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京孟
【摘 要】社會的進步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為未來社會培養管理人才,面臨著培養模式革新的改變。本文就旨在探討高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課程設置改革中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策略來促進高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課程變革。
【關鍵詞】地方高校;公共事業管理;課程設置
一、簡介公共事業管理專業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學生主要學習現代管理科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一般管理方法、管理人員基本素質和基本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掌握現代管理理論、技術與方法,能從事公共事業單位的管理工作,具有規劃、協調、組織和決策方面的基本能力。并且是具備現代管理理論、技術與方法等方面的知識以及應用這些知識的能力,能在文教、體育、衛生、環保、社會保險等公共事業單位行政管理部門從事管理工作的高級專業人才[1]。
二、我國地方高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課程設置的現狀
(一)課程設置門類存在差異
目前在我國高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課程設置的過程中,各自高校對于課程開設的門類存在差異,有一部分高效的門類設置也出現了門類不齊全的現狀。每個高校的屬性不一樣,有醫學類院校還有師范類院校以及綜合類院校,它們在進行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課程設置時,會根據自己學校的特點,進行課程的設置。對于不同學校的培養目標,課程設置也會存在不同。所以在高校的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課程設置上就出現了很大的差異,對于培養的人才也面向了不同的發展方向。
(二)專業歸屬不同
目前在我國高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課程設置的過程中,同一專業在不同的高效從屬于不同的院系,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學生有的在教育學院有的在管理學院還有的在文學院。從屬學院的不同,也就導致了培養人才的課程存在差異。總之,對于專業課程的屬性沒有明確的規定,就造成了在哪個學院都可以設置的現象[2]。
(三)專業課程設置缺乏科學性
目前在我國高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課程設置的過程中,專業課程設置要依據國家教育部的有關規定。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作為一個綜合性的學科,既包括了管理還包括了公共事業領域,所以在目前的課程設置上難免出現不科學的現象。有的高校在課程設置上,并不能滿足如今社會對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還是一直沿用以前的課程設置,并不能很好的根據社會的發展進步,進行及時的調整。所以在課程設置的時候,高校一定要根據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及時的調整課程設置的情況。
(四)缺乏實踐課程
目前在我國高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課程設置的過程中,更多的是進行理論知識的傳授,大多也只是局限于課堂教學,很少給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實踐是對課程知識的鞏固,對于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深遠意義,所以在進行理論課程教授的同時,也要注意實踐課程的增加[3]。
三、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設置存在問題的原因
(一)不完善的專業設置理論體系
我國高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發展比較晚,在專業課程的設置上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高校的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設置理論體系還不夠完善,還不能形成比較明確的課程體系以及全面人才培養的方案。對于具體的課程設置國家教育部門也沒有明確的規定,所以也就造成了各個高校專業設置理論體系設置混亂的現象。
(二)硬件設施與師資的缺乏
在我國高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硬件設施的配備上,還存在一定的缺陷。對于先進設備的引進以及對于硬件設備的配備,在高校的公共事業管理專業還是有所缺乏。目前高效的硬件設備很少每年都能夠得到全面的升級和更新,更多的是沿用很多年前的教學不會進行硬件大規模的更新。另外,對于師資方面,學校也存在專業師資力量不足的現象,對于師資的缺乏,給高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課程的設置帶來了很大的發展阻礙。師資是培養學生的基礎,只有不斷引進專業的公共事業管理人才,為學生帶來更多社會發展需求的培養理念,才能更好的促進本專業學生的進步與發展。
(三)擴招現象
在我國高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逐漸興起的過程中,各高校也出現了擴招的現象。但是由于自身課程設置以及硬件設備不足等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的情況下,進行擴招并不利于人才的培養和發展。各高校應該進行評估招生,不求數量多,在于學生培養的質量高。能夠真正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不斷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4]。
四、提高我國高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課程設置改革的策略
(一)不斷完善高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課程體系
在提高我國高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課程設置改革的策略中,最重要的就是不斷完善高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公共事業管理在教學的過程中,涉及的課程比較多,所以在進行課程設置時,要明確專業人才培養的方向,對于課程的設置也要能真正的提高學生實際技能,讓課程的設置更加科學,建設更加合理的高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課程體系。
(二)注重實踐
在提高我國高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課程設置改革的策略中,進行實踐是任何一門專業都必須開展的教學環節,學生不僅要學習專業的理論知識,還要進行實踐鍛煉。在實踐中把理論運用于實際,增加自身的專業能力。在學校的課程設置安排中,要專門的空出半個學期的實地實踐課程訓練,幫助學生提前適應社會,培養學生更多課本之外的能力。通過實踐的學習,來增加學生未來就業的競爭力,從而更好的為學生未來就業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以社會為導向
在提高我國高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課程設置改革的策略中,以社會為導向,是課程設置的基本方向。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學生未來是面向社會進行就業,所以在培養的過程中,也要以社會需求為根本。根據社會的需要,對學生的課程進行合理的設置,科學的安排專業課程的設置體系。不斷的根據社會發展的需求,對學生進行更加全面的訓練提高。
(四)引進師資力量,提高硬件設施
在提高我國高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課程設置改革的策略中,引進師資力量,提高硬件設施,是專業課程設置改革的基本之策。各高校應該不斷引進優秀的專業公共事業管理的人才,來為學校的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增添新的力量,給學生帶來更多新的課程理念。其次,還要不斷加強學校的硬件設施,為高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課程設置提供硬件基礎,還要及時對高校的硬件設備,不斷的更新,適應時代對于人才培養的新方向[5]。
五、總結
我國高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課程設置改革是應對如今社會對人才培養的新需求而做出積極的改革發展。隨著我國綜合實力的提高,社會對于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的加大,所以高校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更應該審時度勢,不斷的改革順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培養適應社會的人才。明確出現的問題以及存在的原因,并積極的進行改革發展,才能不斷的為社會培養出更優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閆軍印.地方高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的思考[J].吉林工商學院學報,2012(02).
[2]唐椒凡.三年制師專課程設置改革的探討[J].婁底師專學報,1988(03).
[3]陳于.地方高校新教師現實震動分析[J].人才資源開發,2016(22).
[4]孫美蘭.地方高校研究生獎助的問題與對策——基于湖南省6所地方高校的調研[J].高教論壇,2018(05).
[5]劉穎慧,甕巧云,袁進成.地方高校應用型教師培養措施探析[J].現代農業科技,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