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茗 韋金色

【摘要】本文以南寧市首屆中小學體育教師教學技能比賽團體一等獎(興寧區(qū)代表隊)及個人一等獎(本文第二作者)參賽案例為例,分析參賽團隊及教師個人在教學技能比賽中通過提高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學技能,準確把握新時期體育課堂的教學目標和內容、教法、評價方式等,提高體育課堂教學質量,為廣大中小學體育教師開展課堂教學提供方法參考。
【關鍵詞】體育教師 專業(yè)技能 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01A-0012-03
提升體育教育教學質量,教師是關鍵。2014年底南寧市首屆中小學體育教師教學技能比賽在南寧市舉行,韋金色老師(本文第二作者)所在的團隊(以下簡稱興寧區(qū)代表隊)榮獲團體一等獎,而韋金色老師本人也榮獲個人一等獎。本文全面分析興寧區(qū)代表隊及各隊員在教學技能比賽中備賽、參賽的主要做法,以促使廣大教師深入把握體育教學內容和目標、學情、教法、評價方式,破解教學重點和難點,提高體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綜合素質和專業(yè)能力,落實《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要求,促進學生身心健康,體魄強健。
一、比賽內容多、要求高、難度大
本屆比賽參照全國中小學體育教師教學技能比賽的內容、程序和要求進行,要求高、難度大,競爭較激烈。比賽分集體項目和個人項目,參賽教師分別要參加理論部分(教學設計、評課)和實踐部分(廣播操、隊形隊列、自選項目技能展示、規(guī)定內容模擬授課)兩大部分6個內容的比賽。在“自選項目技能展示”環(huán)節(jié)中,參賽教師需從田徑、球類等9個大項目的27個小項目中選擇1個項目進行專業(yè)技能展示。“按規(guī)定內容模擬授課”要求在列出的8個項目中,隨機抽取一個項目進行模擬上課(不能與個人自選技能展示項目重復)。比賽設置的教學內容多、涉及項目廣、難度大,要求教師具備全面的綜合素質和體育專業(yè)教學技能。南寧市共有14個縣區(qū)(開發(fā)區(qū))、36所市教育局直屬學校經過層層選拔,最終有180多名中小學體育教師參加決賽,競爭較為激烈。
二、參賽案例情況
興寧區(qū)代表隊(共8人)參賽抽簽內容如表1。
三、備賽、參賽實踐及分析
(一)明確指導思想,把握課程標準,有針對性地集訓研討
經過推薦、選拔、培訓,興寧區(qū)教育局組建了由南寧市第三十九中學等7所中小學校(其中小學3所)的8名中青年教師為主的備賽團隊,隨即展開理論學習和實踐練習相結合的備賽工作。
一是集中學習了《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中發(fā)〔2007〕7號)及《自治區(qū)黨委 自治區(qū)人民政府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實施意見》(桂發(fā)〔2008〕24號)及《國務院辦公廳轉發(fā)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若干意見》(國辦發(fā)〔2012〕53號)等文件要求,全面把握新時期學校體育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重要意義和目標任務。
二是詳細研讀《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把握新課程標準中“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激發(fā)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個學生受益”的四個基本理念,把握“運動參與、知識技能、身體發(fā)展、心理發(fā)展、社會適應”五個領域內容及目標發(fā)展的課程改革過程,通曉“水平一至水平五”各個學習領域學生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征,準確定位學生預期應達到的學習目標。
三是團隊集中研討備課,加強集體項目練習和個人項目強化訓練,有針對性地強化專業(yè)技能。根據(jù)比賽設置的項目內容,請有關高等院校教授、專業(yè)教師、部隊教官等指導,利用課余時間強化培訓。在“自選項目技能展示”環(huán)節(jié),各參賽隊員均選用了自己較擅長的項目進行訓練,如韋金色老師選用了籃球項目。對于“按規(guī)定內容模擬授課”(抽選項目)特別是武術(少年拳、短棍、劍術)、大眾健美操、倫巴紐約步等日常教學及練習較少的項目,團隊廣泛應用了多媒體設備輔助教學,分別采用了動畫分解、慢動作、完整連貫動作剪輯、練習錄像反饋(目的是糾正錯誤動作)等先進的技術手段,增強學習及訓練效果,在短時間內全面掌握了涉及比賽的各項目內容,學習鞏固并發(fā)展完善了自身的技術動作。
(二)參賽案例分析及亮點
1.集體實踐部分。一是在隊列隊形比賽環(huán)節(jié),口令員下達口令“聲音洪亮、節(jié)奏準確”;其他7名參賽隊員“步調整齊、氣勢昂揚”;二是廣播體操比賽環(huán)節(jié)小學組比賽內容為《七彩陽光》,中學組比賽內容是《青春的活力》,參賽團隊“精神抖擻、動作舒展、整齊到位、韻律感強”,這是體育教師的基本技能,內化成體育教師職業(yè)的基本態(tài)度和行為習慣。
2.個人實踐及參賽部分。在自選項目展示中,韋金色老師選擇了籃球項目,在規(guī)定內容模擬上課中抽到了排球正面雙手墊球。理論部分有評課和撰寫教學設計,一是觀看體育錄像課(30分鐘)后,按照優(yōu)點、不足、建議等規(guī)定格式寫出分析報告(限時40分鐘);二是根據(jù)比賽給定的教學內容、教學條件,撰寫一份教學設計(限時90分鐘),要求教學設計包括指導思想、教法、學法分析、課堂教學流程、安全防范措施、課時計劃(教案)等。
一是課堂教學目標設計體現(xiàn)新課程標準理念。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風向標”,是引領教師如何教和學生如何學的目標導向,教學計劃設計、教學組織實施、教學方法運用和教學評價等都要圍繞教學目標來設定。傳統(tǒng)體育教學的目標強調“增強學生體質”“掌握‘三基(基本知識、技術、技能)”“培養(yǎng)積極向上的思想品質”等。而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教學目標更強調“健康第一”“養(yǎng)成積極參與體育運動鍛煉習慣”“注重體能與運動技能協(xié)同發(fā)展”“貼近生活,加強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yǎng)”等。
在韋金色老師所設計的參賽課程中,教學目標能體現(xiàn)出“運動參與:通過排球正面雙手墊球項目學習,發(fā)展學生興趣;運動技能:使85-95%的學生能模仿(做出、掌握)排球正面雙手墊球項目的動作技術;身心健康:發(fā)展學生協(xié)調、速度、反應等方面的身體素質,讓學生能感受并表達出體驗的快樂;社會適應:養(yǎng)成合作互助、競爭進取、勇于挑戰(zhàn)的良好品質”的教學目標。
二是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組織實施,更加強調過程。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也稱教學結構或教學分段,是一節(jié)體育課堂教學要完成教學任務、達成教學目標所運用的教學手段。興寧區(qū)代表隊在課堂教學的結構安排上顯現(xiàn)出采用不同的教學組織結構,有“開始部分—準備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的“四段式結構”,有“準備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的“三段式結構”,也有的用“導入—激趣熱身—合作學習—放松小結”“情景導入—情景展開—知識技能體驗—娛樂健身—恢復身心”“熱身部分—鞏固練習部分—增長技能部分—恢復身心—結束部分”“激情引趣—情景任務—練與賽—結束部分”等,能較好地遵循學生的生理機能活動變化規(guī)律(即上升—穩(wěn)定—下降),反映出學生“學習、認知、掌握、運用”這一人體運動學習機能變化的總趨勢。
三是課堂教學方法選用得當,符合體育課堂教學特點。教學方法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和完成教學任務的核心內容。興寧區(qū)代表隊的教學方法力求讓學生更快地掌握知識,有更多的練習時間,以及更有效的學習體驗。在教學方法的使用上,教師們注重問答法與討論法、糾正動作錯誤與動作示范法、運動游戲法和運動競賽法交叉、分解與完整練習法以及循環(huán)練習法的綜合運用。
興寧區(qū)代表隊非常重視課堂教學的“開場白”設計,吸引學生快速融入課堂,讓全體學生想學,進一步想辦法學習領會技術動作要領。教師示范講解力求精練,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具體到個人項目比賽,在排球正面雙手墊球運動技術重點、難點教學中,除了動作示范法,韋金色老師還使用了自編口令(口訣),如蹲、低、插、夾、提、移、蹬、跟,讓學生快速記憶,運用節(jié)奏感強的音樂、鼓,使用視頻、掛圖等多媒體輔助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小黑板記分、評比等,增強課堂的活力。
四、比賽反思與存疑
(一)尚待進一步探究提高全體體育教師教學技能的方法
比賽屬于選拔類精英賽,雖然經過層層選拔,但實際參賽教師人數(shù)較少。就比賽而言,參賽的教師收獲較大,其他不參賽的教師則以旁觀者居多,這對于促進南寧市中小學體育教師教學技能的整體提高尚未達到預期效果。
(二)體育教學技能的概念及其內涵、外延有待進一步研究
本次比賽是參照全國中小學體育教師教學技能比賽的做法開展的,主要針對體育教學技能,其他方面如測量評價、場地創(chuàng)設等,特別是教師的思想品德素養(yǎng)等內容沒有列入評價內容。
(三)教學技能比賽的針對性不夠強
比賽沒有按照年齡段劃分,年級較大、教齡較長的教師一般沒有參加;比賽分組將初、高中組合并為中學組,教學技能比賽的針對性有待進一步研究。
(四)評價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
在同等條件下,參賽教師抽簽項目直接影響到比賽的發(fā)揮,存在一定的運氣成分,不同項目的起評分的一致性、操作性存在差異。
五、研究建議
針對如上問題,我們提出了如下教學建議:一是發(fā)揮專家及體育骨干教師的作用,大力推進學校、縣(區(qū))體育教師“師徒傳幫帶”制度建設。二是挖掘比賽成果,可將獲得一等獎的優(yōu)秀課例進一步改進,錄制成視頻數(shù)據(jù)材料,刻錄成光盤或建立網絡學習平臺,供廣大中小學體育教師學習。三是運用“微信”“QQ”等現(xiàn)代通訊溝通平臺,建立促進體育教師廣泛交流的群體,相互促進,相互提高。四是開展深入調研和分析研究,進一步完善體育教師教學技能比賽賽制,發(fā)揮比賽的引領作用。
當前學校體育工作的重點是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的意見》(國辦發(fā)〔2016〕27號)的精神,廣大體育教師要以全面提升體育教育教學質量為核心任務,不斷加強學習,提升綜合素質,掌握并熟練運用教學技能;不斷健全學生的人格品質,通過學校體育培養(yǎng)學生身心健康,體魄強健;發(fā)揮體育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綜合作用,深入推進素質教育,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Z]
[2]毛振明.體育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3]王魯克.體育專業(yè)學生教學技能培養(yǎng)的理論與實踐[J].體育學刊,2000,7(2)
[4]吳健.教學技能比賽:體育教研活動的頂層設計—第一屆全國中小學體育教師教學技能比賽綜述,體育教學期刊[J].2011(12)
[5]趙超君.論體育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關鍵—教學技能[J].體育教學,2011
[6]黃茗.情境在體育教學中對心理及行為的影響——以深圳市寶安區(qū)第二屆小學體育教學大賽的冠軍課例為例[J].中國學校體育,2009(12)
[7]黃茗.從2010年廣西初中體育優(yōu)質課透視當下廣西初中體育與健康課程的課堂教學[D].廣西民族大學,2011
(責編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