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漢軍 程斌
【摘要】:本文論述和分析了漢中市南鄭區林業有害生物發生現狀與防治對策,并提出了防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做好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對于推動林業持續健康發展,維護生態安全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關鍵詞】:林業有害生物 現狀 對策
林業生物災害是自然界中發生頻率高、危害重,持續時間長,治理難度大的自然災害之一。林業有害生物的發生直接造成了經濟林減產甚至絕收,用材林質量下降,生態作用減弱,每年發生面積和危害遠大于森林火災造成的損失,影響著林農致富和全區生態安全。防治林業有害生物,減少危害損失,充分發揮森林三大作用,滿足社會對生態公共需求是各級政府及林業部門職責。黨的十九大提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建設美麗中國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1.林業有害生物發生現狀
漢中市南鄭區森林資源豐富,是全省林業大區(縣)之一,有林地面積265.66萬畝,是全區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物質基礎,但同時也是一個林業有害生物多發區,根據監測調查和外來有害生物防控形勢分析,漢中市南鄭區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形勢嚴峻、任務繁重。
一是林業植物檢疫對象“頭號殺手”松材線蟲病等重大外來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工作不容樂觀。截止2017年底,全國松材線蟲病疫情達到232個市、區、縣。2009年、2011年、2016年漢中市略陽縣、洋縣、寧強縣出現疫情,被國家林業局確定為疫情縣,紅色一級警報已經拉響。南鄭區離三個疫情發生區較近,具備松材線蟲病發生的條件,有寄主植物松林82萬畝,松褐天牛媒介昆蟲較多。
二是本土主要林業有害生物此起彼伏隱患嚴重,蟲口基數大。受多種因素影響,銀杏大蠶蛾在核桃產區久治不愈,扁葉蜂在淺山丘陵連年危害,嚴重影響林業產業發展、林農增收和全區生態安全,綜合治理科學防控任務艱巨。
三是由于近年以來,持續干旱少雨和暖冬影響,有利于病蟲害繁殖和越冬,主要林業有害生物仍長期危害。扁葉蜂蟲害自2005年開始發生,2011年蔓延擴散突破濂水河,2012年在新集鎮、黃官鎮、協稅鎮、兩河鎮危害,年均新發生面積1500余畝,直接威脅漢山街道辦、青樹鎮、紅廟鎮和南湖、紅寺湖風景區一線,已防治10年,目前仍是治理重點。
四是根據全區林業有害生物發生情況分析,一些潛在次要林業有害生物隨著造林綠化和林業產業發展,如核桃長足象、云斑天牛、核桃舉肢蛾蟲害在核桃產區有所抬頭,華山松大小蠹呈塊狀又在碑壩、黎坪兩地開始危害蔓延,形成了新的蟲源地,近年普查過程中發現的松針病害引起的松樹針葉枯黃地塊達8處,隱患逐年增加,防控形勢嚴峻。
目前,漢中市南鄭區主要有8種林業有害生物發生危害,發生面積1萬余畝,涉及20個鎮1個街道辦事處40個村,2個林場。
2.防治工作存在問題
由于林業有害生物災害的特殊性,一旦發生,蔓延快,危害大,部分病蟲害一年發生2至3代,危害長達幾年甚至十幾年,綜合防治時間長,困難多。從防治意愿、防治投入、防治能力情況看,盡管政府和林農投入了一定物力和財力,持續開展了綜合治理,但防治能力和水平仍然跟不上病蟲害擴散蔓延速度,防治工作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2.1群防群治難度大。林改前用材林森林經營管護大部分屬于村級,林改后大部分林權劃歸農戶,部分群眾認識淺薄,蟲子吃一點無所謂,無關緊要。由于外出務工人員增多,部分林子無人管,你防我不防難以統一,造成持續成災發生局面。
2.2防治投入嚴重不足。由于森林經濟效益不明顯,群眾經濟條件差,不愿投入,貧困農戶無力負擔防治費用,自籌難度大。
2.3缺少政策支持和政府投入。
2.4由于山區特殊環境和樹木高大等因素,缺少先進適用高效防治技術和防治器械。
3.森防工作對策措施
3.1堅持“預防為主,科學防控,依法治理,促進健康”的方針,完善營造林的有關標準和方法,從制度上保證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貫穿于林業生產的全過程,在營林的各個環節如選種、育苗、造林、經營、撫育及采伐中,注意保障樹木的健康生長,減少病蟲來源,協調各生物間關系,提高樹木抗性。逐步實現森林有害生物的可持續控制,正確處理好森林森林資源培育和保護的關系,充分發揮森防工作在有效保護森林資源和造林綠化成果中的作用,強化森防目標管理體制。
3.2加強森防法規宣傳,普及森防法律法規知識,提高全社會對森防工作的認識。不斷建立健全森防法律法規體系,加大森防執法力度,嚴格執法,把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從靠行政手段轉變到依法管理、依法防治上來,對重大危險性病蟲害推行防治通知書制度,堅持依法行政,提高防治工作的強制性。
3.3進一步加強以監測預警、檢疫御災和防治減災為主要內容的森防體系建設,提高森林病蟲害的防災、控災、減災能力。加快建設監測預警體系,健全“一站三網”體系建設,堅持常年監測與定期普查相結合、部門監測和群眾監測相結合,實現監測數據處理現代化,信息傳輸網絡化。建立健全檢疫御災體系,要健全各級檢疫機構,加強檢疫檢驗設施、除害處理設施。隔離試種苗圃、檢疫信息系統建設。完善防治減災體系,加強機動施藥設施建設,加快防治器械的更新換代,支持生物制劑和天敵的生產,建立完善社會化防治服務體系,提高防治服務和技術指導水平。
3.4加大森防專項經費投入,財政預算生物災害救災專項資金,積極推進防治工作的市場化進程,進一步建立和完善防治承包制、招投標制、報賬制和監理制。防治作業應逐步面向市場,可由不同經濟成分的防治組織及個人建立防治公司、防治專業隊、專業戶統一實施。
3.5加大森防科研和成果轉化力度,加強培訓和示范等推廣工作,使科研成果盡快轉化為生產力。要增加科研工作的經費投入,多渠道籌措科研經費。要組織科研、教學、生產和管理部門的專家聯合攻關,應用先進技術,研究解決森防關鍵性問題。進一步提高森防工作的科技含量,真正發揮科學技術在病蟲害防治工作中第一生產力的作用。
3.6將森防工作作為地方政府的一項重要職責納入各級行政領導任期目標責任制。要定期開展檢查,掌握森防工作開展情況,目標完成情況,并及時通報。對完成好的要通報表揚,并給予資金獎勵,對完成差的,要通報批評,核減防治經費。
【參考文獻】:
[1]中國森林病蟲 《我國林業有害生物社會化防治若干問題的思考》 尤德康 高薇 2013第二期
[2]科技創新與應用 《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存在的問題對策分析[J]》 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