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松
【摘要】:教學資源是教學過程的有效組成部分。一節成功的課不僅包括整個教學過程,還應該包括對教學資源的選擇。而作為基礎和前提的教學資源如果得不到重視,一節課從開始便注定了失敗。所以,教師合理選擇教學資源,是有效提升教學效果的前提也是基礎,應該予以重視。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教學資源開發;應用現狀
1中等職業學校教學資源開發誤區
1.1學生自身因素
(1)自卑與自尊共存,是非觀念不清。中職生普遍存在自卑心理,認為自己在職業學校就是低人一等,缺乏必要的自信心;學習基礎差,跟不上新的課程;學習興趣低,難以投入學習;學習目的不明確;對未來很迷茫,不知何去何從。但同時又有很強的自尊心,面對老師的批評容易產生逆反心理和對抗情緒;是非觀念模糊,常把義氣當友誼而不能正確處理同學關系,時常觸犯道德底線。(2)自律能力差。中職學生普遍為未成年人,自律能力低。表現為意志薄弱,自制力差,不能用正確的道德觀念約束自己的行為。如經不起誘惑而偷竊、有誘因就不能約束自己而違反紀律等。(3)抗挫折能力差。抗挫能力差的表現:以自我為中心,稍不如意,就耍性子,鬧情緒;只聽表揚,不接受批評;好勝心強,好面子,承受不了失敗;畏懼困難,遇到一點問題就退縮,或是找他人幫忙,從不尋求解決困難的辦法,從不分析失敗的原因。
1.2教師培訓欠實效,數不足,質不高,影響教學改革的進程
中職學生相匹配的教師隊伍卻跟不上目前的職業教育規模發展速度,國家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門已經認識到這一點,通過多層次、多渠道進行教師培訓。但是進行教師培訓的機構,大部分也不是專門的職業師范院校或企業辦的學校,教師很少或不能學到企業的先進技術和管理方法,有的培訓機構甚至少用或挪用培訓的資金,培訓只做表面文章,不能起到切實的效果。由于學校的學生多,教師少。學校加大教師培訓力度是心有余,力不足。教師的工作量大,教師用于培訓學習的時間少,知識更新不快。因此,除了數量短缺外,中職教師的質量也令人擔憂。目前,不少中職學校的教師是普通高中薄弱校教師轉崗而來,或者是本科畢業生、研究生加盟的,缺乏企業工作經歷。中等職業教育需要的既有扎實理論知識又有實踐動手能力的“雙師型”教師。師資問題已經成為制約中職教育由規模向質量發展的瓶頸。
1.3管理模式存在問題
中職學校在數字化資源應用理念上,管理模式不足,缺乏整體的認識,導致利用當前信息技術轉化為教學內容效率很低。并且有的中職學校管理機制不健全,導致出現信息孤島,甚至出現重復建設的情況,不僅浪費了很多物力財力,而且資源共享不足,嚴重硬影響到數字源校園建設的進度;并且在實際推廣過程中,推廣方式單一,無法真正滿足實際教學需要,教學積極性不高,影響到中職學校數字化資源的推廣和應用。中職學校缺乏優質的數字化教學資源,雖然有的學校建立了校園網和教學資源管理平臺以及題庫系統,從數量上講,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實際教學需要,但是在實際應用過程中,與教學存在一定的脫節問題,真正應用到高質量教學中資源較少,無法從根本上提升教學效率,影響到中職學校技術人才的培養。
2如何做好中等職業學校教學資源開發與應用
2.1建立教師資源管理制度
為了激發教師創新的積極性,中職學校要建立完善的激勵機制,積極鼓勵教師對校本教學資源的開發,明確教學標準,重點結合學校自身情況,優化課程資源配置,建立完善的課程設置標準,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從而完成本校的教學需要。因此,中職學校在進行資源平臺應用過程中,要結合實際情況,針對潛在的影響影響因素,堅持以校本教材建設為中心的原則,不斷完善課程設置標準,制定完善的教學計劃,制作精美的教學課件,設置合理的實訓習題,從而優化教師中職學校數字化資源配置。作為中職學校教師,就能夠直接引用設置好的教學資源,大大降低了教師的工作量,更加符合本校教師實際工作的習慣和教學模式,從而各項教學工作順利進行。針對學校自主開發的教學資源,教師更加的樂于接受,提升教師使用學校資源的積極性,從而為教學創造良好的條件。
2.2要處理好教學與教輔的關系
教學資源是教學過程的有效補充,能夠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但決不可喧賓奪主。課堂氣氛熱烈,教師激情滿懷,學生斗志昂揚,熱鬧過后一片空虛,這樣的課堂是失敗的。教師在教學中應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用靈動多變的形式和豐富多彩的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其根本目的是讓學生的思路緊跟教師,或在教師的引導掌控下完成本節課的知識內容。很多教師的課堂轟轟烈烈,但學生并沒有跟著教師來完成課堂任務,而是偏離而去,任思想飄飛,討論和關注中心內容之外的東西。究其原因,是教師帶給學生的信息太多,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我們不反對教師豐富課堂、增大課堂的信息量,但其一定依托要講課內容,追求理解的深刻、思想的升華、方法的掌握。
2.3提升中職學校數字化資源質量
為了推動本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在進行數字化資源建設過程中,不斷建立三維動畫、網絡課程以及虛擬仿真實訓系統,積極引導教師參與到數字化校園網絡建設。學校在完成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以后,通過走出去和引進來的方式,加強對教師的培訓,聯合相關企業進行校企合作,積極鼓勵教師深入到企業一線,豐富教師的實踐知識,從而為以后提升教師數字化資源整合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要引進先進的數字化資源管理系統,激發教師制作高水平資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滿足實際教學的需要。
結束語
綜上所述,中職學校教學資源建設和應用具有長期性和復雜性的特點,涉及很多方面,在實際建設過程中,學校要立足于本校教學改革的目標,在滿足廣大師生的要求下,建立完善的教師培訓機制,從根本上提升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從而幫助中職學校培養更多優秀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周春暉.中職學校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探討[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2(13):50~51.
[2]易兵,曾永衛.校企聯合培養“卓越工程師”新機制研究[J].中國大學教學,2015,10:21-24.