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芳
【摘 要】在“雙一流”建設背景下,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穩步推進,但也存在人才培養偏離本位、教育缺乏合力、質量評價體系不健全、創新創業文化建設效果欠佳的現實困境,結合實際,高校應從回歸人才培養本位、統籌推進協同育人、完善健全質量評價體系、加強創新創業文化建設四方面積極推動改革。
【關鍵詞】“雙一流”建設;創新創業教育;困境;突破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2015年,國務院正式頒布《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要堅持“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并強調要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大力推進個性化培養,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國際視野、科學精神和創業意識、創造能力,培養拔尖創新人才[1]。黨的十九大提出,既要加快一流學科和一流大學的建設,也要鼓勵創業帶動就業[2]。因此,剖析“雙一流”建設背景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現實困境,探索新形勢下改革路徑,是新時代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務。
一、“雙一流”視角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現實困境
(一)人才培養偏離本位
人才培養是高校的根本使命和本質要求,也是“雙一流”建設的根本。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是國家推進人才培養的重要戰略部署,也是人才培養模式變革的重要途徑。但在創新創業教育推進過程中,出現人才培養偏離本位的現象,對人才培養的重視程度不夠,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部分學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錦標觀念”突出,功利色彩較濃,二是為了追求創業率,部分高校創新創業項目低水平重復、趨同性現象嚴重,出現重創業輕創新、重知識技能輕育人的現象。
(二)教育缺乏合力
《方案》提出,“雙一流”建設需要多元投入、合力支持。但目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合力缺乏,第一,創新創業運行機制尚未統一??傮w上看,我國創新創業運行機制大概可以分為“獨立式”、“嵌入式”、“聯動式”三個類型,但也有部分高校特別是地方院校,沒有專門的指導機構。第二,我國創新創業教育氛圍剛剛形成,創新創業教育的科學研究和理論提升缺乏,教師隊伍存在專任教師數量少、學歷高、職稱低的現象。第三,與地方和企業的合作力度不夠,相關扶持政策的落實較難。
(三)質量評價體系不健全
《方案》強調,要將學生成長成才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建立導向正確、科學有效、簡明清晰的評價體系。創新創業教育是一項相對復雜的教育過程,同時它又是一個教育效果呈現周期較長的工程,其效果評價存在著突出的“時滯效應”。因此,建立起一套科學的評價體系來指引創新創業教育的科學發展十分迫切。目前,國內高校對創新創業教育效果的評價指標主要有三個:在數量評價方面,主要以應屆畢業生的創業率為標準;在“個體發展評價”方面,主要對創業意向和創業能力進行評價;在“縱向綜合評價”方面,主要基于計劃行為理論研究創新創業教育效果的評估標準,構建創新創業質量評價指標體系[3]。這些指標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育的效果,但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四)創新創業文化建設效果欠佳
《方案》強調,要加強大學文化建設,增強文化自覺和制度自信,形成推動社會進步、引領文明進程、各具特色的一流大學精神和大學文化。創新創業教育是一種傳播理論知識為輔、營造文化分為為主的綜合教育[4]。因此,依托校園文化,建設一流創新創業文化、營造良好文化氛圍十分重要和必要。目前,隨我國創新創業時代的發展,創新創業文化也逐漸成型、發展、蓬勃,成為高校校園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代表,但創新創業文化建設也存在著建設意識淡薄、缺乏對中國文化的傳承、文化建設缺乏合力、過度借鑒西方文化元素等問題。
二、“雙一流”視角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路徑
(一)回歸人才培養本位
人才培養是高校的基本職能和根本任務,是大學區別于其他社會機構的特質,只有培養出一流人才的大學才能稱之為一流大學,要實現這一目標,擁有“一流”的人才培養理念,回歸并牢固人才培養本位是關鍵。因此,高校要重視創新創業教育中人才培養這一核心任務,突出人才培養這一核心地位。一方面,要改進工作觀念,深化人才培養內涵,注重人才培養實效;另一方面要注重創新精神與創業能力的協同培養。同時,還應注重創新創業活動的價值引領,使學生真正實現“德能”兼備、全面發展。
(二)統籌推進協同育人
創新創業教育是一項復雜的系統性工程,統籌推進協同育人,形成教育合力,既是“雙一流”建設的導向,也是創新創業教育的本質要求。推進協同育人,一是從國家層面進行頂層設計,研究適合我國的創新創業教育運行機制,成立創新創業中心和相關學生組織,實現組織育人。二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和相關理論研究,提高課程建設和科研能力水平,促進科教協同育人。三是加強地方企業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支持和合作,簡化經費使用程序,加強政策的落實,有條件的高校也應根據實際制定相關配套政策予以扶持和幫助。
(三)完善健全質量評價體系
質量評價體系是指引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發展的風向標,科學的質量評價體系是創新創業教育健康發展的基礎和前提。綜合數量評價、個體發展評價、縱向綜合評價,基于CIPP模型,筆者認為,科學的質量評價體系應包括高校創業環境、創業資源、教育過程、創業成果四個一級指標。其中創業環境一級指標包括高校所在城市的創新創活動程度和氛圍、學校與企業合作的橫向課題數量、發明專利和成果轉化數量、是否將創新創業融入學校發展規劃及體現面向全體學生的理念。創業資源一級指標主要包括師資投入、資金投入、運行機制保障三方面。教育過程一級指標則包括創業課程、創業項目和管理過程三方面。創業成果一級指標主要包括學生素質提升、創業效果和社會效益。
(四)加強創新創業文化建設
傳承創新優秀文化是“雙一流”建設中的重要任務。因此,堅持文化自信,加強創新創業文化建設意義重大。第一,高度重視,做好頂層設計,將創新創業文化納入學??傮w發展戰略,納入校園文化發展全局。第二,堅持以優秀文化為根本,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融入創新創業文化建設。第三,積極營造創新創業教育氛圍,整合高校、社會中的各種資源,形成資源互補和良性互動,形成文化建設合力。第四,理性借鑒世界各國創業文化的成果,注重挖掘高校所在地的地域文化資源,建設地域特色、學校特色凸顯的創新創業文化。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2015)64號.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11/05/content_10269.htm,2016-01-25.
[2]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N]. 人民日報,2017-10-19(002).
[3]王占仁, 劉志, 劉海濱,等. 創新創業教育評價的現狀、問題與趨勢[J]. 思想理論教育, 2016(8):89-94.
[4]潘懋元,朱樂平.以創新文化養人以創業實踐育才[J].中國高等教育,2017(08):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