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沙沙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和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信息技術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應用為更好地體現師生互動,為培養和發展學生主體性和創造力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和交流平臺,有助于實現以學生為教學的根本,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創新能力,打造高效課堂。
關鍵詞:信息化;高中政治;課堂教學
在全世界因信息技術的發展而變為“地球村”的新時代下,高中政治課教學的改革勢在必行。如何把學生眼中說大話說空話的課上得生動,新穎、有趣味,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的整合更讓高中政治的課堂教學煥發生機。
一、課改為信息技術在高中政治課堂的應用提供了平臺
新課程的改革,高中政治在教材編排上最直接的體現是現在分為“經濟生活”“文化生活”“政治生活”“生活與哲學”四大模塊。教師以往在教學中一味給學生灌輸現成的理論知識,課堂氛圍沉悶,沒有生命力。即使是使用多媒體課件,也是干枯地羅列知識點,而很少有圖片、音頻和視頻這些內容。而用好信息技術可以更加豐富學生的想象空間,使思想政治課更直觀化。如在經濟常識教學中,就如何建立健康的消費心理,如何在消費過程中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在市場經濟中如何尋求就業途徑與創業方式、如何處理勞動糾紛等。為讓學生體會到政治課不是“假大空”的口號式教育,而是實在有用的學科,讓學生感到政治課也是可信、可受、可用的。這樣,在教學中就有了更多的機會和共鳴點,適時為學生展示與教材內容相關的多媒體資料,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收到較好的效果,也真正體現多媒體的作用。
二、信息技術的應用為高中政治課堂的優質發展提供平臺
課改后政治教師在授課時,大都可以輕松地運用多媒體教學將教材知識和學生周圍的生活,當時當地的風土人情等緊密聯系起來,讓教材的知識很好的融入到學生生活社會實際當中去。對課堂起到升華的目的,從而優化課堂,避免因課件的“花哨”而喧賓奪主。
(一) 新課改中多媒體對知識的結論起了推導作用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引人入勝的新課導入,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教學目標的完成奠定堅實的基礎。現代信息技術為政治課堂教學有力地提供圖片、動畫、聲音、視頻等技術手段,教師可精心選取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典型素材制作成服務于教學的輔助材料,以生動活潑、新穎獨特、簡明扼要、易于接受、符合時代特點的方式應用于課堂教學,使學生能進入教有“入木三分”,學有“一點就悟”的意境。這不全在教師對情境的精制上,還在于是否用得恰當。例如,我們在講授“投資理財的選擇”時。通過多媒體展現存折、存單,明確定期與活期的區別;展示股票和不同的債券,從感性上升到理性,找到各自的優勢與劣勢,總結出投資理財的原則。通過這個情境的設置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最終讓學生認識到如何進行投資理財。這樣,直觀、形象、生動的導入,激發了學生的思維,避免了單憑教師“獨白”的平淡開頭,同時為學生探究埋下了伏筆。可見巧設情境,以情激趣,能將學生引入自主學習環境,提高學生認知能力,點燃求知欲望。
(二)利用信息技術的優點為學生學習提供平臺
教師的良好引導一旦抓住了學生的心,打開了他們的求知欲望,課堂的優化就不難實現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及時導航,給學生提供一個自主學習和探究的平臺。
1.首先,給學生豐富的素材,發揮信息技術時代的優勢,使四十五分鐘的課堂更有效率,同時,滿足學生不同學習層次的需要。
在講述“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之前,我們播放如四大發明在內的傳統文化的圖像,讓學生討論“中華文化在發展的過程中體現出哪些點?”。利用多媒體的信息引導學生感悟,體會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學習政治生活的“和平與發展”時運用多媒體播放電影片斷。其中有五十年代的朝鮮戰爭、六十年代的美國雇傭軍入侵古巴的戰爭、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的越南戰爭、七十年代的埃及、敘利亞戰爭、八十年代美國挑起的地中海戰爭、九十年代的科索沃戰爭、新世紀的伊拉克戰爭。通過電影片斷中慘厲的場面進行思想教育,讓學生痛惡戰爭,然后讓學生談對戰爭的感想,和平的。教師和學生一起分析“能夠維護世界總體和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同時播放音樂《讓世界充滿愛》,在播放音樂的同時,播放科威特戰爭引起的難民潮的電影片段,讓學生為失去家園的人們感到悲憤。激發學生的正義感、同情心和愛心,從中引出教學內容——“發展問題”。
2.其次,教師應給學生學習的導向
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我通常以問題的形式引路,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誘導學生的思維。如在學習“從整體上把握事物的聯系”時,在學生了解了整體與部分的含義和兩者之間的聯系、區別后。在屏幕上展示鐘表的零件圖形,向學生介紹,這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一種東西的零部件,讓學生進行聯想,猜一猜這是一種什么東西?學生對這些圖形感到陌生,也十分好奇,便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進行聯想,隨即進行了激烈的爭論,課堂氣氛很活躍。這時,我及時展示了這些圖形組成整體后的形狀:鐘表。我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有些同學認為,整體是由部分組成的,所以整體的功能等于各部分功能之和。你認同這種觀點嗎?在學生充分討論的過程中得出答案。
使用現代信息技術,利用豐富而恰當的素材,為學生創造了一種親臨其境的問題情景,更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創新思維。同時計算機能及時對學生的思考結果給予評價,并將正確的信息和答案反饋,這樣既能使學生積極參與不斷的問題求索之中,又能獲得成功后的喜悅和自信。通過不斷地享受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生為課堂留下的是“優質”與“高效”。提升了對知識的理解與解題的能力。
新課程改革之后,高中政治學科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成為教學過程中一個新的學習模式和研究方向。在運用信息技術手段組織課堂教學時,要把握好多媒體的使用時機,正確處理多媒體和粉筆、黑板、普通教具、語言表達之間的關系。教師在教授新課之前更應下大功夫進行資料的篩選,整理,讓信息技術手段在課堂教學中用在刀刃上,為政治課程的改革和發展起到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