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原
[摘要]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當前,意識形態領域總體平衡、主流積極健康向上,但也必須清醒看到,意識形態領域的情況依然復雜、斗爭仍然尖銳。國有企業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作為國有特大型企業集團的骨干礦井,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積極探索意識形態工作機制,大力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鞏固廣大干部職工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傳播正能量,弘揚主旋律,為企業深化改革、二次創業發展凝聚強大合力。
[關鍵詞]煤礦 意識形態 機制
國有企業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作為國有特大型企業集團的骨干礦井。我們要堅持用黨中央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引領改革發展,始終把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時候都不能旁落。這對于持續提升國有資產規模實力、充分發揮國有企業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鞏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煤礦企業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十九大會議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牢牢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認真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堅持正確的改革發展方向,確保上級黨組織各項決策部署在企業的貫徹落實。
一是工作責任制建設。按照層級管理、分級負責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各級黨組織領導班子對本單位意識形態工作負主體責任,黨委書記是第一責任人,黨委分管領導是直接責任人,協助黨委書記抓好統籌協調指導工作。黨委其他成員根據工作分工,抓好分管部門、單位的意識形態工作,對職責范圍內的意識形態工作負領導責任。黨委宣傳部門是黨委主管意識形態工作的綜合職能部門,要在黨委統一領導下,履行指導、組織、協調、督查和抓好落實的職責。黨委組織部門要把意識形態工作情況納入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年度考核,作為領導班子總體評價以及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和獎懲的重要依據。紀委要把關于意識形態工作的決策部署,納入執行黨的紀律尤其是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的監督檢查范圍,對意識形態領域出現嚴重錯誤傾向等重大問題及造成不良影響的行為,嚴肅追究相關責任人責任。群眾工作部門要密切關注各種信訪動態和不良苗頭動向,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上訪問題發生,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武裝保衛部門要嚴密防范和嚴厲打擊邪教及非法宗教活動,依法妥善處理涉及意識形態的問題。統戰工作要重點加強對黨外知識分子的政治引領和政治吸納,引導他們與黨同心同德、同向同行,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最大限度地凝聚知識分子的智慧和力量。群團組織要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加強政治學習和思想引導,在團員青年和職工群眾中形成積極向上的主流意識形態。各級黨組織要把意識形態工作作為年度工作報告的重要內容,黨委每年專題研究意識形態工作不少于兩次。各級黨組織每半年向上級黨委專題匯報一次意識形態工作,遇有意識形態領域重大問題或特殊情況時,及時向上級黨委專題匯報并提出建設性意見。
二是健全工作制度。管理制度:推行網格化管理,以區隊和班組為單元劃分網格,明確戰線、區隊領導的網格責任;班組長擔任政工員,切實發揮班組長身處一線與班組成員朝夕相處的優勢,明確班組長擔任班組政工員,履行思想政治工作第一把關人職責。溝通制度:機關干部進班組,深化機關科室“五必到”,每周一次深入職工走訪談心,每月一次深入包保單位井下現場了解情況,每月一次組織機關干部下井義務勞動,向職工講安全、講形勢,及時掌握職工思想動態;領導接訪制度,堅持每月5日、20日礦領導信訪接待日制度,及時了解職工合理訴求,幫助解決實際問題,大力推進陽光信訪,建立完善民情問題數據庫以及利益協調和矛盾調處機制,暢通24小時民情民生快速反應通道;干部下訪談心辦實事,以“走進職工,做貼心人”活動為平臺,堅持“六必談,七必訪”,積極幫助職工解決實際問題,礦副總以上領導每月訪談不少于1次,科級干部每月訪談不少于2次;群眾參議員制度,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原則,鼓勵職工群眾參與思想政治工作,發揮群眾參議員民情訴求搜集員、矛盾糾紛調解員、信訪問題評估員、上級政策宣傳員和工作落實監督員的作用,把矛盾和問題化解在一線、解決在基層,促進礦區和諧穩定及各項工作開展。
三是明確工作范疇。注重安全意識教育,堅定法治思維,持續增強“紅線”意識、憂患意識,進一步加強安全警示教育,大力培育本質安全人;強化信念信心教育,引導干部職工正確認識集團轉型起步早的先發優勢和產業協同發展的獨特優勢,以及我礦作為集團主力礦井,生產洗煤系統完善、煤種符合市場需求、企業文化積淀深厚、職工隊伍素質過硬等優勢,增強創新引領發展的戰略自信和發展定力;突出解放思想教育,樹立改革創新意識,持續推進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形成創新成果不斷涌現的生動局面;加強職業精神教育,教育干部職工深入踐行“忠誠事業,追求更好”企業精神,提高職工與時俱進的思想覺悟和同甘共苦的企業主人翁意識,樹立強烈的職業責任和正確的職業態度,形成優良的職業紀律和職業作風,珍惜現有崗位不斷提高職業素養和工作能力;深化感恩文化教育,大力弘揚“感恩、善念、包容、快樂”理念,傳播感恩文化,培育感恩典型,講好感恩故事,營造感恩于心、報恩于行的濃厚氛圍,通過先進典型的示范、輻射和引導作用,帶動和塑造更多高素質、高技能人才。
四是建立工作平臺。整合有線電視、廣播、電子顯示屏、內外網站、QQ工作群、手機宣傳快訊、微信公眾號等媒體資源,創新推動互聯網+意識形態工作大平臺建設,構建全方位、立體化、高效互動、更加多元的意識形態和宣傳思想文化網絡,統一策劃,集中報道,實現媒體聯動,傳播正能量。在發揮傳統媒體作用的同時,把新媒體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渠道和陣地。充分發揮新媒體使用方便、傳播迅捷、受眾廣泛的特點,利用微信和QQ群建立網上互動平臺,與職工實現網上無障礙溝通,收集掌握職工思想動態和合理訴求,幫助職工疏通思想、理順情緒、解除疑慮。堅持網絡輿情報告制度,加強網絡輿情監測,及時進行收集反饋、分析研判、權威發布,掌握網絡輿論引導主動權。切實發揮網評員的作用,密切關注熱點、焦點輿情,及時跟貼,權威發聲。建立突發事件媒體管理機制,制定應急預案,積極做好突發事件和熱點問題的輿論引導,做到思想問題發現在網上、引導在網上、解決在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