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霖
摘 要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高校的迅猛擴招,各高校基本形成了以勤工助學為主導,“獎、助、貸、減、免”為主要形式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而勤工助學也作為資助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本文通過分析師范類院校(以韓山師范學院為例)勤工助學發展現狀,提出了師范類院校勤工助學發展至今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各種問題,最后建議師范類院校應通過精準化的崗位設置及管理、完善的考評機制等途徑優化勤工助學工作,發揮勤工助學育人功能。
關鍵詞 師范類院校 勤工助學 現狀 建議
0 引言
勤工助學源于20世紀初,也稱為勤工儉學,是指學生在學校的組織下利用課余時間,通過勞動取得合法報酬,用于改善學習和生活條件的社會實踐活動。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國家積極推進教育公平,完善資助措施,而作為資助工作重要組成部分的勤工助學活動也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視。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指出:讓學生在參加勤工助學等實踐活動中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增強社會責任感。2007年《高等學校勤工助學管理辦法》中也明確指出:各高校要高度重視,充分認識開展勤工助學活動的重要意義。
韓山師范學院是地處粵東地區的師范院校,來自農村、山區和經濟落后地區的學生較多,因此,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也較多。為了改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條件,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該校一直高度重視勤工助學工作,堅持 “立足校園、服務社會”的宗旨,按照學有余力、自愿申請、信息公開、扶困優先、競爭上崗、遵紀守法的原則,把做好勤工助學工作作為學生工作中的一項非常重要任務來抓。
1 師范類院校勤工助學開展情況
1.1 師范類院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調研情況
以韓山師范學院為例,根據調查顯示。截止至2016年11月,韓山師范學院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4743人,占在校總學生數的27.9%。困難學生不同檔次所占比例及學生家庭人口數、家庭人均年收入情況如圖1、2、3所示:
在韓山師范學院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中進行家庭經濟困難原因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家庭經濟困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1)父母雙方有一方無業或長期患病另一方收入較低,或單親家庭,此類情況約占36.3%;(2)家庭成員中喪失勞動力的老人和學齡人口達4人以上或有2個以上成員正接受非義務教育,經濟負擔重,此類情況約占23.7%;(3)孤殘學生或烈士子女,雖有少量遺產或親友資助、撫養,但生活仍然較困難,此類情況約占7.2%;(4)因特殊情況或突發事件等原因造成家庭經濟困難的約占4.7%;(5)其他原因占28.1%。
1.2 師范類院校勤工助學開展成果
師范類院校歷來重視勤工助學工作的開展,為緩解學生經濟壓力,培養高校人才做出了貢獻,因此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制度建設較為完善,工作程序較為規范。以韓山師范學院為例,為進一步規范學校學生勤工助學工作,促進勤工助學活動健康、有序開展,保障學生的合法權益,2009年制定了《韓山師范學院勤工助學管理辦法(試行)》(下稱《辦法》),并于2014年對《辦法》進一步修訂。《辦法》中對機構設置與職責、勤工助學崗位的設置、勤工助學的申報程序和要求、酬金的計算與發放、勤工助學學生的權利和義務以及經費來源、管理和使用等方面做出了明確詳盡的規定。
(2)勤工助學崗位數量不斷增加,拓寬了學生勤工助學渠道。以韓山師范學院為例,“十二五”期間,該校勤工助學崗位數由2010年的500個到2015年的758個,增長率達到51.6%,發放金額由2010年的約110萬元到2015年的約170.5萬元,增長率達到55%。校內崗位逐年增加,學生受益面逐步擴大。
(3)酬金發放嚴謹,勤工助學工作開展公平公開公正。以韓山師范學院為例,“十二五”期間該校堅持勤工助學學生酬金專款專用,專項管理。每月嚴格按照規章制度按時統計上月學生工作酬金,并在學生工作部網站公布,之后由財務處在第10個工作日之前直接發放至學生銀行卡中。保證酬金的統計準確公正,發放及時。
1.3 師范類院校開展勤工助學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師范類院校勤工助學工作雖然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是隨著工作崗位的不斷增加以及時代的發展,該項工作也存在著不少問題,需要我們理性看待,認真剖析。
(1)勤工助學崗位設置重量不重質。目前,師范類院校基本都設立了勤工助學崗位,但是由于學校要承擔學生安全責任,學校很少主動與校外企業合作設置校外勤工助學崗位,崗位多設置在校內,并且大部分集中在后勤、機關、學生工作等部門,從事的基本是勞動性、服務型的工作,崗位設置未能結合學生專業,技術含量較低,層次較低,形式也較為單一。以韓山師范學院為例,截至2016年11月,學校設置勤工助學崗位均為校內崗位,其中固定崗位760個,臨時崗位380個。固定崗位中,機關行政管理類崗位341個,占44.9%,圖書館58個,占7.6%,層次較高的科研助理及技術性崗位僅為72和56個,分別占9.5%和7.7%,其他崗位233個,占30.7%。崗位設置的管理相對較為粗放,只是關注崗位數量是否增加,并未深入考慮崗位設置是否有必要,是否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崗位設置的不科學,導致部分崗位出現學生上班無事可做,勤工助學成為坐著看自己的書吹吹空調就能領工資的“香餑餑”,也出現了部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寧愿參加無報酬的團委學生會工作鍛煉自己而不參加勤工助學工作的現象;而部分崗位則出現用人單位過度依賴學生的現象,把各種繁重的工作都安排給勤工助學學生做,給學生造成壓力的同時也耽誤了學生的學業。
(2)勤工助學學生考評機制不完善。以韓山師范學院為例,該校雖有制定《韓山師范學院勤工助學管理辦法》,但辦法中對于勤工助學學生考評并無詳細規定,僅在酬金發放章節,以“每學期結束時考核等級為優秀的,每人另獎勵100元。”一句簡單帶過學生的考評,并無單列章節說明或者專門制定勤工助學學生考評機制。導致用人單位在對學生進行考核時無章可循,僅憑個人主觀想法,出現了“跟老師打好關系期末就能評優秀”或“評優輪流”的現象。考評機制的不完善打擊了勤工助學學生工作的積極性,造成學生紀律松散、用人單位“留不住人”或“管不住人”,出現了學生不愿意上班或者上班不積極、謊報工時等現象。對學校勤工助學工作的健康發展及學生的個人成才產生了極大的阻礙。
(3)忽視勤工助學育人功能。目前,在師范類院校勤工助學工作中,不論是在學校資助中心還是在用人單位方面,對勤工助學學生都是重使用,重任務完成,重資助,輕育人。以韓山師范學院為例,由于學校勤工助學用人單位涉及多個機關部門或二級學院,學校資助中心方面缺乏對用人單位科學的管理和培訓,僅僅進行崗位設置和酬金發放的事務性工作,用人單位方面過于強調勤工助學學生家庭經濟困難的物質現狀而忽視了勤工助學過程對學生的管理以及引導、關懷, 勤工助學實踐和育人嚴重脫節。
2 完善師范類院校勤工助學工作的建議
2.1 實行精準化的崗位設置及崗位管理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湘西考察時提出“精準扶貧”的思想,萌芽了精準扶貧戰略,“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精準扶貧”的重要思想逐步形成和完善。勤工助學作為高校資助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行精準化管理是積極響應習總書記“精準扶貧”號召的重要舉措。精準化管理的核心理念主要有四點:精、準、細、嚴,落實到勤工助學崗位設置及崗位管理上,應堅持勤工助學“四個W”管理原則:(1)WHY(為什么),為什么要設置某個勤工助學崗位。學校資助中心及用人單位要對勤工助學崗位進行精準的定位,確保崗位設置的必要性,能夠針對性的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2)WHAT(做什么),精準化的勤工助學不應該停留在傳統的勞務型層面,應從學生全面性、專業性發展出發,精確定位勤工助學工作內容,增加助研、助管、助教等具有挑戰性的崗位,培養學生專業能力、組織策劃能力,提升學生綜合素養。(3)WHO(誰來做),不同的勤工助學崗位應該由誰來做。校內勤工助學崗位零零總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綜合素質也各有不同,應深入剖析崗位特點及學生層次,科學的安排學生工作,例如可安排低年級的勤工助學學生從事勞務型的工作,高年級的勤工助學學生從事技術性含量較高的工作,階段性的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將勤工助學崗位發揮最大的作用。(4)HOW(怎么做),怎么做才能讓勤工助學工作形成一個較為完善的體系。資助中心應下設勤工助學部門,專門負責勤工助學管理工作,同時增強勤工助學崗位監管,及時撤換不需要的崗位或增添必要性新崗位;用人單位應合理評估崗位存在的必要性,及時向資助中心反饋,保證勤工助學工作體系健康發展。“四個W”應環環相扣,把精準化的勤工助學崗位設置及崗位管理落到實處。
2.2 完善考評制度,堅持考評機制
勤工助學學生需要激勵,用人單位也需要激勵,因此,建立完善的雙向考評制度并堅持考評,對勤工助學工作發展及激發學生工作熱情具有重要意義。學生方面,勤工助學的考評不同于學生課程考試,它需要綜合學生的理解能力、動手能力、合作能力、交流能力、責任感等方面,考評過程復雜,因此,對勤工助學學生的考評急需一套較為完善的考評制度,對各方面考評內容進行詳細的分析量化并提出評優獎勵方案,最終結合量化得分及學生工作總結進行考評,讓學生工作考評能夠有章可循,科學進行。用人單位方面,學校資助中心應建立完善的用人單位考評制度,通過資助中心和學生兩個角度對用人單位進行科學考評,即可評價崗位設置的科學性,也可通過評優獎勵激勵用人單位,積極配合資助中心,規范化管理勤工助學,共同培養勤工助學學生。
2.3 扶貧扶志雙管齊下
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物質的缺乏與心靈的貧瘠一樣需要得到重視,而勤工助學工作是一項融合資助和育人的特殊資助方式,因此在勤工助學工作中進行扶貧和扶志一個不能少。首先,學校資助中心可舉辦各類勵志、感恩、誠信教育講座,通過講座引導勤工助學學生積極向上、誠實守信、愛崗敬業,增強學生自信心;其次,可通過用人單位與勤工助學學生單獨談話,關心學生日常生活及學習,關注學生內心感受,鼓勵學生陽光樂觀。最后,通過創建勤工助學學生QQ群,微信群或舉辦學生交流會,讓學生能夠在同伴中分享各自的辛苦喜樂,分享學習、工作經驗,讓學生感受到勤工助學大家庭的溫暖,溫暖學生的內心。
3 結語
勤工助學于學校,既是學生資助工作的一個重要部分,也是培養學生的有效途徑,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減輕家庭積極壓力的同時提升自我。而師范類院校勤工助學發展到今天,機遇與挑戰共存,面對挑戰,各高校應冷靜分析,積極面對,豐富勤工助學工作內涵,創新工作方式,保證勤工助學工作健康高效進行。
參考文獻
[1] 李明昊,楊逸隆,韓瑞平.農業類院校勤工助學現狀調查與問題研究——以內蒙古農業大學為例[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9:92-93.
[2] 謝莉莉.大學生校內勤工助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基于南京郵電大學的調查[J].高教論壇,2016.8:91-94.
[3] 林玉華.關于高校勤工助學管理工作的問題及對策思考[J].中國培訓,2016(3下):169-170.
[4] 陳蕙,李昭志,黃家敏.精準化的高校校內勤工助學體系初探[J].中國成人教育,2016.11:75-78.
[5] 陳蕙,李昭志.“強能勵志化”高校勤工助學體系運行模式研究[J].廣西大學學報,2016.11:1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