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今世界是信息化、網絡化的世界,網絡信息的普及不光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便利,也給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間和更加高效的技術。高校思政教學就可以有效運用網絡空間來擴大其信息來源,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在本文中,筆者將探討在網絡化大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應當如何做到順應互聯網時代的潮流,積極推進“網絡空間”的拓展探索,以期為高校思政教育質量的提升和教學資源的豐富做出貢獻。
關鍵字:網絡環境;高校思政教育;網絡空間;拓展探索
引言
在網絡化高速發展的今天,人們已經習慣了在網上進行思想、精神和語言的交流,網絡也因此成為了人們抒發內心、表達自我、宣泄情緒的重要場所。而“網絡空間”正是指人們對某個話題、熱點以及公眾事件的評論和意見的總和。網絡空間信息傳播迅速,具有公開、豐富、開放的特點,但是同時又能有效保護發言人的隱私。因此,“網絡空間”豐富的信息資源和快捷的信息傳播速率使其在推進高校思政教育方面具有傳統教學方式不能比擬的優勢。高校應當采取合理的方式方法來推進“網絡空間”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應用。
一、思政教育網絡空間相關概述
(一)何為網絡思政空間。
隨著網絡對人們生活的影響越加深遠,網絡技術也從通信、交通、醫療、教育等各個方面滲入了我們的生活。教育部門將網絡技術引入了高校教育中,使得教學資源和教學方式都得到了大大的豐富。而思政教育是一項與學生思想緊密相連的教育工作,將互聯網技術的應用融入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即為思政網絡空間。
(二)高校思政網絡教學的主要內容。
通常,高校的思政網絡教學平臺都由校園網、教師指導模塊以及服務模塊等三大模塊組成,其中,校園網是高校思政網絡教育的主要平臺,可以為學生提供綜合的信息服務。一般情況下,高校的校園網主要包括教務管理、網絡化辦公、電子閱覽室等功能,學生可以通過校園網查詢教務信息和下載學習資源。服務模塊主要提供教學資源的下載、教室借用等服務。而教師指導模塊主要是思政教育教學網站,以及一些優秀的思政教育課程和相關教師的個人網站。
二、高校思政教育“網絡空間”拓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高校思政教育開展網絡空間教學的必要性。
其一,網絡具有傳統的教學資源所不能比擬的優勢,其開放性可以使學生獲得的教學資源不受時間和空間的約束,且與圖書館翻閱資料等傳統方式相比更加快捷、節約了時間成本。另外,網絡教育可以使學生與志同道合的伙伴進行無障礙的交流,進而對比自己的缺點與不足,提高自身的思想覺悟和素質。其二,當代青年人的成長其實是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的,大部分青年學生對互聯網有很強的依賴,簡單來說,學生們看手機的時間、使用互聯網的時間大大增加了,與其將這些時間浪費在無聊的網頁或是游戲上,還不如利用“在線時間”進行學習,因此,高校思政教育開展網絡空間教學是符合當代青年學生特征的。其三,網絡空間中的信息紛繁復雜,網絡空間在使學生們學到更多知識,獲取更多學習資源的同時也產生了很多負面效應,網絡不文明現象對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產生著影響。在多元化網絡環境中,學生如何保持正確的價值觀念,這也是網絡空間思政教育應當得以拓展的重要原因。
(二)高校思政教育開展網絡空間教學的重要性。
其一,網絡空間具有共享性和開放性的特點,可以為高效思政教育提供更多的教學資源,并極大的豐富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其二,網絡空間具有一定的匿名性,虛擬空間教學方式可以有效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有助于學生暢所欲言,增加教師與學生間的互動,提升教學的效率和效果。其三,在高校思政教育中開展網絡空間教學是順應網絡化發展趨勢的,在網絡日益普及的今天,思政網絡空間教學有助于引導學生正確運用網絡,抵制網絡中的不良信息,將互聯網這把“雙刃劍”用好。
三、高校思政教學“網絡空間”拓展的相關策略
(一)完善思政網絡教學系統。
學生的思想認識教育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方面,因此,思政網絡教學系統可以與院系網站或者學生的社交賬號進行連接,這將便于思政教育人員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變化,進行針對性教學。另外,也可以通過網絡調研來掌握學生的思想狀況,如通過網絡問卷來收集學生對熱點問題的看法等。思政教學系統的設計應當盡可能趣味化,即可以設計一些新穎的主題版塊,可以通過將思政網絡教學系統同各大高校網站和新聞媒體網站進行友情連接的方式開拓學生的視野,使其增加對思政教育的興趣。
(二)引導學生增加對網絡信息的辨識能力。
當前,青年學生已經成為了網民的主要組成部分,網絡從各個方面涵蓋了學生的學習與生活。面對五光十色的網絡信息,青年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信息甄別能力。應當用辯證的眼光去看待新鮮事物,學會辨別哪些是網絡信息的陷阱,那些事精華。實際上,思政教育可以以一些社會熱點問題或是與學生息息相關的話題來作為實際案例進行教學,如網絡平臺的違規借貸問題,如何看待大學生借貸?思政網絡教學就可以就此話題做一個專題討論,鼓勵學生在網絡平臺上暢所欲言,然后由教師進行正確的引導。通過網絡教育將思政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使他們學以致用、學有所用,這才是教育的目的所在。
(三)增加思政教學的內化力。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單純為了教育而教育,其能量和影響總歸是有限的。思政教育“網絡空間”的拓展應當以增加高校思政教育的內化力為主要目的,通過網絡的影響力改變思政教育“墨守成規”“古板無趣”的形象,真正將思政教育變為學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成為學生喜歡討論的話題,真正關心的話題。只有這樣,思政教育才會發揮其應有的價值,真正成為影響學生生活、具有實用價值的教育。將網絡的共享性、便捷性、趣味性等優勢應用于思政教育中,拓展高校思政教育“網絡空間”,將會是高校思政教育發展的重要一步和必經之路。
參考文獻:
[1]王峰. 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政教學中“網絡空間”的拓展[J]. 學理論,2015(26):193-194.
[2]陸培中. 網絡文化環境下高職院校思政工作對策研究[D].安徽農業大學,2015.
[3]袁雙龍,周德義,朱暢. 網絡環境中高職思政教學的路徑選擇[J]. 當代教育論壇,2014(01):107-112.
[4]熊紅紅. 網絡環境下中職德育課教學的探討[D].北京理工大學,2015.
作者簡介:溫卉,(1965年12月-),女,山東省蓬萊市,大學本科,副教授,任職于大連海洋大學應用技術學院,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