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新時代背景下,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進行了分析,在準確把握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基礎上,從新時代高職物聯網專業人才培養的需求、目前高職物聯網專業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并結合我院物聯網專業人才培養的情況,對新時代如何推進高職物聯網專業人才培養進行了探討和研究。
關鍵詞:物聯網;人才培養;高職
一、概述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國穩定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總體上實現小康,不久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同時,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顯著提高,社會生產能力在很多方面進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問題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這已經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同時報告中明確了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加強應用基礎研究,拓展實施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為建設科技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網絡強國、交通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提供有力支撐。
物聯網,是“物與物相連的互聯網”,即通過射頻識別、傳感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將任何物品與互聯網相連接起來形成的巨大的網絡,從而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物聯網把新一代信息技術充分運用在各行業中,與現有通信網結合,使得人類可以更加精細和動態的方式管理生產和生活,達到“智慧”狀態,如目前已得到大力發展和廣泛應用的智慧穿戴、智慧物流、智慧交通、智慧家居、智慧醫療、智慧城市等領域。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給人民的生活帶來了便捷,如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移動支付、ETC、共享單車、繽果盒子無人超市等都是物聯網的典型應用。由此可見,發展物聯網產業,是實現數字中國、智慧社會的需要,也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的有效途徑。
二、高職物聯網專業人才需求及培養現狀
物聯網作為信息技術的典型代表,在全國范圍內呈現加速發展的態勢。以物聯網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向融合化、智能化、創新化方向發展,對物聯網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大量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目前,上百所高職高專院校設置了物聯網專業。盡管高職院校開辦物聯網專業的熱情高漲,但物聯網專業的教學改革與研究剛剛起步,在人才培養中存在一些問題:一是開設物聯網專業沒有緊貼物聯網行業和企業的人才需求,不同程度存在職業教育和企業需求相脫節的問題;二是學校的專任教師缺乏物聯網應用技術的實踐經歷和能力;三是部分高職院校雖然和物聯網企業進行了合作,但停留在較淺的層面,并未從深層次建立起可行的校企合作長效機制。
由此可見,物聯網產業雖發展迅猛,但一方面人才缺口較大,另一方面物聯網專業人才培養不理想。面對這一現狀,我院物聯網專業人才培養探索出有效和科學的模式,為地方經濟轉型升級、產業結構調整提供人才支撐服務。
三、我院物聯網專業人才培養
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是重慶市骨干專業,圍繞物聯網產業,與相關企業緊密合作,通過優勢互補、資源共享、雙贏共進的方式,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制訂了以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為目標的培養方案;構建以職業能力為本位、以崗位技能為主線的模塊化專業課程體系;建立滿足基本技能訓練、項目導向生產性實訓和頂崗實習的校內外實訓基地及運行管理機制;探索建立了校企深度合作的長效機制,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服務了區域經濟發展。
1.建立深度校企融合機制。我院與新大陸科技公司共建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新大陸物聯網學院,與中移物聯網公司、華為公司等在人才培養、課程資源建設、師資建設、學生實習實訓等方面開展深度校企合作,促進產教融合。同時邀請行業及企業專家成立物聯網專業指導委員會,為專業發展把握方向,并參與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實現企業行業與學校培養的高度銜接。
2.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按照“校企對接、工學結合、課崗融通”的人才培養目標進行建設。努力實現行業發展發展與專業辦學對接、企業崗位與課程對接、企業文化與學生素質對接、企業評價與學生考核對接。此外,在新大陸物聯網學院中,積極推行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通過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提高學生崗位技能和適應行業企業崗位技能要求,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3.改革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與企業合作建立新的課程體系,課程內容以崗位需求確定,并與相關職業標準對接。與行業企業、協會學會合作開發校本課程,制訂體現職業崗位能力需要的課程標準,使專業培養目標的核心課程與行業、企業、職業崗位能力緊密銜接。
4.打造“雙師雙能型”專業教學團隊。通過學校老師走入企業,提供技術支持并學習實踐經驗及邀請企業高管、高級工程師等進入課堂,承擔專業課程的授課工作,促進學校、教師、學徒的共同發展和特色發展。同時建設物聯網大師工作室,引領專業建設。
5.校企合作共建實訓基地。根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以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為主線,設有物聯網綜合實訓室、物聯網智能家居實訓校、RFID實訓室等校內實訓室。此外,學校與中移物聯網有限公司、重慶中陸承大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合作共建穩定的校外實訓基地,滿足了學生校外頂崗實習及教師企業實踐需要。
6.增強社會服務能力。利用物聯網校企合作的人才優勢,混合所有制學院的體制優勢,立足江津,輻射重慶,面向西南,促進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全方位融合,配合重慶市江津區建成全市重要的現代制造業基地,推進傳統產業向“互聯網+”、智能制造轉型升級。
四、結語
發展物聯網產業,是實現數字中國、智慧社會的需要,也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的有效途徑。培養符合時代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還需要更多地研究、探討和實踐、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即十九大報告).2017.
[2]舒松,喻會.高職物聯網專業建設初探[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2(01).
[3]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重慶市戰略性新興產業人才需求指導目錄(2016-2020)[Z].2016.
[4]陳寧.基于校企深度融合的高職物聯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2015(04).
作者簡介:張麗(1981-),女,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物聯網教學團隊教師,工學碩士,講師、工程師,主要從事物聯網應用技術、電子信息技術專業的教學和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