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新 錢峰
一、課題(學科和年級)
三下Unit7 On the farm (英語 三年級)
二、教材簡解
本課是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起點)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一課時的故事教學。本節課Story time的場景是在農場,Liu Tao帶著Mike去爺爺的農場,在參觀農場的過程中,他們談論看到的動物和水果。本節課要求學生在理解故事、嘗試表演故事的基礎上,初步區分名詞的單復數及如何用英語詢問遠處、近處的物體。
三、目標預設
1. 知識目標
(1) 能聽懂、會說、會讀詞匯pig, cow, chicken, duck, picture.
(2) 能聽懂、會說、會讀日常交際用語Welcome to...
(3) 能聽懂、會說、會讀句型“What are these/those? Theyre...” “Are these/those...? Yes, they are. / No, they arent.”
2. 能力目標
(1) 能夠理解故事內容,并初步朗讀課文,做到語音、語調準確。
(2) 能夠借助圖片、板書等的幫助,嘗試表演對話。
(3) 能初步運用所學句型詢問近處、遠處的物體并區分單復數。
(4) 能夠提高語言綜合運用能力、與他人的合作能力。
3. 情感目標
(1) 能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學習知識。
(2) 能獲得學習成就感,增強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3) 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培養學生欣賞大自然,熱愛多彩生活的情感。
四、重點、難點
1.重點
(1) 學生能夠理解故事內容,并初步朗讀課文,做到語音、語調準確。
(2) 能初步運用所學句型詢問近處、遠處的物體并區分單復數。
2.難點
(1) 學生能在故事情景中理解句型“What are these/those? Theyre...” “Are these/those...? Yes, they are. / No, they arent.”
(2) 能區分詢問近處、遠處的物體的方式。
(3) 區分單復數。
五、設計理念
在素質教育和新課程的背景下,教師由傳統的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幫助者、促進者、指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教學更加注重學生發展,培養學生能力,使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充分發揮出來,在學習中獲得成功。教學面向全體學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其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并在保證面向全體學生的同時,積極創造條件,滿足有更大學習潛力的學生的需要。
六、設計思路
本課Story time比較有趣味性,但除了Nice to meet you. Welcome to...和What are these? 在前面單元提到過,其他單詞句型基本為新授,內容量很大,需要在教學時間和教學內容中找到一個平衡點。在教學過程中,筆者主要采用任務型教學和情景式教學相結合的方式,深入解析文本,并創設情景,使教材生活化,教學情境化。課的開始,直接引入課題On the farm,并提出“你想裝飾一個農場嗎?”這樣一個情境展開任務型教學,分別是:了解農場、參觀農場和設計農場。學生通過了解農場,學習新詞及句型;通過參觀農場,感受文本;通過設計農場,拓展所學,并升華感情。三年級下學期,學生對英語已經有了初步了解,對任務型學習很感興趣,并且樂于嘗試完成任務,享受成功的喜悅。筆者在繼續激發和保持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還著重培養學生的學習策略,以提高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
七、教學過程
Step1. Warm up
1.Quick response
T: If you see the pictures, words and phrases, read them loudly. But if you see a bomb, please clap your hands and say“Bomb”.
【設計意圖:上課伊始,通過“快速反應”這一游戲環節,呈現相關農場類的單詞,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自然地引出了本課的主題:“farm”。】
2.Lead in
(課件出示一些美麗的農場)T: Theyre so beautiful. Do you like them? But I have a farm here.(出示一張不完善的農場張貼在黑板上)Is it nice? Do you want to decorate it? But before that, we should finish 3 tasks.
【設計意圖:通過欣賞一些美麗農場的圖片,一方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讓學生對于農場有一個直觀的感受。再出示一張并不完美的農場,詢問學生“你們想裝飾它嗎?”并圍繞這一情景展開本課的主線,即完成三個任務便可以裝飾出美麗農場了。】
Step2. Presentation &Practice;
1.Task1: Know Farm things
(1)Enjoy a song (animals on the farm)
T: First, we should know the things on the farm well. Lets enjoy a song. Try to find, whats on the farm?
【設計意圖:活潑、歡快的歌曲既能舒緩學生的緊張情緒,又能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通過欣賞歌曲,找一找歌曲中包含的農場動物,一方面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另一方面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感受新知。】
(2)Lets recall
【設計意圖:讓學生回想歌曲中提到的農場動物,從而逐步導入新知:“cow”,“pig”, “chicken”,“duck”, “What are these/those?”,“Theyre...”“Are these/those...”“No/Yes, theyre...”。同時通過不斷變化課件上動物的數量及遠近,讓學生感受復數的概念以及距離的遠近區分,將單詞融入句子中教學,從整體著手,展現給學生完整的語言概念。】
(3)Think and say(fruit on the farm)
a. T: Theyre all animals on the farm. Do you know anything else on the farm?
b. T: I have a picture here. What are these? (導入新知orange)
c. T: If I want to know the things here. How can I ask?
(嘗試讓學生用“What are these?”來問,用“Are these...?”來猜,并導入新知:apple)
d. T: If I want to know the things over there. How can I ask?
(嘗試讓學生用“What are those?”來問,用“Are those...?”來猜,并導入新知:pear)
【設計意圖:通過詢問農場上還有什么,擴大詞匯的輸出面,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通過觀察一幅果園的圖片,嘗試讓學生學會用“What are these/those?” “Are these/those...?”這些句型來猜測或遠或近的水果,一方面減少句型操練的乏味,同時也能檢測學生運用these/those的準確性。】
(4) Work in pairs
請學生就學過的單詞和短語進行兩兩操練。
【設計意圖:通過兩兩操練,讓學生對所學的單詞句型及時加以鞏固操練,為后面的語言運用奠定基礎。同時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在特定情境中聽、說英語的能力。】
2. Task2: Visit a farm
T: I think you know the things on the farm well. Next, lets go to visit a farm.
(1) Look and say
a. Whose farm is this?
b. Who are they?
c. What will they say?
【設計意圖:在不出示對話內容的情況下,要求學生通過觀察文本的第一幅圖片,分別猜測“他們是誰?是誰的農場?以及他們初次見面會說些什么?”這三個問題的答案,旨在逐步培養學生的閱讀策略,并鼓勵學生大膽說英語,用英語。】
(2) Match and act
T: Here I have some sentences. Please read them and put them in order. Then act the dialogue out. (出示文本第一幅圖的對話內容,要求學生小組合作,排出正確的順序,并表演出來。)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討論,一方面讓學生學會積極與他人合作,用溝通與交流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另一方面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分析推理能力。】
(3) Watch and circle
T: What can Mike see on the farm?
【設計意圖:通過觀看動畫,圈出農場中的動物和水果這一環節,讓學生整體感知文本,以培養學生的整體認知能力和概括能力。】
(4) Read and underline
T: Does Mike know the farm well? He always has a lot of questions.
a. Underline all the Qs of Mike
b. How do Mike and grandpa answer?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默讀并畫出Mike的問題,并想想Liu Tao和爺爺是怎么回答的這一環節,細讀文本,加深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
(5) Read and imitate
(6) Lets act
【設計意圖:教師在不同形式讀的過程中指導學生的語音語調。學生通過模仿讀、組內分角色朗讀或表演,促進語言知識的內化,加深對故事的理解。】
Step3.Production
1.Task3: Design a farm
(1) Design a farm
T: Now, the last thing you should do is to help to design the poor farm.
請學生為開篇提到的不完善的農場做設計。
(2) Decorate the farm
請上臺展示的學生們邊說邊將提到的相應的物品按遠近貼于黑板上的農場上,最后形成一幅完美的農場圖。
T: You decorated the farm! How beautiful! Now, do you like it? I wish you enjoy the nature, love your colorful lives!
【設計意圖:拓展環節讓學生為開篇提到的并不完善的農場做設計,并在展示環節逐漸豐富農場,最后在學生的共同努力下,呈現出一幅完美農場。體現了課程生活化,既達到鞏固新知識的目的,又使學生獲得學習成就感,在做中學。在做活動的過程中,又培養學生了解農場,喜愛農場的感情。最后點題:熱愛大自然,享受精彩生活!】
Step4. Homework
1. Read Story time after the tape three times. 聽錄音, 模仿語音、語調,朗讀故事3遍。
2. Introduce your farms to your friends. 向至少2個朋友介紹你設計的農場。
【設計意圖: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情況設計適合各類學生的作業,幫助不同水平的學生通過不同層次的練習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學優生在鞏固基礎知識的同時不斷擴展,學困生能達到本節課的基本目標。】
八、板書設計
九、總評
1.基于學情,圍繞教學目標,設置不同任務,帶領學生進入文本
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執教教師能夠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相關知識出發,通過Quick response環節,既有效激活舊知,又與課堂的后續學習相結合,通過歌曲animals on the farm,找一找歌曲中包含的農場動物,學生繼續進入文本相關的主題氛圍。
2.基于任務,圍繞目標要求,提出不同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
通過Do you want to decorate it? But before that, we should finish 3 tasks.緊扣主題設置Task1: Know Farm things,Task2: Visit a farm和Task3: Design a farm。采用任務驅動的方式設計有效問題,逐步幫助學生在文本推進的過程中思考理解。如在歌曲后提出問題: Theyre all animals on the farm. Do you know anything else on the farm? 如在Task2: Visit a farm 環節提問:What can Mike see on the farm? 又如how to help to design the poor farm等等。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在不同任務中理解和感悟。
3.抓住核心,有效解讀文本,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如何通過核心語言的使用與交流,幫助學生加深對文本的深層次感悟,是本課中的難點之一。教師通過If I want to know the things here,How can I ask?和If I want to know the things over there,How can I ask?讓學生學會用“What are these/those?” “Are these/those.?”這些句型來猜測或遠或近的水果。通過How do Mike and grandpa answer?進行核心語言的交流。
本節課中,教師通過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以主線引導,語境帶入,在任務中推進語言的交流、使用和主題的體驗。
【作者簡介】
錢峰,江蘇省英語特級教師,宜興市第十七屆人大代表。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高級訪問學者,中國外語教學專業委員會第二十次學術年會專題發言人,“國培計劃”專家庫成員,江蘇省基礎教育教師培訓專家庫成員,江蘇省鳳凰教師發展聯盟項目學科導師,江蘇省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導師,中國教育學會外語教學專業委員會會員,無錫市義務教育綜合督導課堂教學評估專家,無錫市中小學教育科研帶頭人。先后主持全國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資助金項目課題、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等。國家級英語導游員。
毛新,揚州市生態科技新城杭集鎮中心小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