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柳
【摘 要】現如今,“大數據”時代已經來臨,并深刻影響到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從衣食住行到科學研究活動中的數據采集、研究等方面,都充斥著大數據的應用。
對于“大數據”,麥肯錫全球研究所給出的定義是:一種規模大到在獲取、存儲、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傳統數據庫軟件工具能力范圍的數據集合,具有海量的數據規模、快速的數據流轉、多樣的數據類型和價值密度低四大特征。
大數據技術的戰略意義不在于掌握龐大的數據信息,而在于對這些數據進行專業化處理。在大數據時代,高校圖書館的資源也將具有大數據的特點。高校圖書館需要充分依托大數據技術,掌握大數據特征,探索如何為用戶創新研究、科學研究提供用戶需要的數據和知識。這也對讀者的數據能力尤其是數據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數據素養是對媒介素養、信息素養等概念的一種延續和擴展。它主要包括對數據的敏感能力、收集能力、分析、處理能力;利用數據進行決策的能力和對數據的批判性思維。作為社會文化傳承機構的高校圖書館,尤其是外語類院校圖書館,在大數據環境下進行合理有效的數據素養教育顯得極其重要。
【關鍵詞】大數據;信息素養;數據素養
一、數據素養的內涵
(一)數據素養的內涵
在國外,克勞爾指出具備數據素養的學生能夠提出有意義的問題,找到相關的數據用以解釋問題,能夠鑒別有用的數據資源并以合理的方式收集和分析數據。國內對于數據素養并沒有統一的定義。張靜波認為數據素養主要指研究者在科學數據的采集,組織和管理,處理和分析,共享與協同創新利用等方面的能力,以及研究者在數據的生產,管理和發布過程中的道德和行為規范。陳娜萍認為數據素養就是在實際情境中具有數據意識,能基于數據提出問題,結合信息技術,使用恰當方法對數據進行收集、整理、表征和分析,并掌握用數據進行說理和交流的能力。
筆者認為數據素養是一個相對系統化的能力,它涉及到不同領域的各個方面,其中數據處理和工具使用的能力是有效運用數據的關鍵,并且批判性思維貫穿整個數據處理過程。
(二)數據素養的演變
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人類社會步入信息時代,信息科技迅猛發展,傳統的信息獲取方式也隨之改變。20世紀80年代,信息化發展進入飛速發展。信息量高速增長,信息的檢索、處理、轉化和創造性運用成為決定信息價值的關鍵。面對信息量的快速增加,人們很難在海量的信息中檢索到自身所需要的信息,作為信息獲取能力和計算機應用能力的集合——信息素養應運而生。
1974年,美國信息產業協會主席Paul指出:信息素養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問題得到解答的技能。2000年美國大學和研究圖書館協會標準委員會對信息素養做了較為權威的定義“信息素養是個體明白何時需要信息,并且能夠檢索、評估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進入21世紀,信息量的飛速增長和快速流通,產生的數據量越來越多,信息的交互逐漸趨于可視化和數據化。2013年,美國大學和研究圖書館協會的人文社科領域對是否將數據素養能力納入到信息素養內容中做了調查,95%認為數據素養是信息素養能力今后要努力發展的方向。自此,數據素養成為了信息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我國加強數據素養的重要性
2012年3月,美國總統奧巴馬就宣布啟動“大數據研究與開發計劃”。該計劃指出提升國家先進核心技術需要收集、存儲、管理、分析和分享海量數據,利用數據處理技術能夠加快科學研究和工程探索的步伐,保護國家安全。在這項計劃的推動下,美國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善的人才數據素養培養體系。
我國教育部在20世紀80年代就對高校開設文獻檢索課程提出了若干具體要求。全國各高校也都按照要求都開設了文獻檢索課,對讀者進行信息素養教育。多年來,盡管文獻檢索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方式方法都隨著時代發展也在不斷探索與革新,但是文獻檢索課程的教學方式仍停留在“填鴨式”教學,信息素養教育的趣味性與讀者的參與型、積極性都不是很高。而且,文獻檢索課程對讀者的信息素養教育仍然停留在表面,只是簡要告訴讀者通過什么方法和途徑來獲取所需信息,而對所獲取的信息如何處理、如何利用基本沒有涉及,更不用說如何進一步提高與創新。“大數據”時代,高校圖書館作為重要的傳播媒介之一,探索如何加強素養教育是高校圖書館的職責所在。
二、高校圖書館應如何開展數據素養教育
數據素養是一種對數據能夠客觀認識和科學管理與應用的能力,是高校師生必須具備的一種基本素養,對師生的數據素養教育也是大數據時代高校圖書館的一項職能和職責。本文從以下幾個角度對高校圖書館應如何開展數據素養教育出了意見。
(一)增強責任意識,深化繼續教育
數據素養教育這一概念在我國剛剛起步,大多數圖書館員的思維和所擁有的技術水平不能滿足當今大數據時代的數據素養教育要求。圖書館館員數據意識和認知落后,數據知識和數據管理能力匱乏,數據素養水平整體不高。高校圖書館承擔著大學生的信息素養教育的職責,館員的數據素養水平直接影響高校的數據素養教育的水平。圖書館應當多開設館員培訓課程;加強圖書館館員的繼續教育,不斷提升自身的數據素養水平,為開展數據素養教育培育數據人才。
(二)以讀者為中心的圖書館建設
盡管文獻檢索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方法、方式都隨著科技和時代發展也在不斷探索與革新,但是文獻檢索課程的教學方式仍停留在“填鴨式”與“教受式”教學,信息素養教育的趣味性與讀者的參與型、積極性都不是很高。想要改變這一狀況,圖書館人員便要改進創新教育方式,積極探索新的教育方式,把數據素養教育和學校課程改革相結合,改革傳統信息檢索課的教學方法,最終實現“以讀者為中心的圖書館”。
(三)以讀者為中心的數據素養教育
數據素養教育的主體和落腳點是讀者。就高校圖書館來說,讀者則主要為師生,并且學生占據絕大多數。對讀者的數據素養教育主要包括數據意識、數據獲取意識、數據分析意識、數據安全意識等。對學生的信息素養教育應貫穿大學生涯的始終,重點培養他們的數據意識,這也是培養提高數據素養的重要條件。讀者對數據的敏感程度直接決定了對數據進行下一步處理的自覺程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學生具有了數據素養意識后,下一步就需要熟練掌握相應的數據工具。這些工具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數據分析的能力,挖掘數據之間的關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比較常用的能夠幫助學生高效收集、規范文獻數據管理,提升論文寫作質量和效率的軟件有Note Express等。而SPSS等數據統計分析工具,可以幫助讀者處理大量復雜的數據。
三、結論
大數據時代要實現的不僅是基礎設施層面上實現數據連通,消除“數據割據”、“數據孤島”現象,為人們提供數據處理和使用的技術工具支持;還應該形成一個“以人為本”的大數據改革。數據素養是人們有效地發現、評估和使用數據信息的一種意識和能力。
通過圖書館自身數據素養責任意識的提高和深化圖書館館員的繼續教育,將數據素養教育和學生課程緊密結合,構建高校學生讀者數據素養的課程體系,培養讀者的數據技能。數據技能是數據素養的保證,更是數據素養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大數據時代,提高外語類專業讀者的數據素養是高校圖書館發展的必然趨勢和迫切要求。
【參考文獻】
[1]張靜波.大數據時代的數據素養教育[J].科學,2013(4):29-32.
[2]何海地.大數據背景下大學圖書館開展數據素養教育的思考[J].現代情報,2015(9):130-134.
[3]楊曉瓊.大數據時代高校數據素養教育的合作路徑[J].情報資料工作,2015(3):98-102.
[4]張晨.大數據時代的圖書館與數據素養教育[J].圖書與情報,2014(4):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