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文紅
摘要:提到家庭總讓人感到溫馨、溫暖。那么何謂“班級家庭”的管理呢?顧名思義,它是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嘗試的一種班級家庭化的管理模式,會讓每個學生在班里感受到家庭的溫暖,有苦可以訴,有樂可以享,有志可以立,有才可以展,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各盡其能,各司其職,從而形成一種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達到一種更理想的育人效果。
關鍵詞:家庭式管理;班級管理;措施
針對現在很多學生自制能力差,不愿寫作業,學習意識淡薄,生活不能自理,缺乏自覺性,學習馬虎、紀律松散,這種越來越嚴重的現象,營造一種家庭式的和諧班級氛圍,讓孩子們有足夠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使班級充滿和諧氣息和活力。
一、班級家庭式管理的重要意義
家庭式管理是讓家庭中的成員在無私的關愛,無限的寬容和無條件的支持與幫助中成長,是成員的萬事發源地,也是成員的歸宿處,成員對家庭來說有強烈的責任感。集體式管理,集體對成員來說,有制度的制約性。對成員有管理性。集體內部的成員具有競爭性,有協作性,集體有明確的目標和任務,集體是成員完成任務的場所。
回到學生的本源上,他們從家庭到學校,受到家庭環境管理模式的影響,保留了許多思想意識,要想一下融入到集體中,適應部分制度,肯定會出問題,若我們采用家庭管理模式中無限“愛”去克服單一制度的制約,改善集體式管理的模式,那么我想學生的抵觸情緒也許會少得多。
二、班級家庭式管理具體措施
眾多優秀班主任管理的成功經驗表明:對犯了錯誤的學生通過班規教育甚至懲罰教育思想仍未“歸隊”的學生,應給他們多一點關愛,少一點指責,用心去溫暖他們,去寬容他們,去接納他們,傾聽他們的心聲,了解他們的思想,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還要耐心的等待他們“歸來”。
(一)用寬大的心去理解學生的錯誤。
經常犯錯誤的學生他們大多具有很強的“為我獨尊,我行我素”的思想意識,總把自己犯的錯誤凌駕于他人的錯誤之上,他們從小在家庭的溺愛中已形成“自私自利”的習慣,到了中學時代叛逆心里又十分嚴重,若班主任仍按“原處方”處理,這樣勢必會受到適得其反的效果,而且僅靠“制度處罰”也只能是治“標”不治“本”,作為班主任再把他們拒于門外,更會促使他們叛逆為“不可救藥”的學生,所以班主任應像家庭中的家長一樣用一顆博愛之心去溫暖那些“冰冷心境”的學生,而不能一味地訓誡、斥責學生,要以自己的行為在潛移默化中感染學生,有句常話不是說“潤物細無聲”嗎?也許這樣更有助于學生認識到自己問題,意識到自己的言行確有不妥,從而下決心改正錯誤。
(二)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當然,我們還可以發動優秀團員和班干部去和他們進行思想交流。用兄弟姐妹之情,家庭之心溫暖他們那顆孤獨的心,去寬容他們的過錯,更要嚴禁集體中那些不良輿論去刺激他們;同時班主任還要給其他學生做好思想工作,使他們明白這種寬容不是無原則的姑息和縱容,而是給這些犯錯誤的學生一個改正自新的機會,這也是對他們成長權利的尊重,對他們未來的負責。他們也是集體中的一員,我們不能隨便拋棄他們,而要讓他們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事實證明這樣的做法果然很奏效。如我班的學生謝浩,因為和同學發生口角就一時沖動和同學大打出手,造成惡劣影響,事后受到學校的嚴重警告處分,再加之他平時和同學關系處的不好,事發后同學們就更疏遠他,為此他情緒一直很低落,碰上老師和同學也常常躲避,針對這種情況我給全班同學做思想工作,要大家諒解他的過激行為,都來幫助他,使他盡快走出困境回到班級的大家庭中來。經過這件事后,他從內心深處認識到自己錯誤,改正了過激行為,還經常為班集體義務做好事。
(三)對困難學生進行家庭式幫助。
用家庭管理方式無條件支持和幫助有困難的學生無疑是對單純班集體管理的一個很好的補充。部分學生的落后與各種復雜的“脅迫條件”有關,促使這些學生無心學習,懼怕班主任,懼怕過集體生活。作為一個班集體尤其是其關鍵作用的班主任盡量不要對任何學生都用一種方式去教育,而是想方設法接觸他們的心理壓力,為他們營造一個寬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使其輕裝上陣,全力投入學習。
(四)提高“問題學生”思想意識。
那要激發“問題學生”的思想意識,把對家庭無限的愛和信任以及強烈的責任感轉移到集體中來,現如今大多數學校都存在“獨生子女”班集體,因為他們從小在溺愛中成長,“以我為中心”,“唯我獨尊”,“自私自利”的思想嚴重,集體觀念淡薄,犯了錯誤,禁用制度、規定斥責他們顯然不妥,班主任首先應做好他們的思想工作,使他們認識到家庭對學生固然重要,因為家庭是他們吃、穿、住、行的提供者,也是家庭成員生存的必備環境。讓自己更好的生存于這個環境之中,但同樣一個班集體也是我們學習所依賴的必備環境,愛自己的集體也是為了保障每個學生能更好的在這個環境中搞好學習。
如果我們每個學生只關心自己不關心班集體,把集體的班風、學風好得很差,我們班集體的紀律衛生被隨意破壞就如同家庭中無人管吃穿住行,家風敗壞,成員無心工作,家庭前途淡,遭他人恥笑。若一個班集體也如此,不僅破壞了大家的學習環境。還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在此集體中學到的只有消極墮落的壞習氣,影響學生良好性格的養成。其次,班主任要舉行一些“愛我家行動”主題班會,把愛護家庭財產,打掃家庭衛生,關心家庭成員的行為轉化為愛護集體財產,打掃家庭衛生。關心集體成員。關心集體榮譽的事項上來,并每周一評,你為集體做了哪些有益事。還可以通過其他活動如:我愿作集體中“優秀學生”來激發學生愛集體的情懷。這樣一來“問題學生”“唯我第一,自私自利”思想得以轉變,即便想“犯錯誤”也會在愛集體,關心集體榮譽的意識中約束自我。
三、結語
在營造一種家庭式的和諧班級氛圍的初步嘗試中,我們深深地感受到班主任要管理好一個班級是一項艱巨而繁重的工作,特別是做一位農村小學的班主任,我們任重而道遠,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們不僅要教好書,更要育好人,這樣才可以真正成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老師。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組織編寫。心理咨詢師基礎知識【M】民族出版社2012
[3]李炳亭. 課堂里的革命——高效課堂模式解析[D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