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杰君
[摘要]隨著十九大的順利召開,我國財政稅收工作將迎來新的挑戰,不斷深化財政稅收改革。財政稅收是市場經濟的重要來源,是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我國財政稅收工作中依然存在很多不足,市場經濟發展缺陷眾多,本文就從財政稅收對市場經濟發展的作用入手,引出市場經濟缺陷與財政稅收工作問題,最后提出解決建議與措施。
[關鍵詞]財政稅收 市場經濟 發展 影響
2018年國務院關于《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不斷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加快速度制定改革方案,不斷完善我國財稅體制。我國市場經濟發展中暴露出一些弊端,市場經濟環境不透明、市場經濟不受控制等,這些問題在財政稅收改革中逐漸形成,說明之前的財稅體制并無法完全發揮財稅對市場經濟的促進作用,尋找出一條合適正確的改革發展道路依舊是政府部門的首要工作。
一、市場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市場經濟中不當經濟行為眾多
政府財政稅收部門對市場經濟活動監管力度不足,財稅部門官本位色彩濃厚,對于一些偷稅與漏稅部門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一些不良商家生產制造假冒偽劣產品或者化學物質超標產品或者不法利益,這種現象在市場經濟中太常見。這種行為在市場經濟中一傳十,十傳百,嚴重污染了市場經濟環境,造成市場經濟兩極分化。
(二)市場經濟信息不流通
我國市場經濟信息不流通很大部分原因就是財政追收體制不合理,很多偏僻地區和西部地區的經營者,他們與外界市場經濟幾乎沒有信息交流,單靠經營者從網絡上獲取資源并不可靠。因此,很多經營者決策計劃中過于盲目與從眾,信息資源滯后。
(三)財政稅收價格調整與市場經濟發展不符
很多情況下,財政稅收政策中對價格進行改革的時候,只看到了市場經濟的表面現象,沒有剖析其根本現象,導致價格調整與市場經營者之間沒有正確的配合,市場經濟經營者只調整產品價格,沒有真正了解價格調整的意義。實則為經濟崗位的調整,信息了解錯誤,對經營者造成一定的損失。
二、財政稅收對市場經濟發展的作用
(一)促進產業政策的實施,帶動經濟發展
財政稅收政策的頒布,是對國家整個市場經濟的發展方向與目標的改革,產業要跟隨市場經濟發展步伐前進,根據市場經濟的發展方向等制定制定其產業政策。因此,財政稅收政策是產業政策發展的基礎,為產業政策給個提供科學合理的理論依據。我國貧富差距很大,財稅政策在改革過程中強調東部發達地區要幫助西部地區,優化西部地區市場經濟政策,對西部地區特困地區實行財政稅收全免政策,對于一些特殊產業實行政府資金補助,減低其財稅繳納比例。國家財政稅收通過這種宏觀的經濟調控,優化市場經濟環境,平衡東西部市場經濟發展,為西部地區引入大量投資經營者,也為經營者提供更多投資機會,帶動企業和當地的經濟發展。
(二)財政稅收政策保障市場經濟穩定
我國財政收入來自與人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財政稅收要為人民服務,一切為了人們的利益出發,國家稅是為了更好的服務人民制定的,其具有強制性和無償性,任何企業都必須按時交納國家稅,這些稅收都備用來服務人民,進行基層公共建設。政府的基礎建設、軍隊力量建設等這些領域是市場經濟無法干涉的,國家利用人民群眾與軍隊的力量,制約市場經濟活動,控制市場經濟環境持久穩定。國家公共服務建設不僅保障人們的生活,還促進市場經濟的發展,通過這種財政稅收的調整與公共事業建設,保障市場經濟穩定發展,避免市場經濟資源嚴重失衡。
(三)財政稅收有效調節市場需求
財政稅收政策可以有效調節市場需求,保證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當經濟發展迅速,社會需求逐漸擴張,市場經濟無法滿足社會總需求,勢必會影響市場經濟發展環境,這時財政稅收開始提高財政稅率,鎖緊國家稅收政策,聰兒整體上控制社會總需求,穩定市場經濟發展。相反,當經濟發展不景氣是,社會需求降低,這時市場經濟供給大于社會需求,政府制定開放的財政稅收,降低稅率吸引資金,或者增加稅收提高居民的收入,利用宏觀調控手段刺激社會需求,創建穩定的市場經濟環境。財政稅收是市場經濟的調節者和統治者,當市場經濟發展偏離原來軌道時,財政收入就會利用各種手段與途徑穩定市場經濟環境,促進市場經濟平衡發展。政府合理管調整財政收稅,可以減少市場經濟中不公平現象,保證行業平等發展,合理配置經濟資源。
(四)財政稅收政策優化社會經濟結構
不同行業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同,這與行業的性質、發生時間等有關。我國進入信息技術時代后,當時科學信息技術行業發展滯后,經營者對科學信息技術并不了解,國家認清這一現狀后,加大科學信息技術類企業的政策支持與資金支持,從而吸引了大量投資者,不僅帶動了科學信息技術行業的發展,還促進我國由第二產業經濟轉型為第三產業經濟。國家通過價格調整控制產品之間價格差距,縮小企業之間的經濟利潤差距,為市場經濟帶來新的發展機會,促進市場經濟前進動力,提升我國世界經濟地位。
三、加強財政稅收在市場經濟發展中作用的具體策略
(一)完善財政稅收體制
不斷深化完善我國的財政稅收體制改革,加強財政預算的管理。首先,國家要全面深化改革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之間的財政分配關系,建立完善的中央與地方財政管理體制,要深入了解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的劃分關系,加強省級、縣級、鄉級的經濟資源配置,保證財政稅收政策的公平性與均衡性。與此同時,要不斷完善各個直管縣的財政收稅體制,避免出現偏僻地區市場經濟環境混亂現象。我國各個地方政府要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發布的稅收體制改革戰略與部署,要結合地方的實際情況與國家號召標準,科學合理的深化當地預算管理改革,詳細的劃分地方各個縣市區的事權和支出責任,保證劃分的合理性與客觀性。地方政府要隨之關注國家的財稅體制改革進程,聚焦國家財政的預算統籌,及時把控市場經濟的發展方向與政策支持。
(二)加強財政稅收監督
我國財政稅收的主要對象是群眾,因此,每一位社會群眾都可以監督政府的財政收稅工作與財稅的流向。要通過群眾的力量,監督財政稅收工作,進入監控市場經濟環境。尤其是一些縣級、鄉級政府,其財政稅收明細不清楚,市場經濟中不良經濟行為眾多,企業發展不均衡。因此,中央政府必須加強基層政府和基層群眾對財政稅收工作的監督,實施監視財政收稅流水明細與財政人員行為,如果出現收取賄賂行為,撤銷其政府部門崗位。通過規范財政稅收工作,加強財政部門對市場經濟的監督,避免出現偷稅漏稅等不良現象。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必須建立完善財政預算公開問責機制,使財政稅收變得公開透明。
(三)建立政府市場經濟融資平臺
要想深層次、全方位的深化我國財稅體制的改革,就需要對原有的財稅體制進行創新。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積極注定的尋找財稅改革的機遇,創新財稅體制改革的計劃與方案。除此之外,中央與地方政府要不斷擴大政府的融資平臺,注重政府融資平臺的債權責任,確保我國市場經濟的公正與公平。地方政府部門要聚焦當前的創新政策,關注當地各個產業的提質增效發展。加大地方創新驅動戰略政策的落實情況,貫徹落實我國各級政府最近出臺的相關鼓勵支持政策,政府要加大科學技術人員的科技創新研究的資金與政策支持,加大相關企業科研工作的資金投入,實行分階段補助政策。
(四)規范財政稅收征收標準
財政稅收是國家強制性、固定性征收行為,具有法律保障。國家財政稅收的來源有居民和企業,國家稅的使用目的是服務人民,并沒有直接服務與企業,因此,如果國家稅征收標準不合理,就會導致企業的不滿,從而影響市場經濟穩定,造成社會暴動。因此,政府相關部門必須合理分析各個地區市場經濟發展現狀,根據當地經濟水平與教育情況,建立公正完善的財政稅收標準,要均衡企業與人民之間的利益關系,不可以一味地維護人民利益,損害企業利益。健全的財政稅收征收標準有利于市場經濟透明化發展,建立起公平。公正、和諧的市場經濟環境。
結語
綜上所述,財政稅收對市場經濟起到調控作用,政府調控直接影響世界經濟的發展,財政稅收調控力度過大或不足都不利于市場經濟發展,因此,必須要合理發揮財政稅收的調控作用,促進市場經濟和諧穩定發展。財政稅收調控受到財政稅收政策制約,因此,促進市場經濟發展的根本措施是優化財稅體制改革,通過財政稅收體制改革,優化財政稅收結構與功能,完善財政稅收制度與政策,促進企業政策改革與結構轉型,構建正向積極的管理促進模式,建立平衡和諧的市場經濟,不斷推動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高世界地位與經濟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