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順利
摘要:新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在進行語文課程教學時,要積極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除了要不斷優化課堂教學環節外,更要創新課后作業的設計,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和積極性,同時讓學生花費最少的時間進行作業練習,而收到最好的學習效果。對此,結合教學實際,就作業的設計展開論述,探討新形勢下如何更好地進行小學語文作業的設計。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優化設計
新課程改革倡導“生本教學”,強調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是課堂教學中的主體,讓每一個學生都能享受快樂的學習,這種從原先的結果關注轉化為過程關注的轉變,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內容之一,也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重中之重。快樂的學習,高效的學習,這些目標不僅是廣大語文從教者的教學理想,而且也是萬千小學生的心中愿景。要想切實實現這一目標,不僅需要依托課堂教學的改革,還要依托課后作業的改革。因為課后作業既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幫助學生鞏固課堂教學成果,增強知識記憶,又是豐富學生知識儲備,擴大學生語文知識面,發展學生思維創造力的主要載體。故做好小學語文作業的設計至關重要。
一、有效激趣,變機械抄寫為快樂實踐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更好、更快地完成某件事情,首當其沖地便是建立起對其的興趣,這樣才能事半功倍地完成。學習語文、練習作業也是如此。小學生由于年齡普遍較小,引導他們主動行為的主要意識來源于對事物的興趣。教師要想作業練習取得實效,就需要激發起學生對語文課后作業練習的興趣。對此,作者根據班級學生的特點和學習情況,設計了多樣化的作業練習,便傳統機械抄寫為快樂實踐,讓學生能夠在動手實踐中獲得知識的記憶和鞏固,以此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整體效果。
(一)找一找,記一記
作業設計和布置切忌機械地重復抄寫,而需要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在學習古詩《贈汪倫》之后,作者不是簡單地讓學生對該詩歌進行反復抄寫,而是提供學生多種選擇,讓他們去查找李白的詩歌或者是關于送別的古詩詞,發現其中有喜歡的,將其摘抄到筆記本上,同時背誦幾首自己很喜歡的詩歌。在檢查作業時,發現學生不僅摘抄和背誦了很多李白的詩歌,如《將進酒》《靜夜思》《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等,還背誦了許多送別詩,如《送元二使安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芙蓉樓送辛漸》,等等,不同的學生背誦了不同的詩歌,不僅豐富了詩歌的積累量,而且也讓旁聽的學生從中得到啟發。
(二)畫一畫,寫一寫
作業的形式不止一種,語文是一門美麗的學科,其中包含著大量描寫風景奇異、意境迷人的文章,文字精準獨道,畫面充實形象。在學習這些文章時,課后作業的設計就可以結合文章的情境描寫,畫一幅契合情境的畫作,讓學生在學中畫,在畫中學。如在學習到:走進玉蘭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一亮,那幾棵海棠樹,開滿了密密層層的淡紅的花,這繁花從樹枝開到樹梢,不留一點空隙,陽光下就像幾座噴花的飛泉……這樣的情境描寫十分生動,十足是一副美麗的畫卷。于是,我就讓學生透過文字,用心去感受文中的意境,并將自己腦海中的畫面通過畫筆勾勒出來。這種新穎的作業方式果然引起了學生極大的興趣,學生們創作的熱情很高,畫出來的畫雖然稚嫩,卻別有一番風味,童趣橫生。有的學生還在畫作旁邊加以注釋,將自己無法畫出的內容用文字加以完整,十分有趣。
(三)說一說,演一演
小學語文的學習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而語言是具有交際性的,這種特性如果光靠死記硬背,是完全無法得到的。語言交際能力需要從實踐中獲得,因此教師可以通過課后練習,讓學生們說一說,演一演。如在學習完《丑小鴨》《陶罐和鐵罐》這些童話故事后,可以組織一場說故事比賽,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將這兩個童話故事重新演繹,甚至可以給他們添加情節或者是通過故事新編的方式進行演講。這樣的方式,既可以促進新舊知識的滾動,又能為學生提供展現自我個性和能力的平臺。
二、重視主體性,變刻板統一為自由自主
傳統的語文作業設計和布置,往往是從教材課后習題或者是練習冊中選取,部分教師為了追求更“好”的成效,于是讓學生幾遍幾十遍的抄寫。這種硬性、統一的作業設計,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厭倦感,導致“欲速則不達”的后果。要想徹底轉變這一結果,教師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讓學生自主選擇作業內容和形式
差異性在任何階段、任何學科的教學中都普遍存在,這種差異性表現在學生身上,就是不同的學生擁有不同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要想高效地進行作業設計,教師就需要根據學生的差異性,設計出符合不同層次學生能力的作業,供他們選擇。
(二)讓學生自主選擇作業數量和完成方法
“一刀切”的作業,最終的結果將導致學生學習負擔的增加。新形勢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強調的是“減負”,因此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設計的作業應更具有針對性,符合學生的實際發展情況,進而達到“高效低耗”的作業減負目的。比如,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讓學生與家長一起完成的作業,或者是和幾個同學組成一組完成的小制作,通過這樣的作業形式,既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培養了他們的團隊合作意識,對其日后成長都將大有裨益。
三、豐富作業評價方式
設計和評價是小學語文作業的兩種最基本的組成內容。教師通過精心設計作業,引導學生快速、有效地完成后,還需要對學生作業的完成質量進行充分的評價。這種評價不同于過去只重結果的評價,而要更加全面地評價整個作業完成的過程。比如針對教師所設計的不同形式的作業,在相對應的評價上,也要實施不同的評價方式。此間除了需要將知識學習的成果納入評價內容外,還需要立足于激發、鼓勵、引導學生的基礎上,對學生完成作業的過程進行全方位、多元化的評價。
總而言之,作業是語文教學課堂的延伸,對小學語文作業進行優化設計,既符合新課程改革的內在要求,又能極大限度地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豐富他們的課余生活。因此,教師應當將更多的目光投注到語文作業的設計上,以使語文作業設計更加高效、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