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湘波
摘要近年來,高校頻發的腐敗現象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在反對腐敗倡導清廉形勢下,高校如何既能保持反腐高壓態勢,又能從制度上預防腐敗現象的再生?本文從遼寧高校自身特點,分析其腐敗滋生的原因,并進一步提出相關預防腐敗的制度建設及措施,以期對今后從根本上杜絕腐敗現象能有所裨益。
關鍵詞高等院校 預防腐敗 體系建設
一、國內及省內高校腐敗現狀概覽
科學文獻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廉政研究中心,于2017年1月4日上午聯合發布第六部《反腐倡廉藍皮書》。藍皮書指出,近年來高校的腐敗現象持續增多。筆者通過梳理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的數據和對部分高校進行實地調研發現,出現問題的高校遍布了全國各地,所隸屬的教育單位涵蓋了所有類型的院校。
另據調查數據顯示,在高校腐敗領域,“一把手”占比較高,已經成為腐敗的高危群體。這從某種程度上表明,高校行政化現象過于嚴重。因為“一把手”他們掌握著人事權、決策權等,權力過大又不受制約,加上對高校的監管相對較弱,他們容易在工程基建、設備購置、學術研究、科研經費、招生錄取、校辦產業、干部任用等領域收受巨額賄賂。如何針對高校領導班子特別是主要負責人進行監督,現在已經是一個重點和難點的問題。
遼寧高校腐敗案件與國內其他高校相比,有相似之處也有其特點。筆者在遼寧醫學院案件中,曾擔任其中一位副院長的刑事辯護律師,了解犯罪過程,并深入思考其犯罪過程中體現出的高校反腐制度體系上存在的問題。排除個人因素,遼寧高校預防腐敗制度體系的缺失,是這些人走向犯罪的重要誘因之一。
二、高等院校預防腐敗體系建設的實質與內涵
高等院校教育工作者擔當著“傳道、授業、解惑”的職責,本應當率先垂范,給學生樹立榜樣,本該是品德高尚、甘于奉獻的楷模。然而,近年來發生在高等教育領域的腐敗犯罪如同籠罩在這片“圣壇”上的陰影,令人心頭沉重!在這樣的陰影之下又如何能營造良好的校園風氣,培養出正直、誠實、守信的社會棟梁?基于高等院校本身的教育性質,其腐敗現象的不良影響會動搖下一代的價值觀念,因而高校的預防腐敗制度建設始終是我黨的重點工作。
三、高校腐敗滋生的原因、特點
從高校發生腐敗的領域來看,問題主要體現在招生就業、學術研究、科研經費、選聘人員、基礎建設經費和招標等多個領域。這和高校自身特點密不可分。
(一)人性弱點上的原因
在高校工作的人員,無論是黨員干部還是為人師表,大多都是受過良好教育的知識分子,但由于部分人員重業績重金錢,待手中掌握了一定的權力和資源后,加上監督制度的缺失,價值觀就容易被面前的利益誘惑顛覆,忘卻了本身的角色與身上背負責任,心安理得地任意侵占群眾利益,違背自己的良知跨越道德底線。
(二)收入與付出不平衡原因
高校工作者收入相對較低產生不滿足感。高校工作的工作性質就是培養人才,付出的心血較多但沒有相應充足的回報,使得某些高等知識分子產生腐敗動機。高校領導干部們并沒有說是他們生活水平低質量差,過得捉襟見肘,事實上他們都有著穩定的收入來源,大多都過著小康生活。只是高等教育事業較于其他單位來說,高校工作事務多而繁瑣,由于社會各方面的影響,承受的精神壓力也大。在同等的工作量之下,高校工作者的薪資待遇與其他行業所得到的卻并不對等。可以說,高校工作者的腐敗動機中,部分是對沒有得到相應回報產生的不幸福感導致。
(三)高校監督體系不完善原因
高校工作類型的多樣和監督管理的疏忽大意,給予了道德素質低下者貪污腐敗的機會。比如:高校基礎建設工程領域就涵蓋了特別多方面的工作,包括項目的立項計劃、可行方案、設計規劃、工程招標、開工、竣工驗收、結算工程款等,僅僅基礎建設這方面就涉及了這么多環節,真正的工程實施施行時還要經過相關工作部門的各種審批各種程序,然而監督部門的監督工作不會做到貫徹到一個工程的每一個環節和細節中去,所以每一個環節都有發生腐敗的概率。
(四)高校行業性權利特點上的原因
高校享有其的不同于行政機關和其他事業性單位的行業性權力,隨著國家教育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國家對高校經費投入增加的速度大幅度提升,同時也增加了高校在基礎建設、物資采購、獎金分配和經費使用等方面的自主權。
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后,高校無論是辦學的規模還是法律賦予的自主權力都持續不斷地擴大。給腐敗的滋生形成了有力的外部條件。
四、構建高校預防腐敗制度體系之我見
高校要凈化辦學環境,僅僅有思想教育和反腐高壓是不夠的,關鍵還是在于制度體系的建設,包括從高校內部進行改造,約束領導的行政權力以及其他各項權力,讓行政權、學術權、教育權分離等。這里從遼寧高校實際出發,提出相關制度建設,期望通過推進民主化管理,對權力能進行有效監督和制約,讓腐敗沒有可滋生的溫床。
(一)加大預防腐敗制度的建設
在社會土壤遭受侵蝕的大背景下,要求高校領域潔身自好,只因為其中成員具有更高級的學歷和知識水平,這本身恐怕就是不切實際的幻想。因而,我們遼寧各高校只有建立一整套有效預防腐敗制度體系,并提高制度的約束力,從而增強紀律性,才能形成整體遵守制度并高質量地去執行制度的良性循環。與此同時,將制度緊密聯系實際情況,把配套制度中具有針對性的措施嵌入可能腐敗的各個層面之中,統籌兼顧。還要采取多種形式將制度的落實一點點趨近日常化、現實化,自然而然的運用現實工作中。遼寧高校預防腐敗應首先奠定堅實的制度基礎。
(二)完善高校監督體系建設
高校利益交叉點中,諸如基礎建設、招生就業、科研經費、干部任用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必須建立和完善監督管理制度。
高校各項經濟活動的行政審批及監督制度是政府參與監督管理高校的方式之一,高校自主權力需要被限制在一個適當的范圍之內,進一步優化行政審批制度能更好地遏制腐敗現象的發生。同時,要強化高校內部各層級的監督力度,將其落實到實處,如黨的監督、教授委員會的參與監督、學生團體的外部監督。財務監督是監督最強有力的手段之一,大部分高校內部監督主要建立在高校內部會計監督,發揮會計反映、監督的職能和內部審計監督,如:各部門財產清查盤點、費用報銷合理、合規性審查等等。由于高校的行政化,財務部分受到領導的管理和制約,不足以反映問題。適當引進政府財政審查和社會中介審計報告的監督,引入高校財務社會監督體系,就顯得尤為必要。
如果這些監督制度能夠真正落實到實處而不是擺設,必將使每一個決策者能夠遵照程序,依法行使權力。
(三)完善高校內部輪崗機制建設
現在高校內部大都有同級別人員內部輪崗制度,但多局限在中層管理層之間,而高層副校長級別的只升不輪,使得在一個職位上長久留任,容易形成自己小圈子小團體。建議同級別分管不同工作的各校長之間實行輪崗,下一任分管該工作的副校長能夠發現上一任校長在工作上的披露,亦可借鑒之前成功的經驗,這是一種強有力的監督機制。同時也避免了裙帶關系及燈下黑的產生。
(四)提高高校待遇結合嚴格責任制度體系建設
在完善省內高校內部體系與機制的同時,筆者認為對高校實行待遇提高和嚴格責任相結合制度,對預防和懲罰高校腐敗問題上會有根本幫助。首先,高校是培養國家棟梁的地方,職責賦予了高校人員更高的要求,那么在相應待遇上也要給與相應體現。同時,給祖國的花朵樹立了錯的榜樣就應該受到更嚴厲的懲罰。我們當今在現有的基礎上應如何嚴格責任:加大處罰力度,一錯否決制度,增加錯誤成本等,使之更加用心的去履行教育等職責。這樣不僅會使我們的防腐制度更加完善和充分,同時雙管齊下遏止和懲罰腐敗。
(五)高校黨組織廉政制度體系的完善
在中國當前政治制度體系下,黨組織在各個領域都發揮著不可估量的領導作用。習主席強調讓人民群眾不斷看到實實在在的成效和變化,黨員同志要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善始善終、善做善成。營造高校風清氣正的良好環境,落實黨風廉政制度建設是必然選擇。
一所學校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做得好不好,主要取決于校內黨組織。高校各級黨組織和負責人要從根本上認識到反腐倡廉工作的必要性和所需要面對的問題,切實履行其本職工作,不辜負國家和人民的信任,把反腐倡廉建設和黨風建設工作作為學校發展眾多重點之一,努力做好帶頭作用,抓好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倡廉制度建設工作。
五、總結
綜上所述,遼寧省高等院校預防腐敗制度建設的根本問題在于思想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創新,不斷推進制度創新,使制度始終處于新鮮狀態,跟得上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發展,使制度建設貫穿于工作的全過程,形成強有力的制度體系。建立健全高校預防腐敗制度體系,制度的合理性和制度的執行力是關鍵。既要注重實體制度建設,又要注重程序制度建設。
高校之所以被譽為世人“象牙塔”,因其育人有道,培養國家棟梁的圣神使命;之所以高貴,在于其純潔。而唯有構建完善預防腐敗體系,杜絕腐敗現象的產生,才能達到還校園一片清靜,還“象牙塔”本色的終極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