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海麗且木·阿吾提
摘要:學生剛開始學物理時積極性非常高,興趣很濃,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習的深入,慢慢的失去學習物理的興趣,教學效果不是很好,學生成績出現下滑,老師著急,家長擔心。 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認真研究物理成績較低的原因并找出相應改善對策。
關鍵詞: 物理;成績;對策
物理作為初中學生必學的一門新課程,他們剛開始對物理充滿好奇心,但是隨著學習的深入,他們對物理越來越不感興趣,甚至有的學生開始怕學物理,他們普遍都覺得學習物理比較困難,學起來比較吃力,物理成績相對其他科目明顯偏低。作為一名物理老師我深感不安,我們的孩子不笨,那么,哪些因素對物理成績的有影響呢?就我縣少數民族初中物理教學的實際談一些初淺認識。
一、原因分析
1.有些物理教師帶的班較多。我們那邊承擔國語教育的物理老師不足,有的學校,物理老師帶的班較多,最多帶十個班。這樣,他們的工作量大大超過正常擔任的課時,結果,實驗課不能按時上,教師不能對學生作業按要求進行批閱,學生學習狀況不能及時得到反饋,教師只能摸著石頭過河,教學質量低下。
2.學生對作業的態度不認真。作業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作業這一環如果缺失或者不認真完成,想要學好物理,從而取得好成績是癡人說夢。
每個學期學生的教材書與同步練習不是同時發的(有些課的同步練習初次出版的數量不夠),我們上課快一個半月,配套的同步練習才能到學生的手中,這過程中我們已經上完了兩章。同步練習一到,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做完兩章的同步練習困難較大。只能應付差事,抄襲答案。學生應付教師,教師應付檢查,這種無法避免的“應付”嚴重阻礙學生探索積極性,動腦思考力。
3.有的學生數學基礎較差。物理的計算題要依靠數學,對學物理來說,數學太重要了.沒有數學這個計算工具物理學是步難行的。 解答計算物理題時常見公式不知道,不會變形公式,不會換算單位,各物理量張冠李戴,這反映出一些學生的數學基礎差,基本計算不過關。
4.學生的國語水平直接影響物理學習。有些學生甚至不會寫自己的名字。聽不懂就不會學——基礎太差,導致對物理審題不仔細,不準確,考慮不周到,缺乏認真全面的審題能力,分析問題能力底下,造成不按要求答題。不會通過分析題目中的有效信息,抓不住問題的關鍵。這樣,直接影響學好物理,久而久之,物理成績就會大大下降。
5.內容多,課時少。物理和數學進行比較,物理的難度比數學的難度大,但是在初中,數學上三年,而物理只上兩年,物理內容較多,況且物理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范圍較廣,在初中物理每周才有兩節課,課時少,上課時只講理論和做演示實驗,不能保證學生動手實驗。在這種情況下,對學生的動手能力,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都受到了阻礙。
6.有些老師對實驗課不夠重視。實驗是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它對激發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觀察分析能力,提高實驗技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實驗應包括演示實驗,學生實驗、邊學邊實驗和小實驗.演示實驗起著潛移默化的示范作用,通過演示實驗分析物理現象,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從而更好地理解、掌握物理概念和規律。
在學生實驗中,要接觸實驗器材,了解實驗目的和原理,嚴格按使用規則和程序親自操作,作必要的記錄,根據實驗內容得出結論,要做到手、眼、腦并用.通過實驗,自己去“發現”規律,學到探索物理知識的方法。
有些老師上課時,只是讓學生看書上的圖畫,也不具體操作實驗儀器,考前再突擊練一下實驗,這種臨時抱佛腳的方法也不可取。初二時不抓實驗,等到初三時再臨時抓一下,是否太倉促了,實踐證明課堂演示實驗不可少,學生自己動手實驗也不可少。
7.缺乏課后學生自主探究。有些物理實驗,課堂上可用的實驗器材并不多,課堂和實驗室的條件畢竟有限,這就可以讓學生在課后自主探究一下。多方面挖掘可用的實驗器材,自己設計一些小實驗,一方面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也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實驗成績。
二、改善對策
1.激發學習興趣。教師要了解和熱愛學生,尊重學生,與學生真誠相待,架起師生感情的橋梁,學生才會自然而然地對教師所教的學科產生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初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往往是隨他們自己的學習興趣為轉移的。當學生對某學科知識發生興趣時,他就會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所以,培養和激發 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是初中物理教學不可忽略的環節。
2.重視實驗教學。在任何一個物理考試中,物理實驗占有很大的比例。所以要求學生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實驗。前蘇聯的教育巨匠蘇霍姆林斯基有這樣一名話:“學生的聰明才智來自他們的手指尖”,揭示了動手實驗的重要性。因此,學生動手操作是激發學習興趣,發揮創造性的有益活動。
3.把課堂還給學生。有的老師上課總是滿堂灌,老師講得口干舌燥、筋疲力盡,學生聽得頭腦發脹、懨懨欲睡。這種以“講”為主的課堂教學,從表面上看,教師可謂盡心盡力,但從學生的學習效果來看,這樣的教學恰恰是低效的。我們要相信學生的學習能力,把課堂還給學生。“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讓學生學會自學,在自學中不斷豐富知識,增強才干。
總之,在新課改情況下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注重物理問題過程的分析,多種教學手段并用,讓學生盡量參加實驗探究,在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興趣,意志力,各種能力等等。老師要尊重和贊賞每一位學生,要理論聯系實際,讓學生覺得學習物理有價值,培養學生的物理興趣,主動學習物理。
4.鼓勵學生課前預習。未講授的新課,讓學生把新課的內容都要仔細地閱讀一遍,通過閱讀、分析、思考,了解教材的知識體系,重點、難點、范圍和要求。對于物理概念和規律則要抓住其核心,以及與其它物理概念和規律的區別與聯系,把教材中自己不懂的疑難問題記錄下來。對已學過的知識,如果忘了,課前預習時可及時補上,這樣,上課時就不會感到困難。然后再縱觀新課的內容,找出各知識點間的聯系,掌握知識的脈絡,繪出知識結構簡圖。同時還要閱讀有關典型的例題并嘗試解答,把解答書后習題作為閱讀效果的檢查,并從中總結出解題的一般思路和步驟。有能力的同學還可以適當閱讀相關內容的課外書籍,這樣學習起來就會明顯提高效率。
以上幾個方面都能認真的做到做好,學生初中物理成績一定會有所提升。
參考文獻:
[1]邢紅軍:《論科學技術發展與中學物理課程改革》《中學物理教考》1998年第4期。
[2]李榮明 張云生:《用原型啟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物理教學探討》2000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