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清玉
摘要:互動教學模式是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自主學習積極建構的過程,在相互交流和討論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由被動向主動轉化,通過不斷探索、思考、嘗試,來解決問題,對于提高小學英語的教學效率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主要探究在小學英語中引入互動教學模式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英語;學生主體;互動;教師引導
一、小學英語教學的現(xiàn)狀分析
(一)小學英語課堂以教師中心的講授教學法為主
新課程提出小學英語課堂的主體是學生,知識是在學生自主建構的基礎上形成的,但是在目前的小學英語教學仍然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學內容是以教師的系統(tǒng)講授為中心進行,沒有更多的關于學生活動的設計,沒有以學生的先前知識和自主學習能力為基礎設計教學,而是以學生的理解能力為基礎設計。這樣的教學使得課堂演變?yōu)橐环N教師中心的“演講”,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小學英語是交際性語言,僅僅依靠單純的單詞記憶、語法教學、語句模仿,并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大多數(shù)中國學生的“無聲英語”就是做好的證明,只有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自己使用語言,才能使英語語言由知識轉化為一種交際能力。
(二)小學英語課堂師生生生互動不充分
小學英語是一種交際性語言工具,只有在情境的交流中,學生才能夠靈活地運用英語。但是在對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觀察中發(fā)現(xiàn),教師和學生的互動大多集中于問答的單一形式。在課堂教學開展前,師生沒有關于教學內容的交流和互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沒有通過眼神等非肢體語言對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肯定和表揚,在學生的互動過程中,多數(shù)教師是站在講臺上看自己的教案,未對學生進行指導。小學互動通常由少數(shù)學生主導,大多數(shù)學生則處于閑聊或者走神狀態(tài),這些學生也只將注意力放在教師導學問題的答案解答上,并沒有圍繞導學問題展開主題交流和互動。
(三)小學英語教學形式單一
在教師中心的講授制教學模式下,小學英語教學形式呈現(xiàn)出單一性的特征,主要以教師的講解、提問,學生的接受、回答,教師的作業(yè)分配、檢查,學生的機械模仿為主,學生的學習主要以獨自學習為主,小組的建立只是為了方便課堂的管理和作業(yè)的檢查,學生之間的相互幫助,也簡單的局限于作業(yè)的輔助。在這種單一的形式下,教學的主動性、課堂的活躍性、思維的多維性都被剝奪,學生成為知識的容器,學習興趣不濃,學習效率低。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通常首先進行單詞的跟讀學習,教師帶領學生朗讀單詞,在英語早讀時間進行單詞的機械記憶,為新內容的學習奠定基礎。在上課階段,教師講解句型,然后引導學生通過把賓語和主語進行更換,促進學生句型的掌握。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結合課后練習完成知識點的理解和內化。這樣教學方式,常將英語培養(yǎng)為一種機械性知識,學生只能夠理解書面語言,但是卻無法進行正常的口語交流。
二、小學英語互動教學模式運用的有效策略
(一)創(chuàng)造輕松的課堂氣氛,鼓勵學生敢問敢說
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無論是課堂互動還是學生的書面作業(yè),都設定了所謂的參考答案,而這些參考內容經過教師的變相改變又無形中轉變成了標準答案,教師常常對與答案一致的學生給予支持,而對與答案不一致的學生予以全面否定,這種方式造成學生課堂發(fā)言的謹慎,學生不敢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也不敢將自己的疑問說出來,這樣的課堂氣氛是不利于學生英語口語交際管理的發(fā)展的。良好的情感氛圍首先需要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和積極地班級文化。師生關系是自教育和課程開展以來就提出的問題,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師生關系的理念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尤其是新課程實施后,雙主體的理念不斷滲透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課堂中,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關系,在知識上是授受關系,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圍繞知識內容展開的討論,是思想和智慧的碰撞。這種現(xiàn)象在信息化時代更是如此,課堂不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途徑,學生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獲得的知識也更加豐富,教師也可以從學生那里學到東西。同時,在班級文化上,以合作互助、團結友善、敢于質疑、職務輪流為主題,為學生塑造積極地學習環(huán)境。
(二)建立學生中心課堂,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傳統(tǒng)的教師中心課堂教學模式,以教師的講授為主,學生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缺乏積極主動的建構,未有效的激發(fā)學生新舊知識的鏈接,學會如何搜索資料,如何深入的分析教材內容,如何運用所學到的知識。課堂教學是解決課程標準中的重點難點問題,而不是以重難點為突破口促進學生對新知識的探索和掌握。知識的學習主體是學生,學生只有經過自主思考、自主探索的問題才能促進知識的動態(tài)形成,在動態(tài)思考的過程中才能夠產生新的疑問,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發(fā)展。因此,互動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學習為課堂開展的核心,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為目標,展開教學。
(三)教師引導互動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有效的互動學習絕不僅僅是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而是對問題螺旋式上升的認識過程,是自我思維不斷發(fā)展的過程。由于學生的知識積累還不夠充分,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不能有效地突破對深層問題的理解,小組任務的安排以及結果呈現(xiàn)的設計等內容需要教師的引導。教師的引導是對學生互動學習困境的一個點撥,以引導學生打開新的思考方向。在學生對當前問題基本完成,或者交流處于無效狀態(tài)時,引導學生向下一階段的學習過渡,以保證學習問題的不斷推進。
新課程下的小學英語課堂是師生、生生圍繞主題內容展開的交流互動,學生圍繞情境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主題交流,學會在真實的交流情境中運用英語語言,教師在這樣過程中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寬松的交流氛圍,引導學生敢說愿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