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超慧
摘要:小學生由于認知能力和智力水平還沒有發育完全,所以小學階段的古詩還處于初級階段,容易被學生所理解,多數較為具體,容易讓學生感知到其中的意境之美,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古詩教學可以讓學生們感知到古詩當中蘊藏的傳統文化魅力,從而感受到文學之美,提升小學生的文學素養和綜合素質。
關鍵詞:語文;古詩教學;美育教學
我國傳統文化擁有五千年源遠流長的歷史,其中古詩詞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和結晶,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對古詩教學予以重視,從而讓中華傳統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承與發展,幫助小學生從中感知文學魅力,并且提升小學生的文學審美能力和全面素質。
一、當前小學語文古詩課堂美育教學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教學模式過于簡單
古詩的語言有著古漢語的簡短之美,并且擁有意境之美,有著其獨特的特點,教師在教學時由于古詩的古典性,所以教師也習慣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開展古詩教學,小學生由于理解能力較差,所以無法快速感知古詩的意境之美和語言當中包含的魅力,所以教師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更加無法投入到古詩學習當中,感到古詩學習枯燥乏味,教師由于習慣也無法感知到學生的這種心理狀態和情感體驗,單純的將古詩的古語言拆分成現代漢語逐字講解,導致古詩的魅力無法完全展現出來,學生逐漸喪失古詩的學習興趣[1]。
(二)小學語文故事課堂美育教學時間不足
隨著新課程標準改革的推進,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古詩占據了更大的學習空間,大約占整體的百分之三十左右。但是由于古詩的語言較為簡練,所以雖然占據的課程多,但是字數較少,所以教師在教導學生學習古詩的時候無法予以重視,在教育古詩的時候將深刻的古詩和背后的背景故事以及其中的意境用一節課甚至不足一節課就將整首詩講解完成,導致學生們在學習階段囫圇吞棗,無法有效理解,對于古詩的教學更多的注重于古詩上下句的填寫和古詩翻譯上,沒有理解到古詩的深刻含義。小學生在經過教師指導學習古詩后僅僅是能夠將古詩熟練背誦出來,但是如果你問小學生這首詩為什么優美,小學生通常只能回答出較為官方的語言或者說不出來,導致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相違背[2]。
二、小學語文古詩教學的美育功能
(一)深化教學意境,培養學習興趣
小學生在小學階段還處于年幼階段,所以沒有較多的人生經驗和人生閱歷,并且認知能力和心理年齡也小,所以對于傳統文化的古詩提不起過多的學習興趣,教師應該通過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的改革來引導學生提升古詩的學習興趣,教師應該幫助小學生提升審美能力和古詩欣賞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想要有效探索古詩教學的美育探索,能夠將古詩詞的具體深層含義和語言運用方式使用情景教學等教學手段合理引導給學生,能夠幫助學生提升語言感知能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感知古詩的古典魅力和韻味。
(二)優化教學內容,提升學生想象力
小學語文課本的古詩內容主要由五言絕句或者七言絕句組成,所以相對較為簡單,但是這類古詩也方便理解,并且其中包含著很強的意境之美,并且擁有深刻的立意,能夠培養小學生的文學素養,并且消除小學生對于古詩的陌生感,吸引小學生學習古詩。在小學語文的古詩教學中,教師應該將古詩中的古典韻味保留下來,向學生們展示古詩的獨特魅力,幫助小學生理解古詩的深層次的含義,提升語文閱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創設情境幫助小學生散發自己的思維空間,提升自己的想象力,讓小學生對古詩產生興趣,主動接觸其它古詩[3]。
三、小學語文古詩教學的美育策略
(一)引導學生發現古詩之美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以學生作為主體,承擔好自己作為引導者應該承擔的責任,指引小學生在古詩學習過程中發現古詩的意境之美和語言之美,幫助小學生感知古詩的節奏和語感,教室們通過使用開展繪畫活動的方式,讓學生將自己想象中的古詩意境通過繪畫的形式展現出來,從而拉近古詩意境和學生之間的距離,消除古詩古漢語和學生之間的陌生感,感知古詩的魅力[4]。
(二)提升小學語文教師的綜合素養
為了讓小學的古詩教育能夠發揮自己的優勢,加強古詩魅力的散發,必須依靠教學指導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將古詩簡潔的語言之美具象化的感知,小學語文古詩雖然簡單,但是仍然蘊藏著極大的魅力,語文教師提高自己的綜合素養可以更好的引導學生們感知古詩當中蘊藏的魅力和美感,所以教師首先需要提升自己的文學素養才能更好的指導學生。
(三)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
小學的古詩課堂,不能由教師一直使用單一的教學模式進行古詩教學,使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從古板的古詩中感知到新的活力,從而產生學習積極性,將古詩中的美感充分的感知,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多次帶有感情的朗誦古詩,從而感知到古詩當中的公正魅力和情感體驗。另一方面可以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方式來引導學生們學習古詩,感知其中的魅力[5]。比如在教學《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時,教師可以通過現代化的教學模式,比如幻燈片形式,將古詩的意境通過圖片的形式展現給學生,并且配置一些相關的音樂,還可以從網絡上下載相關的短片,幫助學生們感知古詩當中蘊藏的魅力,身臨其境,從而更好的感知古詩當中的藝術魅力,教師通過適當的引導,比如介紹王維在創作這首詩的創作背景和王維的背景故事,從而幫助學生更好的感知這首古詩的創作意圖,幫助學生們深入理解這首詩的內在含義,并且通過將其中的關鍵詞等提取出來,讓學生們通過這些關鍵詞發散自己的想象空間,在提升學生基礎知識能力的同時,提升全方位能力的發展。
四、結束語
我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其中古詩作為傳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必須要充分保留并且傳承下去,讓學生們加深古詩學習深度,教師也應該對古詩教學給予更多的重視,更好的引導學生們學習古詩,從而實現在古詩教學中提升美育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張歆沂,楊其勇.新課標下的小學語文古詩課堂美育探究[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5,29(9):89-92,110
[2]田彩虹.關于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滲透美育教學的探討[J].小作家選刊,2017(24):101
[3]張輝軍.小學語文古詩教學的美育探索研究[J].小作家選刊,2017(7):66-67
[4]李瑜.關于小學語文課程中古詩教學的美育探討[J].成才之路,2014(17):19
[5]朱建翔.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的美育引導[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