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雅萍
摘要:在小學教學中,音樂教學是必不可少的。合唱是小學音樂課堂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每個學生音樂感覺的訓練都有重要意義。合唱可以提高學生音樂能力,所以在小學,合唱受到了重視。很多學校會開展一些合唱比賽、合唱表演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目的。新課標對于小學音樂教學有了新的要求。目前的小學音樂教學是以訓練固定曲目為主,教師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學手段,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對于音樂的感知能力。
關鍵詞: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
合唱可以提高學生音樂能力,所以在小學,合唱受到了重視。很多學校會開展一些合唱比賽、合唱表演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目的。每個學生的學習背景不同,所以音樂基礎參差不齊。教師要保持良好的教學心態,采用更多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們進入美妙的音樂世界。如何才能有效地進行合唱課堂教學?筆者結合自身經驗談一些見解。
一、學會聆聽,夯實小學合唱教學基礎
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一切與音樂有關的藝術行為離不開耳朵。在合唱教學中,所有活動依賴耳朵,只有運用“聽”這項能力,才能完成教學任務。
學生要經常聽歌曲的范唱,只有多聽范唱才能體會到歌曲表達的情感。教師要指導學生不僅要聽出情感,也要聽出其中的音調、音色、和聲,這樣才能為學生的合唱打好基礎。教師要經常引導學生多聽旋律走向,把感性的體驗與理性的分析相結合,幫助學生把握歌曲的情感表達。在練習合唱中,聆聽彼此的聲音同樣重要。要通過聆聽彼此的聲音調整和控制自己的聲音,尋求聲音的共性,對情感的表達達到統一。不統一的情感表達只會讓歌曲失去靈魂。學會聆聽的目的還有取長補短,取其他聲音之所長,補自己聲音之所短。每個人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讓學生在學習中成長。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有著自己的唱歌特點,在這個時候,“聽”顯得極其重要。教師要教導學生有層次、有目的地“聽”,這樣學生才能感覺到歌曲的美之所在。
二、熟悉演奏,優化小學合唱教學過程
合唱需要的樂器有很多,良好的樂器運用也能為合唱服務。小學生五六年級時,有了一定的動手能力,可以適當把豎笛等樂器引用到教學中來。它有固定音高的作用,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樂曲的旋律。學生在學習歌曲時,首先要熟悉的就是歌曲的旋律,跟緊旋律才能把歌曲表達的內容發揮得淋漓盡致。學生起初可以跟緊旋律輕哼,老師檢查是否有跑調的情況。然后,教師讓一名學生進行豎笛吹奏,其他學生跟唱。吹奏豎笛的學生輪流上場,讓每一位學生都有體驗的機會,不可厚此薄彼。
學生初次接觸一首歌曲,肯定無法完全掌握歌曲的音高、音色,難免會出現跑調、節奏不穩等情況。老師可以先教導學生從豎笛的吹奏做起。利用豎笛的特性,很多音準難點自然可以迎刃而解。良好的教學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
三、創新編排,提升小學合唱教學效果
學生在熟悉歌詞的時候可以先用讀的方式,從感知、聽覺上習慣歌曲。然后進行師生之間的輪唱,教師幫助學生穩定歌唱時的音調。很多低年級音樂教材上的歌曲是節奏明朗、旋律輕快、曲調優美的。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把歌曲改編成簡單的合唱曲,用于對于學生合唱的訓練。學生也要盡可能多地參與到歌曲的改編中,提高創新能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創造出流暢、和諧、形象的歌曲對學生的學習也極大的鼓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給予學生一定的表現空間,可以引導學生自主創造一些優美的曲調,讓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來,激發學生的創造欲望,每個學生的創造力都是無窮的,教師要做的,就是稍加引導,讓每一位學生都有表現的機會。
四、善于評價,做好小學合唱教學鼓勵
在合唱過程中,每個學生的表現是不同的。教師要對每一位學生都保持信任,與學生站在同一高度,盡量尋找學生的優點。要想了解學生們的具體情況,就要深入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每個人都是渴望被認同的,特別是一些年級較高的學生。教師要鼓勵每一個學生,鼓勵也是一種評價。但是,鼓勵并不是贊同,教師要在肯定的基礎上給予學生一些建設性的意見。
小學生有較強的自尊心,教師在教學同時要考慮到每個學生的感受,給予他們肯定。此外,也可以采用一些多元化的評價方式。例如,把學生們的合唱聲音錄制下來,讓學生們和范唱對比,自己尋找不同的地方,進行改進。教師通過比較,給予學生一定的意見,提升學生的合唱能力。
在小學音樂課堂開展合唱教學,需要教師掌握豐富的合唱知識。教師在教導學生的同時要豐富自己,還需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和有效的教學策略。在教學中,注重實踐和教學細節,從點滴入手,重視學生學習的每個階段。對于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全方位地開發學生合唱能力。運用不同的表現形式,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促進合唱教學。豐富合唱的表現形式,讓教學不再枯燥。讓每個學生都有良好的學習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