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為
【摘 要】高職院校的職業教育明確地提出了以提高教學質量為核心的指導意見。高職學生的綜合素質包括知識、技能、能力和素質。對高職院校專業設置、課程結構體系和教學目標提出新的要求,同時對學生的知識、技能、能力等的鑒定也提出新的標準,創新評價的方法和構建新的評價體系,就必須對現有的考試模式進行必要的改革和深入的探索,才能發揮考試管理在高職教育教學上的引導功能。
【關鍵詞】高職院校;考試方法
一、高職院校現行的考試方式和存在的問題
高職院校通過一個教學階段進行的考試,既是對學生階段性學習情況的檢查,也是對教師階段性教學活動的檢驗,它一方面反映學生知識能力和技能程度,另一方面也反映學校的教育、教學水平。考試工作是教學運行過程相對重要的環節,同時也是教學質量管理與評價的重要內容。
教學工作中的考試與組織管理在高職院校,考試工作主要是在分管教學的主管院長領導下,教務處全面負責制定有關規定及管理制度,對考試的全程進行組織管理,教務處具體負責組織實施期末考試周全院各門考試課的考試工作;一般情況下考試周的考試,側重考查學生基本知識掌握程度,而這種考試相應的命題形式多為填充題、單項選擇題、名詞解釋題、論述題等,一般情況下,死記硬背反而能考高分,這樣常常會導致學生進入“上課記筆記、考試背筆記、考后全忘記”的循環現象。這種傳統考試模式與目前高職教育培養目標相違背,學生畢業時的一張畢業成績單并不能完全反映學生的專業能力和專業技能。而相對集中的考試時間,會給學校考試組織工作帶來一定的壓力。
高職院校考核的方式高職院校考核分為考試和考查兩種方式,同一學期同一門課程采用同一種形式考核方式。考試方式可采用筆試、口試、上機考試等方式,筆試又可采用閉卷或開卷的方式,具體考試方式應以當年公布的課程標準所規定的考試方式為準,課程標準沒有規定的一般以系部分管教學的領導確認的方式為準。考查方式以課題、論文、大型作業或調研報告等方式完成。對大多數高職學生來說,考試前突擊強記就能考出好成績,這樣的考試只能查出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而不能夠全面衡量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職業技能。
重考試形式輕考試結果的分析研究高職院校把考試成績當成衡量學生學習質量的重要依據,對于考試的功能沒有進行分析,特別是卷面中所存在的不足,考前沒有組織相關的專家進行評價。一門課幾學期下來,試卷的內容幾乎沒有太多的變化,也沒有在考試后及時地通過教學委員會組織專家進行評價,發現教師在教學方面存在的差距與不足。對考試結果的統計分析與評介工作不夠深入,沒有把考試結果的系統分析反饋給教師,沒有利用好考試這個重要的環節來提高教學質量。
二、高職課程考試模式改革思路
考試模式改革和研究是一項復雜的、系統性和學術性很強的工作,考試改革關系到教學秩序的穩定和教學質量的保證。高職院校的學生需要教師對他們的思維進行指點和引導,探索新教學模式和教學改革,這就要求考試形式上適應教學改革的要求,加強對高職學生思維過程的考察。
建立健全試題庫,完善傳統考試模式高職院校在課程設置上如高職英語、高等數學、計算機文化基礎、軍事理論、思政課等公共基礎課一般是在考試周集中考試,為了更好地實行教考分離,在制定課程標準后,院系教研室可組織相關教師分別出卷或集體出卷,出具4~10套試卷,并同時出具標準答案,交教務處,課程結束后由教務處隨機任意抽取一套定為考試用卷。考試結束后,必須對試卷進行分析,這是評價教學質量的重要方法。學校可隨機抽查部分試卷,檢查試卷的難度、題量是否符合教學大綱的要求,檢查教師閱卷的質量,學生成績是否符合正態公布等,這樣可改變教師不重考試質量分析的習慣,也能促使教師總結命題的技巧與經驗。
結合教學改革,樹立現代考試形式高職教育應重視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的培養,形成以能力為中心,通過技能考試要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自學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協作精神、團隊意識等。對于課程設計、實驗實訓類課程的考試,形式要靈活,一般采用課程設計、實踐報告、案例分析、上機操作等方式。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觀察和記錄學生的表現,可以通過面談、正式作業、項目調查、書面報告、討論問題、寫論文等考查和評價學生。選擇何種考試和考核形式,應根據專業特點及課程的要求,改革考試內容,確定考試的功能導向。如目前高職院校正在推行“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的教學模式改革,在考試方式的選擇時,可根據項目的要求,可以是完成作品,也可以是階段性總結報告,考試形式相對比較靈活,教師也必須在教學中不斷地探索。
依托職業標準、行業標準,建立職業能力為主的評價體系高職院校在發展過程中,學習借鑒國外職業教育經驗,結合我國國情和行業、企業特點,總結出了多種產學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如“訂單式”“工學交替式”“2+1式”“企業全程參與式”等[1]。“雙證融通,產學合作”是以能力為中心,以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為目標的人才培養模式。作為高職人才培養主導模式,“雙證融通,產學合作”所提供的框架和思路,還可相對縮小高職人才培養的質量差異,是考試改革的努力方向。“雙證融通”是真正以能力本位教育觀為指引,以職業標準為導向的,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實施“雙證融通”,就是要通過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這兩類證書內涵的銜接與對應,采取高職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并重的培養模式,實現高職課程標準與職業資格標準的融通,實現學歷教育與職業資格培訓的融通,從而實現“一教雙證”。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的中心是提高教學質量,這就要求在制定教學標準時,考慮職業和行業的特定要求,所講授的內容有利于學生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并直接把考證成績記入學生成績單,真正實現校內考試與職業資格考試統一。
三、結語
總之,高職院校的考試管理工作是一項系統的工程,它涉及教學的全過程,從前期的教學計劃到教學過程,從考試命題到后期的考試分析,需要多方參與、全程監管、全方位地落實來促進它。高職院校的考試改革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上,學生在完成學業時,手上不只是一張學院出具的成績單,還具備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學院也要研究各種反映學生的高素質和高技能的途徑,賦予考試內容職業氣息,創造有利于學生身心成長和職業發展的環境,使學生在學校不僅掌握基本知識,還具備相關的能力和職業技能,以利于學生的職業生涯與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秦煒琳.基于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高校考試改革探究[J]中國林業教育,2013(9):55-57.
[2]王艷萍.加強考試管理提高教學質量[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12(6):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