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幾年來,媒介融合趨勢愈加明顯,媒介競爭如火如荼,地方電視臺的生存壓力愈演愈烈。四屏的出現又使得地方電視臺改革迫在眉睫。面對各種挑戰,如何在這種激烈的媒介競爭環境下為自己尋得一條有效的生存發展之路,讓自身占有一席之地,這已經成為基層電視機構特別是地方電視臺的燃眉之急,為解決地方電視臺的生存發展問題,勢必要進行改革與創新。本文將分析地方電視臺存在的諸多問題及其原因,并為當今媒介環境下地方電視臺的發展提出建議。
關鍵詞:媒介融合;地方電視臺;新媒體
一、地方電視臺的困境
處在媒介融合的大趨勢下,地方電視媒體在央視、省級電視臺以及網絡媒體的重型擠壓下生存現狀不容樂觀。通常來說,縣域受眾最喜歡看的電視新聞是民生新聞,其次是科教新聞,接著是政治新聞。近幾年,各地方媒體都把新聞親近性作為主打招牌,希望貼近百姓的實際生活,報道喜聞樂見的新聞節目。農村當前經濟文化水平相對較低,他們所關注的重點依然是百姓的日常生活,以及一些和他們切身相關的事情,地方電視臺是最基層的媒體,是政府與群眾之間互相了解的橋梁,所以地方電視臺在做節目時更應該重視和強調地方化和民生化。對于地方電視臺來說,一般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資金不足。
在經營方面,電視臺的經濟來源主要靠財政撥款和廣告收入,地方電視臺自身受眾比較少、覆蓋面小,加之多數縣域經濟落后,依然保留著“大鍋飯”的傳統觀念,使得地方電視臺從業人員缺乏主動追求廣告創收的能力和意識。其次,地方臺的廣告收入少更別提進行改造所需要的基本資金了。另外在技術創新方面能力低、缺乏競爭力、市場風險高。縣電視臺由于是當地唯一的一家電視臺,沒有媒體與它競爭,所以缺乏活力與斗志,再加上創新投入少,技術創新能力明顯不足,導致節目效果差,也就沒有受眾喜歡看,進而吸引不了廣告商,沒有廣告費用,節目就無法徹底翻盤,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二)人才短缺。
人才的缺乏很大一方面是由于資金不足所導致的,很多縣城經濟發展緩慢,經濟效益一般,政府補貼少,這就使得電視臺很難留住人。福利待遇低是很大的一個原因,對于一些高學歷的專業人才來說在面對職業選擇的時候除了考慮工作地點,工資應該是首當其沖的了。高學歷的人才一般都會選擇大城市作為事業的起步點,選擇機會多,工資待遇好,工作環境好。小縣城公司企業少而小,工資也少,這就很難聘請到人才。
(三)內容資源醫乏。
一個平臺的內容播放是以這個平臺可以管轄范圍為基準的,中央電視臺的范圍是全世界性的,多數的新聞都是國內外的各個地方發生的重大事件,央視新聞可以說從來就不缺新聞。而地方電視臺的報道內容就很貧瘩了,一個縣里邊發生的事情本身就少,再加上人員有限,資金有限所以基本上不會報道其他地方的新聞。雖然一個縣市區的地域、人口有限,但是如果能激起每個人的新聞意識,讓大家把身邊事都及時傳達出去,我們的新聞就不用擔心沒有內容可報道了。
(四)受眾的接受度與參與度。
傳統意義上的受眾在接受信息時都是被動接受,很多時候并不能引起人們的共鳴,所以接受度就低。而現在受眾通過手機、iPad等參與傳播就好比在自助餐廳吃飯,受眾選擇什么樣的餐點可以隨心所欲,取得越多,消費的越多,自然對我們的產品的認可度就越高,那么接受度參與度也就越高。我們的地方電視臺本身不具備與各大衛視爭奪收視率的條件,在這全國各大媒體組成的豪華自助餐廳里,美味佳肴應有盡有,而地方電視臺這道小菜如果不別致一點,味道不獨特一點,是沒有辦法走進餐廳,接受各位餐客的選擇的。
二、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出路
地方電視臺推行社區化一來是大環境決定的,二來也是自身發展瓶頸導致的,推行改革在現階段迫在眉睫。
根據薄琥在《媒介社區化聚合》當中的闡述,“如今受眾在進行娛樂信息的選擇時比以往有了更多的選項,新的娛樂設備、娛樂平臺終端花樣百出,人們正逐步從傳統媒體走向新的娛樂終端。碎片化時代的到來,使得媒介環境發生改變,這些改變從我們生活的周邊環境的改變開始,科技的進步、社會的發展、受眾的無滿足需求還有政策法規的頒布都使得社區化聚合成為一種趨勢。”[1]社區化正以一種快速多樣的方式出現在大眾面前,對信息的消費方式的改變使得媒體社區化變得異常活躍。
2005年電通公司提出了一種全新的消費者行為分析模式AISAS,這其中兩個‘S——Search (搜索)、Share(分享)的出現,充分體現了人們生活方式和消費行為的改變。搜索在網絡開始后就已經大量出現,但是不能帶來共鳴,分享才真正意義上實現了信息的溝通與交流,而社區是讓有共同想法的人聚集在一起,媒介社區為受眾分享信息提供平臺。地方電視臺要推行社區化也是因為人們的信息消費模式的改變。人們不再局限于看電視,收取信息的方式正變得多樣化,所以說地方電視臺要推行社區化。
地方臺社區化模式因為從未實行過,所以沒有統一的標準,可以有以下幾個方式:在新聞內容的采集制作上可以采用“中央廚房”式,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實現信息的公用,提高效率,減少人員的浪費。在頻道的安排上可以增加信息導播臺,這個信息導播臺可提供各個電視臺的電視節目信息,同時將地方各行政單位的信息發布到電視上,不僅增加電視內容,也可以為受眾提供方便。另外鑒于現在大家人手一個手機,看電視機會少,尤其是在外邊的時候沒有電視不方便,地方臺就可以自辦微信公眾號或者以手機APP的形式幫助用戶了解信息,從而增加地方臺的業務,提高地方臺的存在感。通過閱讀量的多少以及用戶的反饋可以為電視臺提供訊息及時調整工作內容。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創新,計算機、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大眾化,人們已經跨入“多屏時代”。原本相互獨立的媒體也開始相互融合,媒體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作為強勢傳統媒體的電視,面對新興媒體和傳統媒體的雙面夾擊,更需要找到新的契機發展點。在媒介融合的大趨勢下,各項技術走到了一起,使得我們接受信息的方式更加多元化。在這種情況下,地方電視臺的處境就變得及其尷尬。達爾文曾說過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時代生存的準則就是必然淘汰落后的群體,面對一個快速發展的媒體新環境,地方電視臺的生存挑戰形勢依然嚴峻。
參考文獻:
[1]薄琥:《媒介社區化聚合》[M].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1年,第54頁
作者簡介:李芬芬,南昌大學2015級新聞學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