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菁菁 劉奕
摘要:本文論述了教材改革對于提高職業教育質量的重要性,提出教材的創新與改革要符合專業特點。如何積極推進教材創新改革,以及闡述了以教材創新建設為載體,創新中職人才培養模式的途徑。
關鍵詞:教材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中職
2018年3月,隨著兩會的隆重召開,在今年的教育工作中,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今年我國教育事業的主旋律——“發展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在這個總目標定位的基礎上,對于職業教育,則提出了支持社會力量舉辦職業教育的新思路。只有高質量的職業教育,才能夠讓學生學有所長,獲得受人尊敬的待遇和地位,才能真正地發展職業教育。
教學是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務,而教材是教育教學的基礎。一本優秀的教材起著承擔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重任,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專業素養的保障。好的教材 是確定教育教學模式、設計教學環節、遴選教學方法的主要依據。為滿足現代化社會對人才培養的需要,努力推進教材的創新工作,花精力開發和實踐出符合中職學生特色的教學用書,使得職業教育的針對性和時效性不斷與時俱進,是對2018年兩會精神的深入貫徹。
將中職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專業特色相結合的同時,推進教材的創新工作,開發和實踐出一系列符合中職學生特點的教學用書,即實現了中職教材創新與人才培養掛鉤的目的。作為教學質量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對教材的建設工作既是課程改革的依據,更承載著人才培養創新的重任。
一、正確定位受教育者的學習特點和職業培養目標。
作為一名中職教師,正確定位受教育者的學習特點是教材改革的關鍵。人們普遍認為職校生是后進生,學習態度不端正、缺乏好的學習習慣、對理論知識的學習提不起興趣。因此教師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必須注意理論結合實際,提高教學內容的生動性,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中職教育工作的實施中,實踐教學應為一大特色,實踐證明,學生對實踐環節的學習興趣普遍高于理論課的學習,我們應該從加大實踐教學力度為切入點,激發并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中職學校以培養技能型人才為己任。我們培養的學生首先應當愛國,具備基本的專業素養和創新精神;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識和熟練的職業技能;具有健康的體魄和心理素質;具備基本的審美,總之,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就是培養適應現代化生產、管理、服務需要的各級技能型人才。
二、教材的創新須符合不同專業的特色
職教是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其課程設置應打破理論教授的常規。以我校機電專業基礎課程《數字電子技術》為例,傳統教材通常按章節進行理論知識的學習,再集中地進行實踐教學,而以項目為依托的課程教學則以項目為單元,以任務的實施為教學載體。在教學內容上,傳統的教材在內容上往往是概念、術語、而項目式教學內容則是一系列工作任務。此外,在教學組織形式上,傳統課堂是學生臺下坐,教師臺上講,而在項目教學的課堂上,學生分組練習,圍繞學習項目,教師示范,學生動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學生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角,而教師則充當引導者。學生在進行實踐性學習、知識應用的過程中學習知識、掌握技能,實現“做中學”。
采用一本優秀的教材是實現這一教學組織形式有力的保障,是設計教學環節、遴選教學方法和確定教學模式的主要依據。這就需要一批從事一線實踐教學的教師且用于創新的教師,從實踐中摸索和總結方法,合理選取教學內容,不斷總結經驗,開發出適應時代需求的創新教材,使教學工作事半功倍。
三、積極推進教材創新改革
積極推進教材創新,鼓勵教師結合教學經驗,學生的接受能力、在長期的實踐中開發一系列順應時代發展、學生能力提高的創新教材,從而進一步提高中職教育的教學質量。學校和相關部門應營造這一改革的氛圍, 廣泛宣傳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典型案例、創新思路及經驗、學生成才典型案例,進一步明確方向,堅定信念、匯聚力量,引導社會對于人才觀念的轉變。弘揚勞動者光榮、技能人才寶貴、創新偉大的風尚,營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社會環境,讓每個勞動者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對于特色教材的使用,應該大力推廣,做好宣傳工作,樹立通過特色教材培養人才的優秀質案例并加以提倡,大范圍內宣傳特色教材的典型,組織相關教師加強學習,努力營造創新教材培養人才的良好氛圍,積極推進教材的創新。
四、以教材創新建設為載體,創新中職人才培養模式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實行“學做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已成為當前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趨勢。教材不但是體現職教特色的知識載體,也是實施教育教學的工具,關系到中職教育能否為培養出合格的技能型人才。中職院校應以教材創新建設為載體,通過對教材的大膽改革和創新,從而引領教育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改革,最終實現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使得偏重于靜態的教材形式,轉化為以動態化、模塊化、項目化等適合情境教學的教材形式,達到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的目的。
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依托于創新教材,采用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等開放性的教學模式。在開放教育趨勢下,新型的中職教材需要在內容、形式、方法、場景設計上最大程度地滿足開放性的教學需要,尤其是要不斷編撰補充教材、更新相適應的教具,以達到與時俱進。
參考文獻:
[1]郭英英,劉洋.工業4.0背景下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8(04):45-48.
[2]王啟航.對中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探索與實踐[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7(22):16.
[3]宋晨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J/OL].中國培訓:1[2018-05-17].
[4]李鳳榮,張志遠.職業教育機電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J].山東工業技術,2017(09):169.
作者簡介:鄭菁菁(1983.11—),女,安徽霍邱人,本科,講師,現單位安徽省汽車工業學校,研究方向:電工電子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