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豐源
摘要: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開始變得更自由、更靈活,學生也始終在愉快的狀態下積極地學習教學,這的確是我們數學教學改革的一個可喜變化。在參加工作的八年中,我有幸聆聽了許多優秀老師講課、聽課、評課,也走進了許多優秀教師的數學課堂。
關鍵詞:小學;數學;有效性
大家看到的課堂教學往往有兩種不同的場面:其一,每位老師都準備得十分充分,每一個環節都精心地設計,學生投入興趣盎然,教與學雙方都沉浸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氣氛中,課堂總體都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其二,則是另一種場面,教師枯燥乏味地講解,學生機械重復地做題,呆板的教法沉悶的課堂氣氛.學生木然置之,毫無反應,整個課堂猶如一潭死水。這是為什么呢同樣的教材、同樣的學生、同樣的40分鐘,為什么課堂教學效果卻不同呢?什么樣的數學課才是一節好的數學課?在新的教學理念下,怎樣才能真正上好一節數學課?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討論的話題,我結合聽課和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談談看法。
一、真心關愛學生,讓他們喜歡數學
在課堂上,每一個學生都希望引起教師的關注、尊重和賞識。如果教師能夠了解每個學生的特點以及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學習成績等,對他們形成恰如其分的期望,對學生保持積極的態度,就可能產生良好的自我實現的預言效應。在教學中,只有對學生熱愛、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因此,有時筆者會用一個親切的眼神、或者一個細微的動作和一句熱情的話語來縮短師生心靈間的差距,使我的學生獲得精神上的滿足。尤其是后進學生,對他們更是要少批評多鼓勵,從而建立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使學生產生愿意合作的欲望。
當然,學生喜歡數學也與教師的高超教學藝術有關系。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把學生當做學習的主人,使每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學有所得,讓每個學生都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樹立起學好數學的信心。
二、從生活經驗入手,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習熱情調動課堂氣氛
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是密切聯系的,教材中也給出了許多例子,教師要盡量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經驗入手引出學習內容,這樣學生樂于接受。也可以讓學生例舉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在教學中,為學生的學習活動創設和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讓他們的學習置于一種真實、優美、和諧的場景中,從而激發對學習的熱情。小學生有著好奇心、疑問心、愛美心強和活潑好動的特點。數學教師要從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分地發揮小學生非智力因素在學習中的作用,在課堂中創設出學與“玩”融為一體的教學方法,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三、培養學生專心傾聽和認真閱讀課本的好習慣
專心傾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前提,而興趣也是專心傾聽的根本。因此針對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控制能力差、精神集中不持久等特點,在課堂上,教師盡可能把枯燥乏味的單純的知識教學變得生動、有趣。教師上課時一定要精神飽滿,力求語言生動有趣,條理分明,使課堂引人入勝,使每個學生樂意聽。學生比較容易做到專心傾聽老師的語言,但是一旦指名發言或小組員討論發言時,大部分同學又會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擾,未能做到專心傾聽同學的發言。針對這一情況,我常常利用學生喜歡表現的年齡特點,讓他們都來做小老師,對發言的同學作一個評價,如說一說你認為發言的同學說得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你給他什么建議等。很多時候,都是由于這一環節,讓學生能夠做到堅持專心傾聽,并在專心聽講的基礎上,讓學生能更快更牢的掌握課堂知識,讓學生的語言和表達能力也得到更大的提高。
課本是學生獲得系統數學知識的主要源泉。在引導學生閱讀課本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方法、良好的思維習慣,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從閱讀教材中,通過分析、想象、概括、推理等有規律的思維活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記得在一次測驗中,其中一題目為:請在下面的方格紙中畫一個直角,再標出它的各部分名稱。對于后面一個問題有三分之一的同學未能完成,原因在于沒把題目讀完。由此可見培養學生認真閱讀的習慣是多么的重要。
四、通過表揚、鼓勵,讓學生體驗喜悅,延長學習的興趣
在各種不同的方式中,都可以直接提出與課本有關的問題或通過誘導的方式提出問題。及時地進行表揚與鼓勵,是提高學習興趣的重要方法。課堂教學中,要對同學們的熱情態度和取得的成績給予正確的評價和適當的鼓勵。如在講完一個概念后,讓學生復述,并回答概念的內涵和外延;講完一個例題后,讓學生歸納其解法,運用了哪些數學思想和方法。對于基礎差的學生,可以對他們多提一些基礎問題.讓他們有較多的鍛煉機會。
五、為學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時間
好的課堂教學應當是富于思考的,學生應當有更多的思考的余地。教師的責任更多的是為學生提供思考的機會,為學生留有思考的時間與空間。我們在提問學生的時候,有的學生回答不上來,老師們不要為了不浪費時間,很習慣地請另一個學生來回答,其實,如果讓這個回答不上來的學生有思考時間,或者老師有意識地啟發或提醒一下,這樣他會想得出來的,這就是教師把這個原本不會的學生由不會教到會的過程,這就起到了教師的“橋梁”作用,使得學生順利的到達“彼岸”。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而上好每一節數學課,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保證。教學質量如何,主要取決于在課堂上學生是否有學習的主動性。運用這些方法進行教學,可以使教學過程得到優化。與每位學生面對面的講解、批改和輔導,為形成相通、相融、充滿民主氛圍的寬敞自由的人際心理空間創造了條件。良好的心理氣氛勝過任何教育技能,感情的共鳴,信念的確定,行為的順應,目標的認同,達到教學活動的同頻共振,在教學這個復雜的雙邊活動中,學生是屬于決定地位的主體,誰贏得了學生,誰就贏得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