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鵬
摘要:數字圖書館是融合現代計算機技術、大數據技術、電子技術發展形成的一種智能圖書館,是在傳統圖書館紙質文獻資源獲取、利用、加工、獲取的基礎上綜合電子文獻、數字資源的信息服務機構。可以說,數字圖書館的出現在形式、機制上突破了傳統圖書館的限制,以更為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務方式贏得了用戶的青睞。鑒于此,本文就數字圖書館的給傳統圖書館帶來的影響展開詳細探討,并提出具體的研究思路,以供廣大讀者借鑒。
關鍵詞:數字圖書館;傳統圖書館;問題研究
一、數字圖書館的概念及定義
數字圖書館是以傳統紙質文獻為資源基礎,依靠信息網絡技術發展形成的智能型圖書館,它以高密度數字化存儲介質為信息服務中心,以社會科學網絡作為信息傳播途徑,根據用戶需求,快速匹配資源,為用戶提供優質高效的信息共享服務。數字圖書館的發展,延伸了傳統圖書館的服務職能,對信息搜集、存儲、利用、轉換、以計算機服務系統可識別的文件形式存儲信息資源,在后臺建立快速檢索搜尋系統,能夠根據多種語言的形式為遠程用戶快速的匹配文獻。數字圖書館是集知識信息服務和網絡傳輸于一體的智能化服務中心,在傳統圖書館的數據服務方面有所突破,形成了新的服務模式。
(一)圖書文獻資源數字化存儲
數字圖書館中的數據資源,不論是圖片、影像資源、還是紙質文獻,都以數字化的方式進行保存,以數據庫為存儲中心,不僅信息儲量巨大,而且為圖書館節省了大批的存儲費用,具有低成本的特點。數字化是數字圖書館的主要形式,且貫穿在數字圖書館整個管理流程中,它主要通過信息網絡搜集各種數據信息,以數據資源可視化的方式向用戶呈現出來,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
(二)圖書資源數據共享化
只要是網絡用戶,借助網絡終端,不分地域、年齡都可借助數字圖書館終端服務系統進入到網絡數字圖書館中,可以共享網絡數據資源,利用檢索工具,根據自身需求,快速檢索數據。
(三)數據資源管理自由化
在數字圖書館服務中,用戶可以不受時間地點限制,可以在網上自由的下載數據資源。這種服務方式能給用戶帶來極大的便捷。數字圖書館也可以針對用戶的不同需求開展全方位、多元化的信息服務、信息存儲及管理,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更為自由,與傳統圖書館形成互補性優勢,可以突出對某一地域或是某一時間節點的信息進行搜集和整理,有著較高的信息共享效率和更大的自由分配程度。
二、傳統圖書館
傳統圖書館是指擁有很多實體藏書的實體信息服務機構,可以為讀者提供多種信息決策選擇。它主要定位于社會信息服務,有著完善的信息服務體系和文化設施,有著較大規模的實體藏書,是一個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體機構。
(一)傳統圖書館的特點
傳統圖書館擁有較大規模的用戶讀者群,讀者不需要借助任何閱讀工具,可自行到實體機構中有選擇的讀書。讀者數量的多少是傳統圖書館存在發展的必要基礎,也是衡量圖書館服務水平的重要指標。傳統圖書館為讀者提供閱讀空間,服務方式既可以開展讀者交流活動,也可以是學術講座。傳統圖書館借閱較為方便,使用條件較低,不需借助任何的外物,用戶可直接借閱實體書籍。傳統圖書館資源主要讀者擁有使用權,不需要借助任何設備,讀者可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閱讀,這種服務方式可滿足大多數用戶的需求。以紙質資源為基礎的傳統圖書館發展傳承了近百年,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長期以來,人們一直習慣使用紙質圖書進行閱讀,受到閱讀習慣的影響,即使在信息社會大多數讀者也傾向使用紙質資源進行閱讀。
(二)傳統圖書館存在的主要缺陷
傳統圖書館在自身發展中也存在著不足,主要表現在占用面積過大,藏書豐富但是受地域限制較多,無法為用戶和讀者提供更為便捷的服務選擇。傳統圖書館以印刷型文獻為主,載體體積大、占用空間大、儲存工具數量眾多,而信息存儲量卻極為有限。其次是傳統圖書館的開放有嚴格的規定,讀者受時間、地域等因素限制,獲取信息方式單一。同時傳統紙質文獻資源采編時間較長,大量珍貴文獻分散保存,不利于形成集中化的數據資源利用優勢,無法滿足讀者數據共享的需要。
(三)數字圖書館與傳統圖書館存在的聯系
不管是傳統圖書館,還是數字圖書館,都是社會信息服務機構,以服務讀者,服務用戶作為存在的目的和基礎。同時,數字圖書館和傳統圖書館都以信息的搜集、整理、編目、儲存、檢索、傳遞為核心和主要任務的。建設數字圖書館離不開傳統圖書館紙質資源文獻的支撐,沒有傳統圖書館大量普通紙質文獻的支撐,即使數字圖書館再有特色,也不能滿足廣大用戶的個性化選擇。數字圖書館的產生、發展是傳統圖書館功能的延伸。數字圖書館的出現為傳統圖書館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打破了傳統圖書館的時空地域限制,充分發揮了圖書館的教育、信息服務職能,解決了傳統圖書館在大規模館藏資源利用和開發方面存在的問題。因此,傳統圖書館應加快數字化建設進程,全面發揮技術、資源優勢,結合用戶的信息化選擇,建立一體化的信息服務機制。
三、數字圖書館對傳統圖書館的影響
從目前數字圖書館的發展模式來看,數字圖書館延伸和拓展了傳統圖書館的信息服務職能。數字圖書館出現的目的是以用戶為中心,全面實現資源共享,促進科學數據資源快速流通。一方面,數字圖書館的出現使傳統圖書館的服務功能向網絡化、遠程信息檢索、聯機服務等方面擴展,另外一方面,數字圖書館讓傳統圖書館的信息服務效率得到全面提升,形成了集中化的信息服務優勢,能全方位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其次數字圖書館是傳統圖書館在信息技術引領下發展的必然結果。傳統圖書館主要以紙質文獻收藏和圖書借閱服務為主,隨著圖書文獻資源規模的不斷擴大,圖書館原有的存儲空間已經難以滿足信息資源存儲的需要,而且原有的服務模式也無法針對用戶的個性化選擇提供精準的服務對接。
綜上所述,數字圖書館是在傳統圖書館及館藏資源基礎上發展形成的信息化產物,是信息技術在圖書服務領域應用的必然結果。數字圖書館和傳統圖書館之間存在著相互依存、相互輔助、優勢互補的關系。因此,在未來發展中,數字圖書館與傳統圖書館應是社會信息服務機制中優勢互補的兩種信息共享模式,為用戶提供高效優質的信息服務。
參考文獻:
[1]徐妹,張雪艷.數字圖書館技術生態協同演化機制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 2014(07):24-28
[2]惠艷.數字圖書館技術和人文融合探微[J].黑龍江史志. 2009(11):33-35
[3]陳培禮,宋靜文.論數字圖書館技術化和人文化的融合[J].中州大學學報. 2008(06):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