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 牛亞楠 王改霞
摘要: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課程標準》中也強調(diào):“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
對于資源相對薄弱的農(nóng)村小學而言,閱讀教學開展起來總是會遇到很多問題,如何促進農(nóng)村小學生擁有一個好的閱讀習慣?我有以下一些想法:
一、激發(fā)興趣,讓學生從被動閱讀轉變?yōu)橹鲃娱喿x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把閱讀當作一種興趣、休閑活動,既可以獲得各種知識,又可以陶冶其情操,培養(yǎng)審美能力,提高學生語文水平,提高文化素養(yǎng),也是至關重要的。因而培養(yǎng)閱讀興趣是十分重要的一點。人有學步時,讀有起步時。
(一)教學情境,培養(yǎng)濃厚閱讀興趣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要想讓學生愛上閱讀,首先得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就要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自然而然的融入到課文的情感中去,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那么隨之學生的閱讀興趣也會上升。
為了使學生的興趣更加濃厚,我們還可以精心的設計導入環(huán)節(jié),運用音樂、舞蹈、故事、圖片、視頻、腦筋急轉彎等學生感興趣的事物來吸引學生,引導學生進入教師創(chuàng)設好的閱讀情境中去。如:在學習《鳥的天堂》這篇課文時,我就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激趣導入。“同學們!你們心中的天堂是什么樣子的?(學生自由回答) 你們想不想跟老師一起去看看鳥的天堂?”以此來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
(二)多種閱讀形式相結合,讓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
教學過程中,我們總是會運用到很多的閱讀形式,包括朗讀、默讀小聲讀、快速瀏覽等等,那么如何將這么多種閱讀形式很好的結合起來,讓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正確的閱讀方法呢?我認為關鍵在于對課文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實際上是讓學生用自己的口說作者的話,學作者的語言,學作者的譴詞造句,學作者的神氣、音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通過大量的朗讀,引導學生對文章的重點部分進行多種形式的讀,掌握文章的語氣、節(jié)奏、句式、格調(diào),揣摩其中蘊藏的情趣和意旨,充分感知課文準確的用詞、生動的造句、巧妙的布局、感人的情境等,學生對課文中準確優(yōu)美的詞語,生動鮮明的語感,奇特嚴謹?shù)慕Y構,都能留下一定的印象。因此無論是何種閱讀方法,教師在講授課文時一定要將學生帶入到作者的感情中,理解了課文的內(nèi)容,帶著思考去閱讀,那么靜時默讀,情感豐富時有感情的朗讀,多種形式的閱讀方式相結合,學生掌握了正確的閱讀方法,閱讀時也定會文章產(chǎn)生更多自己的理解。
(三)教師的適當鼓勵、引導,幫助學生養(yǎng)成好的閱讀習慣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的角色更多的是學習的指導者。對于現(xiàn)如今學生閱讀習慣差,不閱讀或者很少閱讀的情況,教師就要適當?shù)墓膭睢⒁龑В瑤椭鷮W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教師必須善于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切地掌握每個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學習習慣和方法、能力與興趣等,以便作出正確的教學預見和安排;在教學中,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分別采取適當?shù)慕虒W方式;很好地鉆研課程和教材,在仔細研究課程和教材的基礎上,獨立地組織教學。
二、開展交流,在交流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擺脫平庸,在閱讀中開辟自己新的思路和認知。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活動中,我建議更多的可以開展一些交流活動,讓學生自己闡述自己閱讀后的想法,如利用班隊活動課舉行詩歌朗誦會、語文知識競賽、必讀書目讀后感交流活動等,學生發(fā)動,學生構思,學生參與,學生決定,教師只是從旁協(xié)助。這樣,學生積極參與其中,每個人都準備閱讀片段,展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對于閱讀從被動到主動,逐步養(yǎng)成閱讀習慣。在交流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并而養(yǎng)成好的閱讀習慣。
三、以讀為本,學生為主
在教學過程中不能以講代讀,最好以讀代講。因為學生是獨立的個體,也是具有個性化的個體,教師要珍視學生的個人感情和理解。給予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走進課文,了解課文。
第一,感受。每學習一篇新文,教師不要忙著說,也不要忙著講,讓學生運用他們現(xiàn)有的感知能力,已有的閱歷反復朗讀,反復討論,最終得出結論。在此基礎上教師適當?shù)狞c撥就會讓學生有更深層次的了解,從而使學生在思想上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
第二,想象。用心去想象作品的意境,特別是古詩、古文的學習更需要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教學時,我會讓學生邊閱讀邊想象,想象作者所描繪的畫面,有興趣的同學甚至可以拿出紙筆畫出來,這樣就更加的直觀了。學生就能在讀與想象中獲得美的享受。
第三,品味。感受了語言的魅力,想象了作品的意境,那么也要品味文章的深意。如在學習杜甫的《絕句》時,不僅要學習古詩的意思,和春天一派生機勃勃的明麗景象,還要知道杜甫寫這首詩的心情感受和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合理利用有限資源,幫助學生擴大閱讀范圍
很多情況下是學生有了閱讀的興趣,卻沒有閱讀的途徑。對于農(nóng)村小學而言,本身資源就比較匱乏,書籍少,更新慢,無法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那么如何更好的讓學生去閱讀,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呢?我認為可以從一下幾方面入手:
(一)開辟“讀書角”
在每個班級的教室里開辟一個“讀書角”,將學生們自己的課外讀物拿出來分享,是現(xiàn)如今在各個學校運用最多的一個方法。對于相對貧困的農(nóng)村小學而言,這種方法更實際有效。
(二)教師每星期開展閱讀賞析課
一個習慣的養(yǎng)成在于堅持。對于農(nóng)村小學書籍量較少的事實,教師可以通過自己的方法幫助孩子們?nèi)ラ喿x一些優(yōu)秀的文章或是片段,這樣既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也幫助學生掌握好的閱讀方法。開展閱讀賞析課就是這樣的目的。
(三)營造家庭環(huán)境
對于課外閱讀,更多的是在家里進行。那么家庭環(huán)境和家庭影響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可以通過開家長會,家訪等形式,積極耐心得做好家長的工作,讓家長多帶孩子去圖書館或者書店,給孩子買一些適合孩子年齡和身心發(fā)展的書籍,有了家長的支持,也會幫助學生更好的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古往今來,無數(shù)中外名人都在強調(diào)著讀書的重要意義。書海,猶如一座光輝燦爛的圣殿。閱讀教學既是重點,也是難點。而現(xiàn)在農(nóng)村閱讀教學更是困難重重,許多因素制約著學生課外閱讀的發(fā)展,作為教師,應該以引領學生敲開書海之門,去盡情閱讀為己任,使我們農(nóng)村的學生也能親近書本,樂于閱讀,讓閱讀也能伴著學生學習、生活,讓他們的歲月也會因書的陪伴而書香縈繞,雅致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