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華穎
【摘 要】借助于大數據平臺的優勢,近年來互聯網金融發展迅速,同時也對我國傳統商業銀行業務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本文描述了互聯金融中包括P2P等在內的小微信貸對傳統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的影響,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商業銀行的對策建議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商業銀行;信貸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互聯網向金融領域不斷滲透,推動互聯網領域新的產業浪潮——互聯網金融時代的到來。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的發展,使得計算機技術與金融的聯系更加緊密,而且兩者結合所帶來的效率提升也日趨明顯。P2P、眾籌、電商小微貸等應運而生,它具有準入門檻低、流程便捷、擔保方式靈活等特點,對傳統商業銀行市場地位、客戶結構、業務流程等形成了巨大影響。對商業銀行而言,在大數據時代,在利率市場化和金融脫媒倒逼之下,加速向互聯網金融的轉型將成為其當下戰略轉型的重中之重。
一、互聯網金融發展對我國商業銀行造成的影響
(一)對傳統商業銀行市場地位的影響
互聯網金融產業快速的發展對傳統銀行信貸業務造成的直接影響就是弱化了傳統銀行為資金供需雙方提供中介的主體地位。在大數據、云金融、移動支付快速發展的互聯網金融時代,P2P形式的互聯網金融平臺作為新的金融供求媒介出現在人們面前,依托于互聯網的信息共享、信息交互、主客體信息溝通的優勢,互聯網金融平臺改變了傳統金融市場的信息不對稱局面,依托于大數據技術的支持,互聯網金融平臺可快速的為借貸雙方提供信息需求,依托于第三方平臺的協議擔保,及時滿足用戶的借貸需求,極大的提升了資金的運用效率。相對于傳統商業銀行的借貸業務而言,互聯網金融平臺作為新的金融借貸媒介,其借貸效率更為高效,不僅簡化了一系列的資質審批流程,更能發揮互聯網平臺的信息交互優勢,讓用戶在線辦理信貸業務。
(二)對傳統商業銀行信貸流程的影響
出于降低信貸資產風險、減少不良貸款的目的,傳統商業銀行信貸業務建立了從貸前調查到貸后跟蹤的一套完整的貸款審批體系。復雜的授信體系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貸款風險、防止不良貸款的出現,但是這種復雜的授信體系、繁瑣的業務手續以及冗長的審批流程也大大降低了銀行的信貸效率,難以滿足客戶的緊急資金需求。互聯網金融的出現更是對傳統銀行的信貸效率提出了挑戰。
互聯網金融借助累積的大數據信息及網絡的時效性、便利性,能夠利用互聯網數據分析借款人的信用狀況,以實現貸款前的調查。互聯網金融的信貸業務中的貸前調查與傳統商業銀行的貸前調查相比具有便捷、高效的特點。互聯網貸款大多數憑借網絡數據分析評價借款人的信用信息。據了解,目前已經有部分互聯網金融機構通過對用戶的消費數據進行分析、預測用戶的貸款需求進而挖掘潛在客戶。以阿里金融為例,阿里金融是阿里巴巴集團利用自身網絡平臺建立的互聯網金融平臺,阿里金融能夠憑借自身廣闊的搜索平臺及強大的搜索能力挖掘潛在的信貸客戶,同時利用用戶在阿里集團旗下的淘寶、余額寶等商城的交易數據,分析用戶的信用信息,進而快速、便捷地做好貸前調查。貸款用戶通過阿里金融平臺貸款不需要類似于銀行等中介機構的撮合,避免了借貸雙方信息不對稱情況的出現,同時減少了因中介存在而產生的各種交易費用。總體而言,互聯網金融憑借互聯網獨有的便捷、快速的優勢,能夠大幅度地簡化貸款流程,節省貸款審批時間、提高業務辦理效率,能夠更好滿足小微企業“短、小、急、頻”的貸款需求。隨著互聯網金融的不斷普及,客戶對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的效率和服務質量都將會有更高的預期。傳統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的流程、效率將會面臨嚴峻的挑戰,如何向互聯網金融機構學習,優化業務流程、提升業務效率將成為傳統商業銀行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
(三)對傳統商業銀行風險控制措施的影響
為了保障信貸資產的安全性,降低信貸風險,銀行一般會要求借款人提供相應的擔保,一旦貸款出現風險,銀行將根據約定對擔保行使求償權。傳統商業銀行“重擔保”的特征使得資金力量薄弱、固定資產少的小微企業難以獲得商業銀行的貸款。互聯網金融模式下,信貸業務的風險控制已不再是傳統的“重擔保”的控制手段,互聯網金融在控制貸款風險方面憑借互聯網大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形成對借款人的信用信息進行評估,避免了信息傳遞過程中失真情況的發生,信息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大大提高。同時金融科技手段的運用也大大提高了資金的安全性。以阿里巴巴推出的阿里金融為例,阿里金融的信貸業務主要依托阿里巴巴強大的電子商務平臺開展,在其電子商務平臺交易模式下,各交易主體的資金流能夠被有效地監督和控制,進而對交易主體存在的信用風險進行評估和判斷。截至2016年末,阿里巴巴的小微信貸業務累計貸款金額已經超過8000億元。
二、商業銀行應對互聯網金融的對策
(一)借鑒互聯網思維
面對互聯網金融產業帶來的巨大沖擊,傳統銀行要想改變發展窘境,就要樹立創新性思維,在積極應對互聯網金融挑戰的同時要借鑒互聯網金融信貸模式的先進經驗,主動尋求內部組織架構轉變,通過打造創新化的金融服務模式重新贏得市場。
(二)優化信貸業務模式
1、加強信貸產品創新力度
推出多元化信貸產品。商業銀行信貸產品的創新是基于客戶需求和市場環境的創新。在產品創新方面,商業銀行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運用大數據分析以及人工智能等,銀行能夠及時、準確地了解客戶的信貸需求,進而設計滿足客戶需求的信貸產品。
2、要搭建完善的互聯網平臺
互聯網金融的核心是其網絡金融平臺的搭建,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搭建集貸前信用信息收集分析、貸中資金流控制、貸后不良貸款預警等為一體的網絡信貸平臺。
3、提升信貸業務的效率
轉變傳統的業務模式。提高互聯網業務的投入,順應互聯網的發展趨勢,加強網絡信息技術在商業銀行中的應用,促進網絡銀行的發展從而促進互聯網上的業務范圍。以個性化的產品服務,穩定現有的客戶群體。
4、創新資產業務風險控制機制
創新商業銀行資產業務風險控制機制,才能適應資產業務的快速發展:首先,創新信息安全管理的手段。目前信息安全管理方式種類繁多,商業銀行可以加強與互聯網機構的合作,共享互聯網平臺的客戶交易等信息,再將獲取信息與實地調研信息進行對比,確保貸前調查的準確性;其次,創新風險管理模式,完善風險管理系統。面對金融自由化、業務流程網絡化的內外部環境,銀行可以實現信用、利率、流動性、操作以及市場各方面的風險與金融資產的組合,從而將各類風險集中于統一的風險控制體系實現集中管理與控制。
【參考文獻】
[1]馮娟娟.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商業銀行競爭策略研究[J].現代金融.2013(04)
[2]陳明明.淺議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銀行借貸業務的影響及對策[J].時代金融.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