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慶
(贊皇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河北 贊皇 051230)
耕地土壤的養分狀況是耕地生產能力的重要基礎,清楚了解耕地土壤的養分狀況,采取相應的農藝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耕地土壤的生產能力,為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保障糧食安全做貢獻是我們農業部門和廣大農技人員的職責所在。
2009~2011年,贊皇縣承擔了國家測土配方施肥補貼項目,在省市業務部門正確指導下,全體農技人員共同努力在全縣范圍內開展了耕地養分調查。圓滿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受到了上級業務部門的肯定和好評。這是繼1980年土壤普查后又一次全面地進行耕地養分調查,全縣共采集土樣3480個,其中95個樣點全部分布在土壤普查時的原點位上,便于和土壤普查時的資料相比較。本次調查土樣化驗項目主要是土壤有機質、全氮、堿解氮、速效磷、速效鉀和鐵、錳、銅、鋅等微量元素。將主要化驗指標和土壤普查時資料相比較,三十年來養分狀況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其中土壤有機質從11.5g/kg增加到19.12g/kg,增加66.3%;全氮從0.75g/kg增加到0.89g/kg,增加了18.7%;堿解氮從69mg/kg增加到95.97mg/kg,增加了39.1%;速效磷從4.5mg/kg增加到19.04mg/kg,增加了323%;速效鉀128mg/kg下降為116mg/kg,下降9.4%。在土壤普查后的三十年來,增加的養分指標有土壤有機質、土壤全氮、土壤堿解氮、土壤速效磷,只有土壤速效鉀略有下降。在95個土樣中,土壤有機質增加的有66個樣點,占69.5%;土壤全氮增加的有57個樣點,占60%,土壤堿解氮增加的有71個樣點,占74.7%;速效磷增加的有93個樣點,占97.9%;土壤速效鉀在可比的84個樣點中有61個樣點略有下降,占72.6%。
1.1 土壤有機質增加。一方面,由于化肥的施用量增加,使農作物的生物產量增加,留在土壤中的植物殘體增加;其次隨著機械化程度提高,農作物秸桿直接還田面積逐年增大,促進了土壤有機質提升。
1.2 土壤全氮的增長量較小而堿解氮的增長卻較大。這主要是由于氮素化肥施用量較大引起的。據調查分析,三十年中化肥的施用總量增長幅度較大,而農產品產量的增長速度低于化肥施用量的增長速度,而化肥施用量卻呈穩步增長的趨勢,化肥施用量中氮素化肥的比重也很大,這幾年隨著配方技術的推廣,化肥施用的氮磷比例漸趨合理,但施入土壤中磷元素的固定作用較強,而速效氮素在土壤中的存留相對較多。
1.3 土壤中速效磷增加幅度較大。其原因主要是贊皇縣農戶對磷肥增產的認識提高導致磷肥普遍施用;高磷氮合肥的大量使用。
1.4 速效鉀略有下降。1980年土壤普查時,贊皇縣多屬富鉀土壤,從農業部門到農民都不重視施用鉀肥,近年來隨著農業生產條件改善,農作物產量越來越高,土壤速效鉀較土壤普查時下降16mg/kg,原因是氮磷化肥的普遍應用,農作物產量較高,收獲物從土壤中攜走的鉀素增多,另外一個原因是耕作次數減少,多數由過去的年耕翻2~3次減少到1次,土壤不易熟化,難以釋放出更多的活性鉀素,市場上的鉀素化肥極少,有時甚至沒有鉀肥,歸還土壤的鉀素大大低于攜走的量,難以維持進出平衡,其次鉀素價格較貴,農民不愿意大額投入,使土壤中速效鉀下降。
針對上述情況,我們采取穩氮控磷補鉀的措施,根據不同作物制定不同的施肥配方,實現平衡施肥,以提高農業生產的經濟效益和農產品的產量。
在耕作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增加有機肥的施用量,提倡機械收獲,擴大秸桿直接還田面積,杜絕焚燒秸桿現象,提高土壤有機質的含量,這不僅可為土壤全面的增加養分,還可為土壤微生物提供能源物質,促進微生物的活動和土壤腐質的形成,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狀,提高通透性和保水保肥能力,協調水、肥、氣、熱等肥力因素,為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
科學施用化肥,全面推廣配方施肥技術,避免盲目施肥,提高氮、鉀肥的比例。還應提倡精耕細作,增加耕翻次數,以利土壤熟化,增加土壤鉀素的釋放量。
為了實現科技興農的目標,我們農技部門應加強對農業科技的指導,充分發揮科技人員的示范帶動作用,廣泛開展宣傳和培訓工作,提高農民群眾的素質,盡快使耕地養分調查成果應用于生產實踐,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滿足社會及經濟發展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