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焱
[摘要]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對專任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們接收表:不僅要是專業領域的專家,更要是生產一線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工巧匠。因此需要建立一套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符合高職教育特色的教師績效評價體系。本文結合湖南某職業學院的實際情況,主要對高職專任教師非課堂教學工作績效評價主要指標體系進行構建。
[關鍵詞]高職院校 專任教師 非課堂教學工作 績效評價
隨著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湖南省高等職業教育也得到了蓬勃發展。到2017年,湖南已有高職學院72多所,其中國家師范性職業學院4所,國家骨干院校4所。在這些示范校建設過程中,高職院校教師的角色也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專任教師要深入到生產第一線做應用型技術的技能大師,要更多的參與企業的橫向技術研究,要參與到技能型課程研究與開發,要參與到教學研究與改革中來,而怎么科學合理的對教師的非教學工作業績進行評價就成為了很重要的一個環節。
一、我國高職學院教師績效評價中的問題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教師評價體系的研究起步較晚,還沒有真正形成一套完整的符合高職院校特色的教師評價方法和指標體系,現有的評價體系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一下幾個方面;①研究指標體系大而全,對于專任教師的非教學工作評價指標體系沒有更深入的研究。使得部分研究體系沒有辦法推廣。②著重于評價方法的選擇、評價體系的構建指標之間的相互聯系關系研究還不夠深入。如:在構建指標體系的過程中考慮高職學院戰略發展目標與教師個人發展目標相協同的不多。③多從管理的角度來開發績效評價體系,而從關注教師個人發展角度出發的評價體系研究不夠。
二、高職院校專任教師非課堂教學工作量評價體系的構建
針對高職學院專任教師工作的特點和非教學工作的要求,將學院教師教學和非教學工作量的績效評價指標分為3級指標如表1所示,其中二級指標包括:科研能力、校內服務能力、社會服務能力、學習發展能力等四項,三級指標共18項,四級評價指標57項,可以根據需要再設置5級評價指標。
根據以上分析并吸收現行教師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中科學、合理的內容,我們認為,高職教師非教學工作量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應由科研能力評價指標、校內服務能力評價指標、社會能力評價指標以及學習發展能力評價指標組成。
對于高職教師非課堂工作績效評價的因素分析,必須建立在充分的信息分析的基礎上。在對非教學工作做考核并確定指標的權重時,學校應該根據實際的情況來確定,如在校內服務能力類指標的權重賦予時應建立權重判別的指標對比矩陣(如下表2),在判別矩陣中按照學校年度重點考核指標項來適當調整不同指標的重要程度,使得指標的比較符合學校與教師的共同發展要求。
三、結束語
結合我省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新情況,對高職教師提出新的要求。建立一套科學的、完整的、有效的對非教學工作的評價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和績效評價模型,很好的引導教師積極的參與到專業建設和教研教改活動中。通過非課堂教學工作績效評價體系公開、公正、公平、科學、高效的評價,真正的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我省高等職業教育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