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福新
摘 要 本研究對隴南地區某中學的21位初中英語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主要對他們基于英語教學生態模式的信念及其實際課堂教學情況進行調查和對比。結果發現,大部分教師已基本具備了生態模式信念,但教師信念并沒有體現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信念在實際教學中沒有得到完全的貫徹和執行。
關鍵詞 英語教學生態模式 教師信念 課堂教學
0 引言
中學英語課堂教學是一個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學生積極參與配合的過程。縱觀中學英語課堂教學理論發展的歷史,對照中學英語課堂教學的實踐,我們可以發現初中英語教學理論和課堂教學實踐之間誤解、脫節現象比較普遍。我國新課程目標要求中學英語課堂教學不僅要加強語言教學,也必須重視中外語言文化差異的導入,以培養學生初步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鑒于我國英語教學實踐“費時低效”的現狀,吳文(2012)全面考察語言、學習者、教師和環境等語言學習生態系統中各個因素的關系及其對英語語言學習的影響,系統論述了英語教學生態模式。英語教學生態模式為外語教學提供了一個提高教學效率的范型,它可以被直接運用到中小學英語教學實踐中,在一定程度上實現生態、整體、動態、和諧的英語教學。[1]本文從隴南禮縣第二中學初中英語教師基于該模式的信念以及教師實際教學情況兩方面采集數據,探索他們的信念現狀以及教師信念和實際課堂教學現狀之間的關系,以期為當地的初中英語教學提供一些借鑒和補益。
信念是經驗的心理建構,行動的意向,也是行為的主要決定因素。教師信念是教師對教學的理解和意識。它隱含于教師的教學實踐中,影響并反映著教師對教學的認知。Woods(1996:213)認為,教師的信念、態度和經驗對課堂教學會產生重要的影響。Pajares (1992:311)認為教師的信念對其教學行為的影響大于教師的知識的影響。Mark( 2011:53-67) 基于個案調查,發現多類外語教師的信念與其教學行為存在一定的差距。由此可以看出,外語教師的不同信念影響和決定著他們的教學,但是,受各種因素影響,教師信念很難與教學實際保持一致,許多時候教師信念在實際教學中并得不到貫徹和執行。
國內有很多學者對教師信念體系進行了研究,其中竇巖(2015)將教師正向信念按其信念強度明確地歸納為五類,依次排列為:教師角色觀、外語教學與評估觀、課程設置觀、外語學習觀和語言觀。[2]陳冰冰、陳堅林(2008) 全面和系統地研究了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環境下的教師信念;他們發現大學外語教師的先進的信念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并沒有得到落實。[3]樓荷英、寮菲( 2005: 271 -275) 在對教師信念調查中發現受試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都不能如愿地反映教學信念,執行教學計劃。[4]覃成強( 2007) 通過認知調查和課堂觀察發現,教學環境和社會環境會嚴重制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實施他們的信念。[5]
由此可見,學者們在對外語教師信念系統進行分類的同時,對該系統不同的子信念展開研究,也探討了教師信念對實際教學的作用以及它們與實際教學的關系。但是很少有針對中學英語教師信念以及信念在實際課堂教學中的實施情況的系統研究。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為了解隴南地區初中英語教師的生態模式信念以及他們的信念在實際教學中的貫徹情況,從認知方面找出初中英語教學面臨的困難,本研究采取問卷形式,對隴南禮縣第二中學21名初中英語一線教師進行調查,并且對調查數據進行了量化分析和質化分析。
2 研究結果
問卷結果顯示,受試教師在很大程度上都具有了英語教學生態模式這一新的念。從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評價的設計,以及教師角色的認知上都有很高的認同。在教師角色方面,大多數教師(80%)都認為教師是課堂教學的規劃者、開發者、教學活動的供給者,教學過程的示范者,教學發展的協助者、同時也是教學評估者。在教學目標確定方面,所有受試老師(100%)都認可教師應該對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的內容非常了解。71%的老師認同教學目標應該注重“全人”的發展;76%的老師認為英語教學應該確定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主的“多維目標”。在教學內容的選取上,大多數老師(95%)都認同教師應具有自主能力去設計課程及選擇教材,同時認為學科知識和技能是教學活動的重點。67%的老師認為教學應該聯系實際生活,取材于生活,選取有利于促進主體性發展的內容。71%的老師認為,教師應該給予學生較多的機會去練習英語,而非僅提供給他們相關的語言信息。90%的老師認為教師應該鼓勵學生依照自身能力與興趣,采取個性化的方式來學習、提高語言能力。同時,應給予學生較多機會去思考及分析,而非一味要求背誦及練習。71%的老師認為教師應鼓勵學生自治,以培養其自覺自發的精神。大多數老師(67%)認同用多媒體輔助英語教學很重要。在教學評價方面,絕大多數老師(90%)認為教師不應該使用同一標準來評價所有學生,應運用多種評價方式,而非只依據考試分數來評價,需要對學生實際使用語言交際的能力進行評價。86%的老師認為學生日常英語學習表現應計入期末考試成績。67%的老師認為英語教學評價還不僅僅是關注學生,評價的另一功能是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只有33%的教師認同,英語教學的評價者還應該涉及學生家長等方方面面的人士,應堅持“價值多元性”,反對傳統的“管理主義傾向”這一條,這說明,有些教師對于新的教學評價理念的理解和接受還不夠完全。
3 討論
通過對教師信念調查情況與實際課堂教學調查情況的對比,我們發現:受試教師的生態教學模式信念與實際課堂教學行為并非完全相關,兩者之間雖有一致之處,但調查結果反差比較大。可以看出,教師具有了教學內容和教學評價方面的生態模式信念,但在實際教學操作中并不能實行,從而顯出了信念與現實的矛盾,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混亂。具體來看,受試教師在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內容的選取,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評價的設計方面也不能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出現自相矛盾局面。
4 結論
通過本次調查我們得出的結論如下:大部分教師已基本具有了英語教學生態模式信念,他們對新理念的認知和理解是正確的,符合我國現代中學英語教學的需求;但是這些信念在實際教學中的貫徹程度并不高,教師信念與實際課堂教學情況不能吻合。教師們表現出信念與實際教學之間的矛盾和混亂狀況。中學英語教學改革已多年,但本調查所涉及到的現狀還是令人擔憂。
參考文獻
[1] 陳冰冰,陳堅林.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環境下教師信念研究(之一):大學英語教師信念與實際課堂教學情況分析[J].外語電化教學,2008(3):14-20.
[2] 竇巖.大學外語教師的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研究[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5(3):42-48.
[3] 樓荷英,寮菲.大學英語教師的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的關系[J].外語教與研究,2005(7):12-16.
[4] 覃成強.論英語教師的教學信念與課堂教學實踐的關系[J].外語教學,2008(5):35-37.
[5] 吳文.英語教學生態模式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