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新敬
摘要:乒乓球是我國的國球,它具有球體小、速度快、變化多、技巧性強等特點,其運動量可小可大,具有廣泛適應性和鍛煉價值。高職開展乒乓球教學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體育熱情,將學生從傳統(tǒng)機械、固定的體育運動項目訓練中解放出來,并在對抗、競爭中增強訓練的積極性;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終身訓練的意識。此課程教學改革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乒乓球教學中仍存在著一些不足,在實際教學中會因為各種因素的影響而導致教學效果不佳。本文針對乒乓球教學的改革與實踐進行論述。
關鍵詞:高職院校;乒乓球教學;改革實踐
一、當前高職院校乒乓球教學現狀及問題
當前高職院校乒乓球課程設置缺乏職業(yè)特點。課程設置與社會生活及未來社會對人才的要求相脫節(jié),在知識、技術、技能傳授的同時,學生能力、習慣的培養(yǎng)與素質教育三者缺少有機的聯系。課程內容缺乏科學性和合理性,教學內容缺乏有機銜接,降低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導致學生積極性不高;忽略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使整個教學過程靜態(tài)化,缺乏師生之間的互動;在教學安排上強調共性而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一刀切,造成學生在體育課上“吃不飽”和“吃不了”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愛好、特長與潛力的發(fā)揮,抑制了大學生個性發(fā)展與學習的自主性。
就高職院校學生的乒乓球基本能力而言,主要表現在下述幾個方面:第一,基礎的戰(zhàn)力和預備姿勢規(guī)范性不夠。第二,因為從小養(yǎng)成不正確的握拍方式,到了高職院校就很難調整。第三,身體欠缺協調性,發(fā)力點容易出錯。第四,缺少扎實的基本功,對基本功的概念不夠了解。第五,沒有正確的乒乓球活動開展策略,喜歡隨意的亂打。上述這幾個方面都是學生乒乓球基礎普遍偏低的現象,作為高職院校的教師,就需要幫助學生奠定基本功。
二、高職院校乒乓球教學的改革與實踐
(一)培養(yǎng)學生的乒乓球意識和意志品質。在傳統(tǒng)的乒乓球教學中,很多學生對乒乓球的動作僅僅是停留在模仿上,并沒有真正領會運用這些技術的目的,能把技術動作在短時間內應用在比賽實戰(zhàn)的學生更少。在乒乓球動作中那些串聯和組合的難度較大的動作,能夠真正領會技術意圖的學生還要少。乒乓球教學中更要注意學生意志品質的訓練、注重學生意志品質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對乒乓球訓練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要邊示范邊訓練邊指導,對于練習有困難的學生,要及時采取輔助措施,鼓勵他們戰(zhàn)勝困難的決心和信心,讓學生真實的感悟到乒乓球給他們帶來的快樂,通過訓練使學生的意志得到鍛煉,樹立戰(zhàn)勝困難的決心和頑強拼搏的精神。
(二)更新教學內容,加強針對性教學。在教學內容中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的活動,如乒乓球傳接游戲、娛樂性比賽和競技比賽等不同形式的能引起學生興趣的活動,寓教于樂,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和學習鍛煉的熱情。針對性教學主要是針對技術動作,如乒乓球的擊球動作,它除了需要充分發(fā)揮上臂、前臂和手腕的作用、反應速度、步法移動外,還要擊球時的爆發(fā)力;學生在攻球時,如急拉弧圈球、跨步擊球等動作應借助腰部的帶動來增大擊球的力量。從而獲得更大的進步。因此,必須針對性的加強學生的相關素質,保質保量完成教學內容。
(三)掌握基本功,注重乒乓球技術的練習。注重球性的練習,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乒乓球基本功,從而逐漸的熟悉步伐、發(fā)球、控球等多種基本功,進而不斷提升自我控球能力。在高職院校乒乓球球性練習中,需要掌握好拋接球、對墻練習、顛球練習和推擋練習四個基本功,這樣才可以幫助高職院校學生掌握乒乓球的基本功,進而促進高職院校學生掌握基本的乒乓球練習方法。基本技術的教學方面:(1)步法教學。步法移動對于乒乓球的擊球質量非常重要,只有步法移動到位才能合理、有效地運用各種技術、戰(zhàn)術。郝加泰對乒乓球步法教學需要注意的問題做了研究和梳理。(2)近臺正手攻球。正手攻球是乒乓球教學中的主要內容,對于正手攻球的教學方法,河南大學的閻榮山和陜西寶雞文理學院的郭學眾做了實驗研究和總結。閻榮山指出乒乓球的運行弧線和落點是正手攻球訓練教學的關鍵部分,弧線的高低主要取決于擊球時的出手角度和速度,弧線起止點的長短和擊球力量有關。
(四)因材施教,以分層合作教學為手段提高學生基本技術。因大學生之間的乒乓球基礎、運動素質參差不齊,因此,應根據個體差異性,因材施教。分層教學是根據“不同層次”分組教學,改變原來的“無差異”教學。即:依據學生的實際水平,把乒乓球專項學習分為高、中、低三個層次,并依據不同層次制定相應的課內教學計劃,在教學時先分層次授課,以練習各層次的基本技術為主,有時要讓高層次的學生來輔導低層次的學生,互幫互學,發(fā)揮學生相互之間“傳、幫、帶”的作用。乒乓球選項課中通常學生眾多,在分層教學的課堂中,要培養(yǎng)體育骨干,發(fā)揮他們在課堂教學中身先示范的作用。
(五)改革教學方法,優(yōu)化教學模式。好的教學方法可以對教學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師應該敢于打破僵化的教學方式,為學生開展生動、有趣的教學實踐,例如教師可以發(fā)揮信息技術的作用,讓學生在動作分解中對技術動作進行細致的觀察與掌握;利用乒乓球傳遞、吹乒乓球等趣味游戲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組織學生開展對抗賽,讓學生在合作競爭中,提高團隊意識。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也是至關重要的,多樣有效的教學方法可使乒乓球教學效果達到最優(yōu)。教師應注重教學方法的研究,開展多樣的教學方法嘗試,例如,興趣激勵法、游戲法、探究性教學法、合作性教學法、自主性教學法、多球訓練法、體驗性教學法、多媒體的教學等等,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讓學生能夠自主性、探索性學習。探究性的學習可促使學生通過其他渠道獲取知識、信息、技術,可以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參與性和探索性。
(六)重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理論是實踐的指導,實踐是檢驗理論的途徑,在乒乓球教學中教師應該扭轉傳統(tǒng)教學中理論脫離實際,以及過分注重技術訓練等情形,一方面為學生展開專業(yè)、系統(tǒng)的理論教學,讓學生對乒乓球的特點、技術概念、動作要領等內容有一個清晰的了解;另一方面還應該在實踐中及時運用檢驗這些理論,讓學生在靈活的操作中,提高學以致用的能力。
參考文獻:
[1]許帥淺談高職院校乒乓球教學[J].運動,2017(01)
[2]曾旭升.高校乒乓球專項課教學方法[J].體育時空2016年11期
[3]高荻.高職院校乒乓球基本功教學及方法研究[J].職業(yè)教育(2017)06
[4]鄧鵬.高職院校乒乓球教學的實踐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