳統專業與新興專業、新興專業與新興技術、專業群與崗位群、崗位群與產業鏈等交叉、迭代與融合等邏輯關系,系統分析所屬專業相關的區域經濟產業布局、行業分布、發展趨勢及需求等情況,然后進行產業歸類,梳理出傳統產業、新興行業,厘清本單位開設專業對應的產業集群關系,實現產業需求為導向,提出與產業鏈相互關聯的關鍵環節規劃調查報告。以產業需求建專業,構建工科學科專業群新結構;從專業分割轉向跨界交叉融合,從適應服務轉向支撐引領。
參考文獻
[1] 周開發,曾玉珍.新工科的核心能力與教學模式探索[J].重慶高教研究,2017.3(5):22-25.
[2] 陳慧,陳敏.關于綜合性大學培養新工科人才的思考與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2(35):19-23.
[3] 吳仁華.應用型本科高校專業集群建設探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6(12):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