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傳統的口譯課評價模式不能有效監控學生平時的學習狀況,在反映學生整體學業水平方面存在一些弊端。在形成性評價模式的基礎上,提出“技能階段測試+期末綜合測試”的口譯課評價模式。對現行的口譯課程進行教學改革,旨在提高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探索性地提出一種能夠全面、客觀反映學生口譯課程學業水平的評價模式。文章主要根據問卷調查獲取的學生反饋信息,分析學生對新的評價方式的態度和建議,并針對其中的主要問題提出嘗試性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形成性評價;口譯教學;實踐及效果
當今的國際交流形勢對口譯員的需求量日益增大。20世紀90年代開始,國內諸多高校把口譯課程作為英語專業必修課和非英語專業選修課加以開設。然而,由于口譯的學科地位尚未穩固,目前國內的口譯教學雖遍地開花,但沒有統一的教學大綱和課程體系,教學質量缺乏保證。21世紀初,形成性評估的理念已開始在國內口譯課程中顯現,有必要對這一模式的實際應用效果加以深入研究。因此,筆者將其應用于實際口譯課程教學,以檢驗其有效性。
一、理論依據
外語教學評估方式通常有兩種:終結性評估和形成性評估。前者通過學習階段結束后的統一考試來評價學生能力,后者則是經過充分設計的一種持續性評估模式。眾多學者指出形成性評估應基于學生需求設計,以加速教學模式的變革。它使學生發現自身學習上的弱點,制訂相應的學習目標,充分發揮學習潛能,達到最大的學習效果。另一方面,教師也能通過反饋發現教學過程中的不足之處,促進教學革新。形成性評估方式多樣,例如課堂交流、評分、自我評估、同伴評估、終結性考試的形成性使用等。其中,自我評估和同伴評估是最重要的方式。前者要求學生評價自己的學習情況,并據此制訂學習計劃。后者要求學生對有相似教育背景的同伴做出評價。
二、口譯課程的形成性評價模式
基于形成性評價理論的基礎,筆者針對某大學英語專業2016級和2017級兩個年級四個口譯教學班共120人展開口譯課程學業水平評價體系的改革,采用了“技能階段測試+期末綜合測試”的考核方式。技能階段測試集中在公共演講、短期記憶、口譯筆記和譯語表達四個階段,考查和監控學生對單項技能的階段性掌握情況;期末綜合測試則盡量模擬真實的口譯場景,從知識能力、技能能力和心理能力對學生整體的學習狀況進行綜合評定。技能階段測試和期末綜合測試成績的和作為學生期末的總評成績。具體分值比例是:課堂展示占10%,公共演講占10%,短期記憶占10%,口譯筆記占10%,譯語表達占10%,期末綜合測試占50%。
三、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一)學生對形成性評價模式的認可度
調查問卷中題目1為“你是否喜歡‘技能階段測試+期末綜合測試的考核方式?”學生通過選擇“非常喜歡”“喜歡”“無所謂”和“不喜歡”四個選項中的一項表明個人對形成性評價模式的認可程度。從數據可以看出,在2016級的65名學生中“非常喜歡”或“喜歡”形成性評價模式的學生人數占總數的61.54%,說明一半以上的學生贊同這種評價模式,有7名學生選擇“不喜歡”,占調查總數的10.77%。2017級的調查結果與2017級數據大體相當,“非常喜歡”或“喜歡”形成性評價模式的學生占總數的67.12%,而選擇“不喜歡”的學生占總數的9.59%。總體來看,這兩個年級參與口譯課教學改革的學生對形成性評價體系基本持支持態度。通過對學生的隨機訪談得知,技能階段測試使得口譯課測試的頻率加大,學習的壓力也隨之加大,是學生不喜歡該評價體系的主要原因。
(二)形成性評價模式對學生學習產生的影響
為了解形成性評價模式對學生的影響,問卷設計了選擇式和開放式的兩個問題,分別調查該評價模式對學生學習產生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在回答問卷選擇題“‘技能階段測試+期末綜合測試的考核方式對你產生了哪些積極影響?”時,面對“督促平時技能練習”“減輕期末壓力”“保持學習熱情”和“其他”四個選項。統計數據顯示,形成性評價模式在督促學生平時加強技能練習方面確實達到了效果。多數學生反映,為了準備“技能階段測試”,每周都要拿出相應的時間對技能要點進行回顧,并配合相應的練習熟練各項口譯技能。如果沒有這樣的階段性測試,課堂教學結束后,也不會有技能練習的可能。
四、形成性評價模式的實施意義
形成性評價既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又是一種有力的自主學習方式。從上述問卷調查中不難發現,這種評價模式具有實際的意義。首先,形成性評價模式激發了學生學習口譯的自主性。形成性評價模式將口譯教學分成了不同階段,把技巧的練習時間和練習方式交給學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其次,形成性評價模式激勵了學生學習口譯的自信心。形成性評價模式是以技巧為單位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評價,重視學生在學習中的體會,肯定學生已取得的成就,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建立正確的自我認識。再次,形成性評價模式可促進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發展。在形成性評價模式中,學生是評價的主體,“技能階段測試+期末綜合測試”的評價方案引導學生實現自主學習。這種模式讓學生更了解自己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并對自己的學習效果進行反思,不斷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最后,形成性評價模式能為教師及時提供教學反饋信息。在形成性評價模式中,教師通過觀察學生在技能階段測試中的表現,對學生做出及時評價,實現教學活動中的即時反饋,同時發現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困難,從而不斷修正教學方法和內容,提升教學質量。
五、結語
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學生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優秀的綜合素質和出色的實踐能力、洞察能力。由口譯課程中采用形成性評價模式產生的影響可以看出,形成性評價模式對于鍛煉學生的自主性、自信心和英語綜合運用能力效果顯著。雖然在考核過程中學生出現了壓力大、焦慮等問題,但是學校和教師可以通過篩選,減少對一些技能的考核,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如網絡平臺、競賽等間接培養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在新課改的浪潮中,創新性的教學理念值得每一個教育工作者學習和借鑒,只有敢于突破,才能更好地教書育人,為社會培養人才。只有加強對口譯課程教學方法的改善,才能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與外國友人交流,與世界接軌,為國家外交事業盡一份力。
參考文獻:
[1]冷靜.形成性評估在口譯項目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09(24):97-98
[2]那彩霞.英語專業翻譯教學中形成性評價模式的探討[J].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2):104,106
作者簡介:李敏,1983.12,黑龍江工商學院外語系教師,講師,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