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玉龍
摘要:學習興趣是學生獲得知識、豐富心理活動的最主要動力。數學是一門抽象性、邏輯性、應用性非常強的學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強化劑,在學生的認識過程與學習活動中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如何激起學生學習的樂趣,是小學數學教學十分重視的課題。
關鍵詞:小學數學;興趣;培養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不是強制,而是培養學生的興趣”。什么是興趣?興趣是指個體力事物或從事某項活動的心理傾向,表現為個體對某種事物或從事某項活動的選擇性態度而積極情緒。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小學生學習興趣,這是每個數學教師關注的課題。對此,我在數學教學中,進行了一些探索。
一、關心學生,培養興趣
生活上關心體貼學生。有的小學生由于各種原因,生活上無人體貼和照顧,這些學特別需要教師的“愛”,以師生的感情,誘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從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習上幫助差生。有些差生學習很吃力。教師要及時幫助這部分差生彌補數學知識上的缺陷,講課時特別注意觀察他們,課堂提問時盡量讓他們回答能夠回答的問題,學生作業時,重點輔導他們,作業盡量當堂面批,存在的知識缺陷及時補救。這樣持之以恒,差生就會逐步轉變。表揚鼓勵,樹立差生信心。差生往往很自卑,學習沒有興趣,灰心喪氣。為了消除他們的自卑感,教師要在教學中盡量尋找他們的點滴進步,并及時表揚、鼓勵,從而激發上進心,努力學習。“愛屋及烏”你愛學生,學生就會愛你,學生如果喜歡他們的老師,那么自然會對這個老師所教的學科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這樣發展下去,相信他們的學習成績一定會提高。因此,教師就需要有一顆博愛和寬大的心,去體貼和關心他們的學生。特別是成績較差的學生,消除他們這種強烈的自卑感,并及時對他們進行表揚和鼓勵,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努力學習。
二、動手操作,培養興趣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說:“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時,切斷動作與思維的聯系,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要解決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和小學生思維的形象性之間的矛盾,必須多組織學生動手操作,以“動”啟發學生的思維,讓他們產生更多的新問題、新想法,活躍課堂氣氛。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開放的教學環境,在活躍、和諧、民主、平等、歡樂的課堂氛圍中,引發學生學習的潛能、興趣。比如:在《角和直角》一課中,學生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紙片,”折”,”畫”,一時學生情緒高漲,就是那些平時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也樂意去發現,去探索,臉上洋溢著成功的滿足和快樂。給了學生表現的機會,激發了他們的潛力,教學自然水道渠成了。又如:教學《認識立體圖形》時,給學生提供了大量實物素材。先讓學生觀察這些物體,摸一摸,玩一玩。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進行分類。幫助了學生在直觀的基礎上建立球、圓柱、正方體、長方體的表象。 又如,在講”軸對稱圖形”內容時,我提前讓學生準備長方形、正方形、圓、平行四邊形和幾種三角形的紙片。讓學生試做每個圖形的對折,使圖形對折后能完全重合。學生通過操作后發現有些圖形能完全重合有些圖形不能完全重合。學生通過親自動手操作,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而且有力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動手操作,既促進了學生的思維發展,又使學生享受到通過動手操作自己獲取知識的樂趣,從而更樂于數學學習。
三、生活出發,培養興趣
在數學教學中充分利用這個特點,盡量聯系實際,利用身邊的例子、和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讓數學走向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數學,讓學生明白數學并不神秘,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體現數學的實用性。如:在教學人民幣的認識時。同學們,班里開聯歡會,需要買水果,課前先讓學生到超市購物,感性認識購物需要人民幣,并記住所買物品的價錢。上課時讓學生說說如何購物的?通過模擬購買不同價格,不同品種的物品,使學生在簡單的付錢,算錢,找錢的過程中,感知人民幣的商品功能,從中體會生活中處處都有使用到人民幣的地方,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調動起來了。
四、良好開端,培養興趣。
常言說,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而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認知規律和生活經驗,利用學生好動、好勝的心理,采用講故事、做游戲等形式,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例如在學習《比較分數大小》一課中課前創設情境:師徒四人在西行的路上,孫悟空說,現在有一個西瓜分給咱們四人吃,四人分別吃這個西瓜的1/2、1/4、1/8、和1 /8怎么分呢?八戒搶著說,我來分,我的飯量最大,吃的多,所以我吃1/8,大師兄飯量最小,就吃1 /2吧,聽完八戒的話,三人都笑了。這樣引發了學生的好奇心,激起了學生主動探求新知的欲望。例如: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時,先提問:“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是否也有類似的規律呢?”有的學生可能受前者的影響回答:“個位是3、6、9、的數能被3整除。”是這樣嗎?同學們一試,象13、23、26、29等都不能社被3整除,顯然這不是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這時,教師憑借已有知識推出一些是3的倍數,然后確定其中一個數,調換各數位上的數字,讓學生檢驗與換后的各數還是不是3的倍數,學生經過檢查驚奇地發現它們仍然是3的倍數,這說明能被3整除的數與其每個數字所在的數位無關。所以,學生急于想找到答案的好奇心,產生躍躍欲試的主體探索意識,誘發出了強烈的學習興趣,
五、關聯問題,培養興趣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關聯性問題情境的設置不但可以促進學生學習本節課程知識,而且還可以激發學生興趣。例如在學習“百分數和分數、小數的互化”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以設置創造性問題情境,以班級人數比例入題,“我們班男生20人,女生30人,那男生女生各占班級人數幾分之幾?百分分之幾?”,在使學生對學習知識點有一個大概了解基礎上,進行關聯問題的提出可以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其參與積極性,進而可以不斷提升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