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林
摘要:我國的文化歷史悠久且燦爛長遠, 擁有豐富多彩的文物資源,隸屬世界文明古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文物工作者通過不懈努力,使我國的文物得以保護,同時文物事業得到迅速發展。但在實際過程中,我國文物發掘工作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因此本文針對當前我國文物發掘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強我國文物保護的具體解決措施。
關鍵詞:文物發掘;問題;保護措施;對策
隨著我國對文物發掘在認識上的提高,與過去相比,我國在文物發掘和保護方面有了明顯的進步。文物發掘是探明、發現文物的主要途徑,是文物保護的重要手段,被譽為文物保護的“偵察兵”和“先行官”。發掘文物無論是對歷史文化的研究還是宣傳教育方面,都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和深遠的現實意義。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在文物發掘過程中尚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直接影響了我國保護文物的發展進程,因此,要想在真正意義上保護好文物這一珍貴的歷史遺產,就要解決實際問題。本文結合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各類問題,淺談看法和建議。
一、中國文物發掘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文物發掘監管存在的問題
1.部分文物勘探部門在發掘文物過程中沒有嚴格按照規定進行勘探作業。國家對文物勘探隊伍提出過明文規定:勘探人員必須持有文物管理局頒發的《文物勘探許可證》,同時各勘探單位必須有省文物管理局批準的文物勘探領隊,以及經省文物管理局培訓考核合格的文物勘探技術員5名以上。
但在實際工作中,個別單位并未按此規定嚴格執行,尤其是省級以下的文物勘探隊,大部分沒有獲得省文物局頒發的《文物勘探許可證》,仍然開展文物勘探工作。部分單位沒有相應數量具有合格證的文物勘探技術員,其自行安排的所謂“技術員”缺乏文物勘探實踐經驗并且業務能力水平差,在此水準下很難保證勘探質量,也不能達到文物保護的目的。
2.個別地方領導只重經濟發展,不重視文物保護,有時會以行政手段干預文物發掘,造成文物勘探部門沒有足夠的文物勘探經費。因此導致少數文物勘探單位在施工過程中,由于經費不足只能省去了一些流程,稀探、淺探時有發生,導致文物發掘工作無法按規定操作過程高質高效地開展。
3.部分施工單位未實施勘探作業,違法施工。長久以來,由于受經濟條件、思想觀念等因素的影響,部分城市過于追求GDP,罔顧文物保護法律法規,以避免造成由于勘探文物而使工程竣工期過長為借口,讓部分施工單位在不辦理任何相關文物保護手續,沒有對文物勘探環節進行施工,就對項目進行直接施工,由于這種現象日益增多,直接導致了大量文物未被保護起來受到損毀,對國家造成了不可挽回的重大損失。
4.少數執法部門履職不嚴。一方面由于文物行政執法人員數量少,對所負責轄區實現全面監管實屬困難,同時執法人員個人素質參差不齊,部分非專業出身的人員對保護文物的相關法律法條缺乏全面了解,因此監管不力、執法不嚴等情況時有發生。另一方面,由于每個人對個別法規發條有不同理解,個別人員鉆法律空子,導致工作人員辦公受到干涉,文物執法人員很難挺直腰桿執法,無法履職到位。
(二)文物發掘隊伍建設方面的問題
1.勘探人員隊伍中懂技術、會管理的專業人才匱乏。這個問題在縣市級尤為普遍。
2.部分單位文物的圖紙不是由專業人士繪制,主要靠民工繪制。由他們進行文物發掘工作,會引起很多不便:一是無法確保文物安全;二是會引起例如職工待遇等一系列的矛盾糾紛。
3.執法人員工作態度不端正。一些地方的執法人員由于沒有經過專門的培訓和學習,對于文物相關的法規不甚了解。這種客觀原因的存在,導致一些執法人員出現了工作態度不端正的現象,這種現象在很多方面都有出現。以上原因都可能對我國文物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導致國家出現重大經濟損失。
(三)存在以上問題的原因
1. 經費緊張。許久以來,一些地方的文物經費長期處于赤字狀態。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優先考慮發展經濟而忽略了對文物的保護。文物部門經費的不足,導致部分地方文物部門對文物進行必要的發掘時,減少了必要程序,進行違規操作。正是因為當地部門沒有按照規定開展文物發掘工作,導致了部分文物在不同程度上出現損壞的現象。
2.專業培訓機會少。部分單位受經濟因素的制約,正式文物執法工作人員參加正規專業培訓的機會較少,參加相關學習的次數有限,導致執法人員視野受局限,專業技能難以提高。
3.時間緊迫。由于各類基本建設工程項目種類多,時間緊迫,任務繁重,從事文物考古發掘工作的工作人員沒有時間參加正規的專業培訓和學習。
4.執法人員不專業。由于從事文物發掘的工作人員有限,在配合大中型基本建設公司,對基建工程進行文物考古發掘工作時,僅靠執法人員明顯人力不足,有時不得不雇一些民工參與,由于民工不具有專業知識,導致文物勘探不夠專業,時而會有文物被破壞的現象存在。
二、選取適當的措施保護文物
(一)嚴格落實資質許可制度。按照國家規定,縣市級文物勘探單位在從事勘探工作時,應依法上報地市文物勘探業務主管部門,由上級部門實施文物勘探工作,或者接受地市級有勘探資質部門的委托,在他們的監督和制約下,與有資質的單位聯合進行文物勘探。
同時嚴格執行問責機制。一邊加強行業管理,一邊加強行業內部的執紀問責,從而加強行風建設。例如對于未經勘探而直接施工造成文物破壞的部分施工單位,應當對其加大處罰力度,同時在媒體曝光其行為,并上報上級文物管理部門,對其批評通報。
(二)提高執法人員的綜合素質。對于我國目前地方文物發掘的相關執法工作人員個人素質參差不齊同時存在無證上崗的現象,上級相關部門應該有針對性地加強對地方從事文物發掘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培養。增加對相關工作人員的思想教育,提高從事文物勘探工作人員的自身業務水平。針對由于經濟制約的因素影響專業人才培養的問題,應在地方政府的幫助下,開展文物發掘的相關培訓,解決專業人員培訓經費緊張的問題。文物部門應合理調整員工工作時間,為相關人員創造繼續深造學習的機會,提高專業素養,為今后的文物發掘工作打下良好基礎。同時地方政府應加強對相關執法人員的制約,對于一些在工作中玩然職守的工作人員,要做到鐵面無私,給予其相應處罰,對于破壞文物的工作人員必要在有法可依的情況下,嚴懲不貸。
文物發掘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的,政府及相關部門的重視及保護顯得尤為重要。在文物發掘中,工作人員應當樹立正確的理念,并將專業知識和文物保護工作落實到文物發掘工作的每一步環節中,這樣才能全方位完成好文物發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