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光
(福建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標準》)在義務教育階段將學生的體操課程學習劃分為4級水平,并在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4個方面分別設置了相應的學習目標。然而,通過對目前我國中小學體育教育中體操教學內容開展現狀的調查發現,體操這一有著傳統優勢的教學內容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已經基本消失。《學校體育工作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第三條明確指出,學校體育工作的基本任務是增進學生身心健康、增強學生體質;使學生掌握體育基本知識,培養學生體育運動能力和習慣;提高學生運動技術水平,為國家培養體育后備人才。現今,我國中小學體操課程的開展狀況與《標準》和《條例》所要求的相距甚遠,尤其是在一些經濟落后的地區和農村,中小學體育課中幾乎無體操課。學校不開展體操課程侵犯了學生的健康權、體育受教育權,亦是義務履行不善之行為。
通過萬方、知網和福建師范大學圖書館系統以體操教學改革、學校體操課程等為關鍵詞搜索了2007-2017年的文獻資料,篩選出與本研究高度相關的文獻資料62篇進行通讀。通過福建師范大學圖書館查閱民法學等相關書籍4種進行相關內容的通讀,并查閱了侵權責任法等政策法規,為本研究的撰寫打下了一定的理論基礎。
本研究采用抽樣法選取了福州市18所中小學進行實地調查,對體操場地器材、課程的開展現狀等相關信息的獲得汲取了第一手資料,并根據研究目的與任務與學校的36名體育教師進行了交談。
體操器材的不完善是導致體操課程不能順利開展的原因之一,如技巧、器械體操等運動的正常開展需要在一定的器械設施上才能完成;另外還需有安全輔助設備,如自由體操墊、海綿包等作為安全保障。而我國中小學大部分地區,尤其是西部及農村地區,其體操器材數量不足、種類單一或根本無體操器材,從某方面來說,已經嚴重制約了我國中小學體操課程的開展。
體育教師在體育課上可發揮主導作用,在目前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已經頒布實施的背景下,體育教師的自主選擇權利更大,體育教師對體育課的態度如何,可以說是決定體育課質量的關鍵所在,體育教師授課態度是體操課和其他體育課程正常開展的前提條件。相對其他體育課程,體操課程工作量較大,教學組織更需嚴謹認真,開展教學時,需要學生時刻在教師的視線內,否則易出現傷害事故,因此,便出現了對體操課程“敬而遠之”現象,由于體操課的諸多特殊屬性,在無外來激勵督促的情況下,用消極態度對待體操課程便成了常態。
體操專項的累和苦及一些其他因素的影響,導致體教專業大學生在選擇專業時,大多對體操項目敬而遠之,這也是目前中小學體操專項教師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作為培養中小學體育教師的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其體操教學課時從1981年的342學時,縮減到目前的 90 學時左右,體操教學課時的大量減少,使得體教專業大學生在學習體操基本技能時顯得力不從心。加之體教專業在大學一年級之后就不再進行體操課程的學習,這就使得原本就捉襟見肘的體操技能雪上加霜。教學體操技能有限,教后不練習等問題是體育教師不能正常開展體操教學的關鍵所在。
部分體育教師對體操項目缺乏正確的認知,認為體操是一項很容易發生體育傷害事故的高危體育課程,為了避免體操課上傷害事故的發生,停上體操課程就成了廣大體育教師的首選。通過對福州市18所中小學中的部分體育教師(共36名)進行的實地訪談中得知,擔心傷害事故的發生居所有原因中的首位,其次是場地器材的缺乏、體操課堂不易組織等原因(表1)。

表1 場地器材的缺乏、體操課堂不易組織的原因 n=36
由當地教體主管部門牽頭,根據學生不同年齡段創編具有較強健身性、趣味性及觀賞性的體操等級動作,采取某種可行方式,抽取學生進行校際間的體操等級規定動作的公開賽,以賽促教、促宣傳、促普及,以獎懲促實施,此種方法可在外部給予學校施加壓力及增添動力,以解決體育教師對體操課程“敬而遠之”現象,促使教師本人提高自身技能及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使得學生能夠真正地學到體操技能,增強自身體質。公開賽的選擇地點應在人群較為聚集的地方,在前期做好宣傳工作,并邀請廣大學生家長前來觀看,用以合理加工改造過的具有趣味性、健身性的體操等級規定動作公開賽,來消除家長及社會大眾對體操的誤解。根據比賽成績等,教育主管部門應給予適當的獎懲,這樣可促使學校加大對體操器材設施的投入,促使學校積極認真地開展體操課程。
我國民法通則中關于侵權問題的歸責方式有以下4種,分別為過錯責任原則、嚴格責任原則、公平責任原則、無過錯責任。筆者認為,民法歸責原則應結合體育的特殊性,在處理學校體育傷害事故時,應結合學校體育活動的特殊性,以過錯責任原則為一般歸責原則,嚴格適用過錯推定原則,應摒棄公平責任原則和無過錯責任原則的適用。過錯責任原則的特點在于相對于違法行為、損害事實及其因果關系等構成要件而言,過錯是歸責的最終要件,無過錯即無責任。在中小學體育傷害事故中應以過錯責任原則來進行歸責。根據“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如學校要承擔傷害事故的過錯責任,受害人應承擔舉證責任,校方無錯則不承擔責任。在英、美、法、系中,英國和美國的判例法均以過錯責任原則來審理青少年體育傷害事故。嚴格責任原則亦稱過錯推定原則,是指基于法律的特別規定,受害人能夠證明所受損害是加害人的行為或者物件所致,即推定加害人存在過錯,并應承擔民事責任。由于體育活動的特殊性,在學校體育事故中的歸責認定中,司法機關應少用、慎用過錯推定原則,以避免因濫用過錯推定原則而打擊校方開展體育課的積極性。公平原則是指加害人和受害人對造成的損害事實均沒有過錯,根據公平的觀念,責令加害人或者收益人對受害人所受損失給予補償。體育的特殊屬性決定著體育活動是有一定風險性的,若校方在無過失情況下還要對體育傷害事故的發生承擔公平責任,那么無疑是對體操等略帶風險性體育課程是一個致命的打擊。無過錯責任是指基于法律的特別規定,加害人對其行為造成的損害沒有過錯也應承擔民事責任,此原則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使處于優勢地位的一方承擔更多的責任,以保護弱勢群體的民事主體利益。結合體育活動內在特點認為,此種歸責原則的適用對體育課的開展是不合理的。
相關部門應及時出臺有關政策,切實推進校方責任險在中小學的普及,以保障學校體育運動的正常開展。校方責任保險的可行性在于:(1)校方責任險在我國保險市場上具有較高的市場成熟度,其相關的法律法規比較完善;(2)校方責任險的保費較低,但賠付額較高,能有效填補受害學生的損失;(3)校方責任險的引進,在一定程度上可解除學校方對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后顧之憂,可推動學校體育更好的發展。在實踐中上海、北京、深圳、杭州、寧波等城市已相繼推行了校方責任保險,這充分說明了校方責任保險對校園傷害事故所起到的保障作用,在學校傷害事故中,體育傷害事故則占據了絕大部分的比例,因此,校方責任險在保障學校整體傷害事故中,對體育傷害事故的保障將起到不可小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