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健 張林 范穎 訾慧
摘 要 本研究將TBL教學方法應用于“方劑學”教學,教師根據“方劑學”的課程特點和教學大綱要求,確定教學內容和要點,改革TBL教學方法,將大班授課對象分為8~10人的學習小組,以小組協作的方式學習教學內容、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研究成果可推廣至全校及其他高等院校,為同類課程的學習提供可借鑒的方法與經驗。
關鍵詞 TBL教學法 “方劑學” 教學方法 團隊合作
TBL教學法(Team-based learning)是一種以小組學生主動學習為主,以問題為中心,以團隊為基礎,培養學生團隊合作能力的教學方法。[1]近年來,TBL教學法逐漸被應用于國外一些醫學院校的主要課程和醫學專業教育,[2]但是由于這種教學方法在教學的組織形式、學生的學習模式和評價體系等方面都與傳統的教學方法有較大的差別,在國內醫學院校中的研究與應用尚處于起步階段。[3]我們將TBL教學法在傳統中醫課程“方劑學”教學中進行了探索和嘗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現報告如下:
1 目的
探索并形成適合于大班開課的“方劑學”教學需要的TBL教學法,提高學生學習、協作能力,提高“方劑學”教學質量。
2 方法
2.1 對象及分組
對照組:2015-2016年第一學期有“方劑學”教學任務的中醫學專業本科生94人。
實驗組:2016-2017年第一學期有“方劑學”教學任務的同專業本科生92人。
2.2 實施方案
2.2.1 對照組:實施傳統教學法。
2.2.2 實驗組:實施TBL教學法
(1)準備:根據“方劑學”教學大綱和課程特點,將“方劑學”分為十二個教學單元。教師根據授課專業和班型將授課對象隨機分組,8~10名學生為一組,組員推薦組長。
(2)實施:以教學單元為單位,完成教學任務,實施過程包括“教師布置任務→學生課前預習→學生分組討論→教師精講→單元測試→總結反饋”六個階段。教師根據不同單元的教學要求,設計問題(問題數≥學生小組數,題型包括論題、病例和論文),隨后提出問題,布置學習任務。學生根據教師所布置的學習任務,利用課外時間收集資料(要求每個問題都要兼顧),完成教師所布置的論題、病例或論文任務;課上分組討論課前預習內容,教師隨機提問,學習小組委派代表回答相應問題或上交論文。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精講教學內容,著重講解重點和難點,解答問題。每個單元內容學習結束后,分別進行單元測驗。
教學單元結束時,教師就存在的問題進行解答和點評;學習小組成員根據每個成員參與討論、資料收集、解決問題等情況,進行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并就學習單元完成情況予以反饋(座談會和反饋表),提出建議和意見;教師根據學生反饋,合理調整教學進程、內容、方法或方式。
2.3 考核方法
以兩組學生最終考核成績作為量化評價指標,要求兩組學生單元測驗、期中考試及期末筆試的范圍、題型、難易度等無差異。學生最終考核成績由形成性成績和期末筆試成績兩部分構成,即最終考核成績(滿分100分)=形成性成績+期末筆試成績?0%;其中形成性成績滿分40分,包括單元測驗和期中考試成績。
其中單元測試為單元教學內容結束后進行,考核內容較為靈活,包括方劑分析、病例等,主要考核學生對單元知識的綜合運用與分析能力,取每次單元測試成績的平均分作為單元測試的最終成績,按滿分20分折算;期中考試在每學期期中進行,考核內容為20首方歌的背誦書寫,時間20分鐘,滿分20分;期末考試為學期末,有學校統一組織的閉卷筆試,包括主觀題與客觀題兩部分,滿分100分。
2.4 統計方法
應用SPSS17.0軟件組間比較,分別比較兩組學生的各項成績,分析統計結果。
3 結果
從表1可以看出,對照組與實驗組的兩次單元測試成績、期末考試成績及總成績比較均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而兩組的期中考試成績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4 結論與討論
“方劑學”是研究治法與方劑配伍規律及其臨床運用的一門學科,是祖國醫學理、法、方、藥的重要組成部分,既與前期的中醫基礎課程一脈相承,又與后期的中醫臨床課程密切相關,是理論與臨床的橋梁學科。近10余年來,隨著中醫藥現代化研究的廣泛開展,對方劑物質基礎、配伍規律及其作用機制的科學研究也不斷深入,使“方劑學”逐漸成長為一門集理論、臨床與科研并重的應用基礎學科,傳統的教學方法已明顯不再適應現代“方劑學”的教學要求。
現代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對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由此,各中醫院校展開了如火如荼的“方劑學”教學方法的改革與探索,并已初見成效,如案例式教學法、[4]Sandwich教學法、[5]CBS教學法、[6]互動式教學法、[7]PBL教學法[8]及其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應用[9]等,但這些先進的教學方法幾乎都要求“小班授課”。
TBL教學法由美國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的Larry K Michaclsen教授于2002年在PBL教學模式基礎上經過改革創新發展起來的一種以小組學生主動學習為主,以問題為中心,兼顧培養學生團隊合作能力的教學方法。[1]既結合了傳統教學法學生與教師比高的優點,又兼顧了PBL教學法學生主動學習的優點,將小組學習的高效性和大班授課的系統性相融合,避免了班型過大給教學方法改革帶來的限制,同時符合2001年國家頒布的《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提及的關于“合作學習”的要求,[10]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共同發展,促進師生之間的教學相長(表2)。
我校學生以30人為一個自然班,開展“方劑學”課程的專業至少由兩個自然班組成,教師每次授課學生數在60~150人之間。我校“方劑學”教學也在實驗班、研究生班等小班授課班級進行了PBL教學法、案例式教學法的嘗試與實踐,并取得了預期效果,但由于受小班授課的限制,尚不能全面開展。
本研究將TBL教學方法應用于“方劑學”教學,比較了兩組學生的單元測驗、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成績。對照組與實驗組的單元測試成績比較存在顯 著性差異,單元測驗反映了學生對每單元知識綜合運用與分析能力,很顯然TBL教學法在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分析能力方面,優于傳統教學法;兩組的期中考試成績比較,無顯著性差異,期中考試以基礎知識的考核為主,以記憶、背誦為主,只要肯下功夫,都可以取得理想的成績。由此可見,TBL教學法可以用于大班授課的課程,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方劑學”教學質量及學生的綜合素質,研究成果可推廣至全校及其他高等院校,為同類課程的學習提供可借鑒的方法與經驗。
參考文獻
[1] Michaelsen LK,Bauman KA,Fink LD.Team-basedlearning: atransformative use of small groups in coHege teaching[M].Sterling(VA):Stylus Publishing,2002:1-287.
[2] Koles PG,Stolfi A,Borges NJ,et al.The impact of team-based learning on medical students Academic Performance[J].Acad Med,2010.85(11):1739.
[3] 鄧慶華,劉曉穎,張欽源,等.團隊學習模式在藥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醫藥衛生,2010.23(26):3676.
[4] 葉品良,劉婷婷.方劑學案例式教學探討[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2:19,10.
[5] 呂銀娟,張智華,黃亞玲,等.Sandwich教學法在方劑學教學中的運用[J].湖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1.13(3):77-78.
[6] 于鷹,平靜,劉西建,等.CBS教學法在方劑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醫教育,2011.30(6):48-50.
[7] 林潔,許愛英.互動式教學在方劑學課程中開展的實踐與體會[J].河北中醫,2013.35(8):1277-1278.
[8] 張林.PBL教學法在方劑學授課中的應用分析[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09.11(4):414-416.
[9] 劉靜,傅杰,姚鳳云,等.CBT、PBL結合Sandwich三聯式教學法在研究生教學運用探索[J].中醫藥信息,2014.31(5):32-33.
[10] 曾妮,田曉紅.國內課堂合作學習研究文獻綜述[J].教學與管理,2014.615(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