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銳
【摘 要】高職院校與普通高校不同,因此在進行學生管理工作時,需依據學生的特征選擇合適的管理方式。高職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法律問題,不僅會影響學校的教學效果,還將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因而,高職院校需使用法律思維對學生進行管理。本文分析了高職學生管理工作中缺少法制意識的危害,研究了怎樣使用法律思維做好高職學生管理工作。
【關鍵詞】法律;思維方式;高職;學生管理;工作;運用
一、高職學生管理工作中缺少法制意識的危害
(一)管理工作混亂
相較于普通高校,高職院校在我國的發展是漫長的,但是在高職院校發展的過程中法律并未起到其應有的作用。因而學生管理工作缺少法律的約束,很多管理人員并不認為需要采用法律方式進行學生管理工作,致使學生管理工作缺少相關的法律及法規作為依據。由于高職學生管理工作中缺少法律、法規的約束及依據,致使學生管理人員法律意識較弱,他們在解決學生問題時極易出現全憑自己心情的情況,甚至有一部分管理人員存在假公濟私的情況。這就導致學生管理人員在處理學生問題時采用不恰當的處理方式,未能對學生一視同仁,且忽視了學生的合法權益。
此時,假如學生意識到自己受到了不公平待遇或自身合法權益被損害,或者學生的合理申報被忽視時,將激發師生之間的矛盾,影響了學生管理工作效果,嚴重的甚至會引發校園安全事件,這與建設和諧校園是相悖的。
(二)影響學校的社會形象
一部分高職院校的法制管理觀念較淡,相關管理人員的法律意識較淡,并未做到居安思危,致使學校與學生之間發生一些糾紛,嚴重的甚至會出現法律糾紛。假如發生這些問題,社會公眾將站在學生的角度對高職院校進行筆誅墨伐,嚴重影響高職院校的社會形象。一旦發生這種事情,不僅會損害高職院校的權威性,還將影響學生對學校的情感,這對高職院校的發展是不利的。
二、怎樣使用法律思維做好高職學生管理工作
(一)完善學生事務管理相關制度規范
我國很多高職院校采用的均是粗放型的管理制度,主要包含:《學生日常管理辦法》《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等,這些管理制度并不包含法律知識。學校的發展與法制有著密切聯系。高職院校不僅需明確規定學校各級教學行為,還需保證管理制度的全面性及系統性,保證學生管理工作人員的管理工作有依有據。另外,高職院校需保證學校的規章制度及行為規范的有效性,因此,學校需依據經濟發展與教育環境改變不斷更新學校的規章制度及行為規范,以保證其有效性。若在規章制度執行過程中發現漏洞,高職院校需對其進行修訂;針對操作性較差的規章制度,高職院校需不斷完善這些制度保證其可以充分落實到實處。如此才可以確保管理人員可以依法進行教學、管理學生,推動高職院校穩定發展。
(二)培養高職院校學生管理人員的法律意識
學生管理工作的主要目標就是維護學校秩序與保障學生合法權益。然而,目前學生管理人員大多只重視維護學校秩序,在管理工作中忽視了對學生合法權益的保護,致使學生不滿意學校的管理行為,嚴重的甚至會引發學生與學校之間的法律糾紛。因此,學生管理人員需改變自己的思維凡是,在重視學校秩序的同時還需重視保障學生的合法權益。管理人員需學習并掌握《憲法》《教育法》等法律知識,依據法律知識及教師道德規范約束自己的行為,科學處理學生的各種問題。同時,高職院校還需依據我國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觀念,科學管理學生,完善管理制度,提升學生對管理人員的信任及認同感。
(三)培養學生的權利義務觀念
高職學生管理人員在管理工作中需培養學生的權利義務觀念,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權利義務觀,使學生可以主動遵守學校規定。在《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修訂稿中,明確規定了學生在校期間的權力及義務。
我們可將學生在校期間的權力總結為以下幾點:首先,參與權。簡單來說就是學生有參與學校組織的教學活動、使用教學資源的權力;學生有參與社會實踐、勤工儉學等活動的權力;其次,獲益權。學生具有獲得院校就業創業指導的權力;學生有獲得獎學金及助學貸款的權力等;再次,管理權。學生有參與學校民主選舉活動的權力;學生擁有給學校提建議的權力;最后,申訴權。假如學生對學校給予的處理有異議,其有權向學校、教育部門提出申述;假如學校、教師侵害學生的合法權益,學生有權向相關部門提出申述及訴訟。
我們可將學生在校期間的義務總結為以下幾點:首先,守法。學生在校期間需遵守國家憲法及其他法律法規,不得出現違法行為;其次,守紀。學生在校期間需遵守學校的相關規定,比如:學校的各種管理制度,但是高職院校需保證學校這些規定需符合法律規定;再次,學業。學生在校期間不僅要遵守學校規定,還需完成學校規定的學習任務,且需保證自己的考試成績真實有效;從次,繳費。學生需依據學校規定繳納學費與相關費用。最后,道德。在校學生需遵守學生規范,尊重教師,學生還需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學生管理人員需保障學生的合法權益,學生也許認真履行自己的義務,反之將影響學校的穩定發展。因此高職院校需培養學生的權利義務觀,使學生在享受權利的同時,履行自己的義務。
(四)建設法律職能部門
高職院校需建設法律職能部門為本校學生提供法律服務。例如:對外維權。在暑期,很多大學生都會選擇暑期打工或社會實踐來提升自己的能力,這時學校需為學生提供法律服務,幫助學生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高職院校需為學生講解相關的法律知識,幫助學生維護自己的權益。研究發現,很多在校大學生并不知道怎樣使用法律知識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因而,高職院校的法律服務部門可以搜集一些真實案例,并將其印制成宣傳冊,向學生講解這些案例,提升學生的法律意識。有條件的高職院校可以組織學生觀看法律紀錄片或包含法律知識的動畫,或者是微信、微博宣傳維權知識,使學生可以了解社會的復雜,提升學生的法律意識。
(五)規范執行程序與管理流程
高職院校需不斷規范執行程序與管理流程,不斷規范學生管理人員的管理行為,以免學生管理人員出現以權謀私的情況。此外,高職院校還需要把保障學生的合法權益與學生管理、教育等工作融合在一起,從而提升學生管理工作的公平性及公正性。
另外,高職院校需監管學生管理人員的工作流程,保證管理人員嚴格依據相關規定進行管理工作。比如:學生出現違紀行為時,管理人員需要給學生申述的權力,同時高職院校還需建設申訴處理委員會,假如學生發現自己的合法權益受損,可向申訴處理委員會提起申訴,并由申訴處理委員會進行處理。
三、結語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領導需依據法律規定不斷完善學校的管理制度,提高高職院校的法制程度,同時還需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提升學生對學生管理工作的認同感,從而實現高職院校依法治校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蘇海淼. 論當前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法律問題[J]. 世紀橋, 2016(8):82-83.
[2]王萍. 關于高職院校大學生法律思維方式培養的幾點思考[J]. 長江叢刊, 2016(36):219-219.
[3]譚潤. 高職法律教育實踐教學研究[J]. 知識經濟, 2017(22):158-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