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靖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進行,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適應當代的教育需求和宗旨,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設備為高中歷史教學帶來了新的發展方向,從過去注重書本知識,轉變為加強課程與學生生活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培養。教師要根據當前高中歷史教學生活化教學的實際情況和不足,制定完善高中歷史生活化教學的策略,提高高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高中歷史;生活化教學;有效性
一、高中歷史教學中生活化教學存在的不足
(一)課堂中的生活化體現不足
高中歷史是高考文綜的一門重要科目。教師為了提高升學率,在進行歷史教學時基本以應試為導向。教師的教案編制也以考試的范圍作為主要內容,力求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應試知識全部灌輸給學生。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成績,對于學生的要求更多的是死記硬背,讓學生將一些主要的歷史知識點記住,對于學生的興趣愛好培養并不是十分注重。歷史學科本身有很多豐富的內涵可以挖掘,但是課業的壓力和生活化理念的缺乏,使得教師和學生對于生活化教學涉及很少,歷史生活化教學難以落到實處。
(二)歷史教學生活化效果不佳
隨著新課改逐步實施,有些歷史教師在課堂中嘗試了生活化教學,但是學校和教師都反映效果并不理想,未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也未培養學生歷史學科的興趣。首先,大部分教師傾向于憑借過去多年的經驗去教學,而不愿意在新的教學方式上下工夫。有些教師在教學技能上的鉆研精神不夠,忽略了對生活化教學的研究和設計。其次,從學生的角度來說,多年的應試教育讓他們已經適應了灌輸式的學習方法,生活教學法對于課堂的參與度和集中程度要求較高,缺少教師正確引導的情況之下學生很難進入狀態。因此,在生活化教學方面,教師和學生這兩大主體的積極性都不是很高,參與意向很低。
(三)生活化教學與應試教育存在沖突
隨著高考競爭日益激烈,每個高中都想培養出一批尖子生。高一的課程安排基本上是高頻度的知識灌輸,而從高二就開始進行高考的第一輪復習,力求爭取更多時間備戰高考,無暇進行生活化教學。特別是對于歷史課程來說,高考測試的知識點非常繁多,需要大量的時間去記憶和背誦,更不可能有時間進行生活化教學的引導。從現實角度來看,在高考中取得優秀成績,既有利于學生今后的發展,又有利于學校良好口碑的建立。針對于應試教育的教學方式,對于學生和學校都有一定的益處,這也是很多學校無法切實推廣生活化教學的阻礙因素。
二、高中歷史生活化教學實施效果不佳的原因
(一)教師缺乏生活化理念
高中歷史教師普遍對于應試教育比較關注,而缺乏生活化教學的理念。跟教師相比,學生對于新鮮事物的接受程度更高,并且對于新的教學方式也會有一定的期待,希望在巨大的課業壓力中,有一些能夠使他們偶爾放松且有趣的學習方式。但僅有這些期盼是不夠的,如果沒有教師加以引導,進行生活化教學的課堂設計,那么生活化教學將難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很可能會成為新課改趨勢下的一句口號。
(二)教師對于學生情況了解不夠
歷史教學的生活化是要以學生的性格特征和生活環境為導向的,目前我國高中歷史教師基本為任課教師,與學生的接觸僅限于課堂之上,對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了解較少。歷史教師帶班較多,無法清楚地了每個班上的每個學生,這給歷史教學的生活化帶來了一定的阻礙。高中階段的歷史教師一般年齡都與學生相差較大,思維觀念等方面也存在代溝。再加上他們不太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生活習慣,就無法從生活化的角度去啟發學生,不能將課本知識恰當地與學生的生活情景結合起來,造成了生活化教學效果出現偏差。
(三)教師的教學方式單一
很多教師習慣了填鴨式的教學,在課堂中僅限于將知識灌輸給學生,而并沒有掌握生活化教學所需要的技能??傮w上來說,目前的高中歷史課堂中,教師的教學方式基本上是千篇一律,對于歷史事件、人物的介紹,講述各個朝代的更迭,基本上是按照書上的脈絡重復,對一些歷史事件和人物的內涵挖掘不深。歷史課程在高中生中受喜愛的程度處于兩極分化的狀態,有一部分學生對于歷史十分著迷,希望教師在課堂上多引申一些課外的內容,豐富知識自己的面;而另一部分學生對于枯燥的歷史并不感興趣,需要教師通過生活化教學進行引導。
三、完善高中歷史生活化教學的對策
(一)樹立生活化的教學理念
對于教育工作者來說,選擇這份職業,就意味著終身的奉獻。不論身處怎樣的社會環境,他們的職責永遠都是為國家的繁榮富強培養優秀的人才。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國家對于人才的要求和評價指標早已經不是單純的學習成績,而是具有高情商和獨立自主的人格。因此,高中階段的教育,特別是歷史學科的教育,對于青少年樹立良好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以及對于是非對錯的評判能力、民族榮譽感、責任感、認同感的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提高學習成績固然重要,但是對于人格的培養會影響到青少年的一生。因此,高中歷史教師必須提高自己的職業使命感,深刻理解并體會生活化教學對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拓展學生視野的重要作用,并將這種生活化的教學理念傳遞給學生。
(二)增強自身教學技能
生活化的教學技能需要教師真正從學生角度考慮,在理解他們生活背景的前提下設計好的教案。這不僅需要教師在思想上給予足夠的重視,還需要教師進行系統的知識技能的學習。高中歷史教師都是師范學校出身,經過教師技能的學習和培訓,但是隨著時代的轉變,一些舊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技能并不能夠滿足當今的教育需求,教師需要不斷地完善和提升自己。教師應該通過各種培訓,增強自己對于生活化教學的操作技能,不能夠因為年齡和經驗的因素而忽視新技能的學習。
(三)關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
教師對學生的教育和關心不能夠僅僅停留在課堂之上。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學生心理成熟的年齡在逐漸提前,他們也希望能夠得到教師的關心和鼓勵。因此,當代教師要仔細研究高中學生的心理特點,不要將他們當作孩子和學生,而是要當作朋友一樣相處和溝通,了解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上的一些困惑,為學生排憂解難。只有拉近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才能夠將歷史課程與他們的生活結合起來,實現教學的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