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勇
摘要:微信平臺是新形勢下引領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陣地,其中的微信群和朋友圈最具有代表性。在新媒體大環境中,建立基于微信平臺的大學生黨建“交互式傳播”模式,對高校黨建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關鍵詞:微信平臺;交互式傳播
一、高校網絡黨建平臺建設的必要性
信息化時代以互聯網和手機為代表的傳播媒介對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和思維方式起著重要的影響作用,也給高校黨建工作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微信平臺是新形勢下引領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陣地,其中的微信群和朋友圈是具有代表性的載體,其個性化、移動化、互動化等特點是傳統媒體無法比擬的,這也為大學生黨建工作創新提供難得的機遇。因此在新媒體大環境中建立基于微信平臺的大學生黨建“交互式傳播”模式,突破傳統的宣教灌輸傳播模式,加強大學生與黨建活動和教育的互動式體驗,調動大學生對于黨建工作的參與度、關注度,對高校黨建工作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二、微信與微信群、朋友圈的特點及優勢
微信群是微信重要的產品,在高校里指某個老師或學生根據某種需要,設立特定的主題如“閑置物品交換”、“英語學習”、“兼職工作”等作為群名,通過創建“二維碼”后讓大家掃描入群。在群聊中,大家通過相同愛好、需求等聚集在一起,圍繞彼此感興趣的話題展開互動和交流。
微信朋友圈指的是騰訊微信上的一個社交功能,用戶可以通過朋友圈發表文字、圖片和小視頻,同時可通過其他軟件將文章或音樂分享到朋友圈。用戶可以對好友新發的照片進行“評論”或“贊”,用戶只能看相同好友的評論或贊。
微信群和朋友圈作為自媒體平臺之一,可以發布文字、圖片、語音、視頻等多個類別內容,從而實現和特定群體的全方位溝通和互動,進而形成一種主流的線上線下微信互動方式,達到傳播目的。其作為一種新型的開放、多維度服務平臺,為思想政治教育傳播、交流、分享、互動、反饋等打破時空限制,成為一種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渠道。高校黨建工作者通過建立微信群和朋友圈來展示時事政治、思想理論、主題黨日等,讓溝通的形式更生動、直接、感性,對大學生群體有很強的吸引力,也迎合了他們的生活愛好和習慣。
三、“微信群”、“微信朋友圈”與大學生黨建工作交互傳播模式探析
交互式傳播的意義在于對傳統傳播模式的革新,由“點”對“面”的傳播模式切換到“點”對“點”、“多點互動”的傳播模式。每一個人和團隊都可作為傳播者參與到其中。在一定范圍內參與者和組織者擁有話語權,可以自主創造、發布消息,對發布的內容也可以自主控制,產生影響力。同時基于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的快速性和高效性,交互式的傳播模式擁有速度和靈活反饋的優勢,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收集大量數據信息。大家通過人際網絡詢問問題并找到可能的回復和答案。在微信群、微信朋友圈等傳播媒介上建立宣傳大學生黨建的互動平臺,可以有效解決“只傳不達”或“達而無應”等傳統傳播模式中遇到的問題。
以打造思想政治教育新品牌為目標,精心設計和建立“微信群”、“微信朋友圈”,全面整合所發布內容和推廣的活動,寓教于樂,利用主題教育活動、專業設計比賽、大學生創意集市、學風杯班級風采展示晚會等,為高校學生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和廣大學生提供一個集思想教育、管理、服務于一體的一站式平臺。通過微信群把有共同愛好興趣的大學生組織起來,把正能量的宣傳內容發布在各個微信群和微信朋友圈中,同時及時關注了解同學們的接受效果、意見反饋,并號召微信群里的同學積極轉發到朋友圈,形成良好的互動。這樣通過“微信朋友圈”與“微信群”的交互式傳播,實現了實時互動、多點融合,突破時空限制,對于構建公開公正、規范有效的黨建工作體系,實現黨建工作的精細化、高效化、人性化的服務,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及時發現了解學生思想動態,增加黨建工作的教育針對性
通過建立各種微信群,定期向同學們發送黨的知識、黨建信息、活動通知,更重要的是及時關注各個群里學生們的思想動態,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可以形象生動地通過多媒體技術,采用“交互式”傳播手段,達到對大學生時政教育與思想引領等工作中的預期效果,實現傳統黨建與網絡黨建教育的有機融合。同時讓他們積極轉發到微信朋友圈,擴大了傳播范圍和途徑,方便了學院黨委與學生黨員的溝通交流。
2.從同學們感興趣的話題入手,增加黨建工作的學習趣味性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新媒體帶給我們的信息越來越多元化、娛樂化、碎片化。傳統的“三會一課”制度和黨建教育形式越來越不符合新時代大學生接受信息的方式,我們的傳統教育模式勢必進行改變,以便適應新形勢下的高校黨建工作。
在微信群和朋友圈有意識地發起一些話題,從同學們感興趣的話題入手,增加黨建工作的學習趣味性。比如通過“是否設計北服校服”這個話題,從設計的款式和類別入手,引導大學生們樹立愛校、愛師、愛黨、愛國的榮譽感和自豪感,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3.傳播黨員和模范人物風采風貌和正能量信息,創新黨建工作的工作方式
配合北京市教工委“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尋找身邊的榜樣”活動,用大學生身邊具體、生動的榜樣激勵和教育學生,把首都高校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活動逐步引向深入。在各個微信群和朋友圈積極發布先進班集體評選、學風杯班級風采展示活動的相關消息,學生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可以帶頭發表、上傳相關圖片和視頻,并擴展到宿舍、班級和學院;以網絡的方式開展記錄這些積極向上的活動,利用微信群和朋友圈宣傳我身邊的榜樣,傳遞正能量。
在介紹相關活動節目、組織投票的同時,讓同學們認識到身邊優秀的同學和班級,激發他們的看齊意識,創新高校黨建工作的工作方式,
總之,通過建立以微信群和微信朋友圈為主的黨建網絡平臺,適應當下信息傳播的潮流和趨勢,適應高校95后、00后大學生接受信息的常態,有利于高校思政意識形態的傳播。高校黨建工作者只有認識到網絡意識形態陣地的重要性,深入分析其技術和特點,發揮黨建網絡平臺的積極效應,使其成為傳統黨建工作載體的有益補充,這樣黨的建設才能永葆生機和活力,黨員教育才能取得實效,不斷推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